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浦江县东明村·一门尚义-记住乡愁第2季

浦江县东明村·一门尚义-记住乡愁第2季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飘渺的云烟下,忽远忽近、若即若离的是浙江省金华市郑宅镇的东明村,它就像是几笔淡墨,涂抹在蓝色的天边,书写了一幅静谧的水墨风景画。他们是东明村郑氏一族的先祖,为后人树立了“以义为先”的优良榜样。相传明朝末年,一场突发的大火,几乎将整个东明村烧成灰烬。义门同居生活和谐有序,其乐融融。2014年5 月7 日晚8 时左右,杭金衢高速浦江路段,一辆载有24 吨氢氟酸的槽罐车因与其他车辆剐蹭,发生泄漏。

浦江县东明村·一门尚义-记住乡愁第2季

和煦的阳光中,轻笼着一层薄纱,影影绰绰。飘渺的云烟下,忽远忽近、若即若离的是浙江省金华市郑宅镇的东明村,它就像是几笔淡墨,涂抹在蓝色的天边,书写了一幅静谧的水墨风景画。1099年,浙江淳安的郑淮跟两个弟弟一起迁居浦江,选择了这处风景秀美的白麟溪畔安家落户,他们勤奋经营,家产日渐丰厚,兄弟三人虽分居各处,但兄友弟恭,被世人尊称为“浦阳三郑”。他们是东明村郑氏一族的先祖,为后人树立了“以义为先”的优良榜样。

风声起,萧鼓阵阵,惊醒了栖息在树上的鸟儿,飞翔盘旋,洒下银铃般清脆声音。盛开的鲜花,映衬着山水格外明媚。欢歌笑语声里,处处洋溢着一派和谐气氛,东明村迎来了年度中最为重要的节日之一——水龙节。水龙是东明村旧时的灭火工具,为了检查设备是否正常,东明村以及邻近几个村庄的5 条水龙,每年的这一天都会聚集一处,进行一场比赛。相传明朝末年,一场突发的大火,几乎将整个东明村烧成灰烬。为了不让悲剧再次上演,祖先便发明了水龙,并且组织起五支水龙队,义务为本村和邻村灭火。每年农历的八月初一,几条水龙都要比试一下,谁的水压得高,持续的时间长,就说明谁的救火能力强。随着时代的变迁,水龙灭火的方式逐渐被淘汰了,但为了纪念祖先义举,传承祖先“义”的精神,东明村还是将水龙节保留了下来。

修成“一品”形状的郑氏祠堂

东明村在历史上有个响亮的名字——“郑义门”。目前村里居住着1000多位郑姓后人,全长不过500米的白麟溪穿村而过。与周围村子相比,东明村显得古朴而小巧。很难想象这个小小的村庄,曾经跨越了宋、元、明3个朝代,历时330 余年15世同居,以“义”为纲,创造了中国家族文化史上令人称赞的义居历史。

明朝开国文臣宋濂曾经在东明村求学、教书20 余年,对义门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亲手在郑氏祠堂种下9棵柏树,希望郑氏家业万年长青,子孙如松柏一样正直挺拔。他还建议将郑氏祠堂修成“一品”形状,用以提醒义门子孙要做一品之人。在郑氏义门看来,人的品性分为三等:三品之人追求富贵,二品之人追求功名,一品之人追求道德。元明清三朝,郑氏后人因道德高尚,有169人被举荐入朝为官。义门同居生活和谐有序,其乐融融。1344年,天台应奎翁曾经描绘道:“入其家,长幼有序,内外雍肃,食指三千余,不闻人声。”对于穷困之人的慷慨帮助,让这个家族曾经出现过3000多人同吃一锅饭的壮阔场景。郑氏祠堂至今还保留着一口会膳钟,800多年前,郑氏家族就是在这钟声里,井然有序地生活了15世之久。

水龙节

绵长的义居历史,家族涌现出数不胜数的义举。其中最感人的一个故事,被族人用一出折子戏保留到了今天。宋元之交,掌管义门的家长是郑德圭和郑德璋两兄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土匪啸聚山林,义门同居也到了生死存亡的严峻时刻。弟弟德璋血气方刚,脾气耿直,因为平时爱打抱不平,得罪了乡里的一个恶霸,被设计陷害,定了死罪。哥哥德圭饱读诗书、性情温良,他认为在乱世之中,自幼习武的弟弟比自己更有能力保全家族,于是他决定牺牲自己来保护弟弟,并且嘱托德璋勇敢担负起保卫族人的重任,自己则随衙役奔赴扬州受死。哥哥死后,弟弟德璋悲痛欲绝,为了不辜负兄长的期望,他在村子周围垒起巨石作为屏障,日夜防范,最终得以在乱世中保全了义门族人。为了彰显德圭的义举,族人们建起了一座“取义成仁”的牌坊来纪念他。(www.daowen.com)

大孝无痕,微处见真情。千百年来,族人奉行着尚义之风,追求一品高尚思想。族裔郑可真用其不怕牺牲的精神诠释着郑氏以义为先的家族信条。2014年5 月7 日晚8 时左右,杭金衢高速浦江路段,一辆载有24 吨氢氟酸的槽罐车因与其他车辆剐蹭,发生泄漏。正在值班的郑可真得到消息,立刻带领村里的义务消防员赶往事发地点。剧毒气体散发出来的刺鼻味道,让没有装配防毒设备的救援人员望而生畏,郑可真却义无反顾地冲了上去。那次事故,郑可真先后救出了两个人,自己却成了伤势最重的那一个。3 天时间里,医院曾两次下达病危通知书。郑可真说,是家族世代奉行的“义”在危急关头,给了他激励和勇气。

义配天地,化作彩虹,连接着东明村晶莹透亮的小溪。潺潺而流的溪水,滋润着郑氏后人,让“尚义”情怀永驻人间。

郑义门

会膳钟

(本集编导:卢肖伯 邓丽娟 摄像:吕中华 王文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