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上杭县下才村:记住乡愁第2季,精忠报国

上杭县下才村:记住乡愁第2季,精忠报国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福建省龙岩市下才村,这样一首质朴无华的客家山歌,人人都会哼唱,个个都会高歌。光荣亭据下才村的林氏族谱记载,307年“五胡乱华”,西晋怀、愍二帝相继被俘,当时的林氏先祖林禄,披肝沥胆,尽忠职守,先后辅佐了五位东晋皇帝。从此,下才村人便把“孝始于事亲,终于报国”写进了族谱。下才村的村口有一个庄背庙,它是同仇敌忾、尽心为忠地护佑村民安居乐业的文化表征。

“做人不必自夸张,街头巷尾有尺量”。福建省龙岩市下才村,这样一首质朴无华的客家山歌,人人都会哼唱,个个都会高歌。它流传古今,唱出了下才人的忠厚坚贞。下才人相传是商朝名相比干的后裔,比干“主过不谏非忠,畏死不言非勇”的故事为当地人津津乐道,写入了族谱。“尽心竭力,精忠报国”的祖训,作为指导和约束村民为人行事的标尺,在古村中沿习了上千年。

光荣亭

据下才村的林氏族谱记载,307年“五胡乱华”,西晋怀、愍二帝相继被俘,当时的林氏先祖林禄,披肝沥胆,尽忠职守,先后辅佐了五位东晋皇帝。到了宋仁宗年间,侍御史林悦忙于政务久未还乡,有一次他上书请求回家祭祖,以尽孝心。宋仁宗感念他一片赤诚之心,亲自题写了“忠孝”二字赐予林悦。从此,下才村人便把“孝始于事亲,终于报国”写进了族谱。在每一次为先祖先烈们举办的祭祀仪式上,村民们都要备齐“忠肝义胆”,即鸡要肝胆俱全,猪肉上也要插肝放胆,他们用这样一种方式表达着对先祖的尊敬崇奉之情。

下才村的村口有一个庄背庙,它是同仇敌忾、尽心为忠地护佑村民安居乐业的文化表征。这座庙中供奉的并不是下才人的先祖,而是一对忠肝义胆的兄弟。相传,在明代嘉靖年间,石古、石孟兄弟二人,一同带领村民抵抗倭寇的侵犯,为了保护村庄的安宁,最终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人们为了纪念他们,以忠立庙,世代祀奉。正是这一精神的激励和庇佑,之后的数百年间,下才村再也没有经受过战乱。

下才村至今还保留着一座有近200年历史的老房子,故居的主人是王集成将军。他从小聪明善学,文笔畅达。1935年10 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他用暗语写信向家乡的父母报了平安:“吾出千元股金,现有利润万两,前途可以设想,谅必利达三江”,告诉家人革命事业前景光明美好。之后,这封信家喻户晓,下才村几乎人人都能背诵。遵义之战中,王集成利用俘虏对上了守城的暗语,巧妙地攻破了城门。还有一次,他在战役中身陷重围,但他沉着冷静、临危不惧,用竹竿在地上写出“精忠报国”来鼓舞士气,带领部队浴血奋战,终于胜利突围。如今,这里的一砖一瓦似乎都在生动地讲述着这位将军的传奇一生。“事要尽心,人要尽忠”的精神,静静地流淌在下才人的血液中,体现在他们的做事风范上。就连下才村的房子结构都是人字形的,寓意着人丁兴旺,和谦虚做人、谦恭待人,这样家族才能发展得好。

听着庄背庙英雄故事长大,为维护和平而尽心尽力的还有王直将军。他小时候体弱多病,父母祈愿他健康长寿,故认村中一棵大樟树为“母亲树”。上了小学后,老师见他言行耿直,就为他取名王直。革命战争时期,他根据家乡流传的英雄故事,创作出了漫画《送郎上前线》,被毛泽东主席赞扬“艺术表达通俗易懂、平易近人”。后来,电影《英雄儿女》中的王主任就是以王直为原型创作的。(www.daowen.com)

庄背庙

下才村村口,还屹立着一座古朴的亭子,上书“光荣亭”3个大字,阳光下熠熠生辉。1956年,毛泽东主席路过此地,感佩于下才村80%的男子上了前线,为革命而流血牺牲,亲笔题写此匾以示旌表。正是世代相沿的尽心尽忠精神感召着人们积极参军,当年村子中涌现出了“父母送子妻送郎、兄弟争相当红军”的感人场面。1934年1 月,毛主席发表了《才溪乡调查》,改此地原来“衰坑”之名为“发坑”,称赞这里经济建设搞得好,劳动合作社、消费合作社和粮食合作社的组织化程度很高,促进了红军的发展,是“全苏区第一个光荣的模范”。下才村人英勇奋战,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下才人涌现出像刘忠、王奇才、王直等9 位军长,18 位师长,被后人誉为“九军十八师”,成为当地津津乐道的佳话。如今,每到一年一度征兵时节,当地报名参军的青年们,都会在“光荣亭”前集合。他们同气连声,高呼着传承千年的祖训,弘扬着“尽心尽忠”的精神。退伍后,他们中许多人都会选择回到家乡,报效桑梓。现在村里80%的青壮年都从事建筑行业,经济收入连年增长,下才村成了名副其实的“兴旺发达”之地。

天地变幻,日月更新,下才村在时代的滚滚大潮中悄然变化着。许多人告别父母,离开乡梓,向更辽阔的世界奔去,然而无论他们身在何处,尽心尽忠,依然是下才人镌刻进骨子里的精气神。

(本集编导:赵勇 侯俊芳 张敬平 摄像:赵勇 瑞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