青翠的天马山下,一条富水河穿村而过,灌溉出肥沃的田地,村子因此得名“富田”。山气氤氲,清流潺潺,它滋润、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志士。这是爱国英雄文天祥、胡铨的故里,也是文学巨匠欧阳修、杨万里的家乡,史称“文章节义之邦”。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坐落在江西省吉安市东南部的富田村,代代传唱着一首脍炙人口的文天祥创作的《正气歌》。700多年来,富田村人用这种方式教育子孙后代,无论做人做事,都要刚正不阿,一身正气。
1275年,元军南下大举入侵南宋。山河破碎,草木含悲,一些文官武将主张弃城逃跑,一些奸臣宦官主张屈膝投降,当时出任江西赣州知事的文天祥,却变卖了全部的家产,召集了一支3万多人的义军,沿着富水河逆流而上,抗击元军入侵。三年浴血奋战,文天祥率领义军在江西、福建、广东等十多个地区和元军搏杀,最终因兵力悬殊,他在广东海丰县五坡岭一带兵败被俘。“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在狱中写下了著名的《过零丁洋》诗。在元大都就义时,他还曾留下一首《衣带赞》:“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文天祥宁死不屈,赋诗明志,唱响了“天地有正气”的民族美学精神。如今,每逢初一、十五,富田村周边的乡邻们,都会来到文天祥的陵墓前进行祭拜,缅怀这位忠肝义胆、一身正气的民族英雄。
至今,村里居住着2000多位村民,有文、王、刘、匡十多个姓氏。这些文天祥的后人,时刻践行着先祖训诫,传承着这份浩然之气。文天祥的《正气歌》,更是被许多爱国将士在抵抗侵略的沙场上高歌。20世纪30年代,日军侵华,中国境内打响了反法西斯战争。1937年9 月,八路军115 师先头部队集结在山西大同的平型关附近,伏击日军,整整激战了6 个小时。在当时,从富田走出去参战的王承登是115 师343 旅686 团的排长,他率领一批人马埋伏在两边山上,等敌人汽车进来以后,就开始全面出击,向日本人汽车上扔手榴弹,打得日本人到处乱窜。正是这股昂扬的意志和坚定的信仰,鼓舞着中华儿女在革命战争年代抵御外敌,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如今,王承登老人已经101岁高龄,这位从富田走出的抗战老兵,每天都要在家人的帮助下穿戴整齐,保持着军人的面貌。这个习惯,从他穿上军装的那一天起,从未改变过。他说:“穿上这个军装,是继承我们党的光荣传统,保持革命军人的一种本色,对党、对人民忠心耿耿。”201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 周年,王承登老人收到了一枚珍贵的纪念章。和许许多多的抗战老兵一样,这枚纪念章,记录着过往的历史功勋,凝结着崇高而不朽的荣誉。
富田文氏族谱
教唱正气歌(www.daowen.com)
王承登老人收到了珍贵纪念章
“民兵连”
如今,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但将士们的后代仍然用忠义的精神守护和建设着美好的家园。富田的“民兵连”,是一支特殊的队伍,队员大多数是退伍军人,平日里他们依靠种田、打工来养家糊口,一旦村民遇到危险,他们就会冲在最前面。30多年前,王惟汤和村里的很多年轻人一样,选择了从军报国之路。在部队里,家族的教育和传统,让他在抢险救灾的时候,奋勇当先,立下不少战功。2013年的一天,王惟汤在地里干完农活后准备回家。走在路上,他突然听到村民的呼喊声,村里有房屋着火了,他立刻朝冒烟的地方跑去。危急时刻,王惟汤组织民兵队员冲到火灾现场进行扑救。他听说屋里还有三四个液化气罐。当时,火灾现场已经围满了前来救火的村民,液化气罐一旦爆炸,后果不堪设想。情急之下,他带着身边的一个队员,想也没想就冲进了屋里。他们摸索着找到了液化气罐,并把它提出去放在了空旷之地,庆幸的是,液化气罐没有爆炸。像王惟汤一样,在灾难面前,富田村的村民没有一个退缩和害怕。从小传唱的正义精神,让每个人都以勇敢和正直为最大的光荣。
富田村的古老建筑,见证着文氏家族的荣耀过往。至今,富田村的人们仍在这些老房子里,骄傲地讲述着家族的历史和故事。在他们看来,这不仅是世代相传的荣誉,更是家族子孙的责任。文氏先祖的浩然之气,随着故事的流传,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大家争相传颂和仿效的美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