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穿过云层,缓缓地照射在穿行的轨道电车上,唤醒了城市的睡意。早起的上班族,用匆匆的脚步开启了新一天的繁忙。做事勤勉的香港人,在时光的打磨中,把这个数百年前的小渔村,发展成了亚太地区最重要的金融、航运中心。
在香港,如果把铜锣湾、尖沙咀、九龙半岛比作充满活力的年轻人,位于元朗的屏山村则像一位泰然自若的长者,在繁华的一隅静静地坐观风云。历史积淀之下,古老村落里古朴的青砖灰瓦,精细的雕梁石柱,肃穆的祠堂、神龛、匾额,焕发着时空交错的韵味。
屏山村是香港最古老的客家村落之一。北宋末年,屏山先祖邓汉拔带领家人,自江西南迁至此,建村立围。800多年的时光过去了,在如今寸土寸金的香港,这里依然保留着完整的客家围村风貌,近千间村屋被纵横交错的小巷分隔开来,狭窄局促的巷弄中,散布着许多香港人儿时的记忆,如今,依然有5000多位邓氏的后人生活在屏山村里,坚守着繁华都市里的乡村生活。香港邓氏先祖几经辗转,定居屏山之后,就劝诫子孙后代,只有自强不息、勤勉做事,才能让家族长久繁盛。为了让子孙后代能够时刻铭记,祖辈们立下了一整套做人做事的规矩。
在《邓氏族谱》中,家训的第一条就是“业精于勤”,告诫后人无论务农、读书、经商,都应该“朝勤暮笃,不惑于他歧,日积月累,名利自就”。同时还规定,如果后世子孙中出现有辱家风的行为,小则家法惩治,大则送官究处,决不罔于宽恕。在这样严厉的条规下,邓氏家族历代人才辈出,成为香港地区最大的名门望族之一。
据《邓氏族谱》记载,宋末元初,一位名叫邓冯逊的屏山人,从小就有雄心壮志,但由于学识不足,去了许多地方都得不到重用。但他并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回到家乡静下心来发奋读书,有时读到深夜,实在疲倦的时候,他就学习古代“锥刺股”的方法,用锥子刺向大腿,驱逐睡意,振作精神。后来,勤于读书的邓冯逊终于得偿所愿,出任福建的地方官,为官期间,他勤于任事,政绩卓著,多次受到朝廷的嘉奖,光耀了邓氏门楣。邓冯逊的故事在族人中广为流传,成为屏山后辈学习的榜样。2015年,欧洲最大的金融机构瑞银集团在对全球71 个重点城市的调查中显示,香港上班族工作努力程度位居全球首位,秉承勤励精神的香港人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如今,从屏山村走出的邓氏后人遍布世界各地,但他们仍然经常回到家乡,接受古老家族的文化洗礼,从祖辈的训诫中汲取营养。
巷陌深处,许多历经沧桑的古老建筑弥散着一丝淡淡的乡愁。这些上百年的老屋质朴无华,却在村里地位超然。以前的邓氏族人重视教育,曾经在村里建起过许多书室。族中子弟无论男女都可以在这里读书。如今保存得最完好的是“觐廷书室”,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虽然青墙黛瓦下的朗朗书声早已随岁月远去,但书室内供奉的祖先,仍然深深影响着每一位邓氏后人。
邓氏宗祠(www.daowen.com)
觐廷书室
邓达智在屏山村的工作室
邓达智是香港著名的时装设计师,他是屏山邓氏家族第26代孙。20世纪80年代,和香港许多年轻人一样,邓达智选择了去英国读书。可是他按照自己兴趣选择的专业,没有得到父亲的理解,家里中断了他的一切费用。万般无奈之下,邓达智激活了身上积淀着的屏山客家人的执着精神,他白天上课,下课后又出去打工,晚上还要连续工作5 个小时。也正是在欧洲学习、工作的经历让他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当邓达智返回香港创业时,他的才华吸引了业内的关注,很快就成为了香港知名的设计师,可是就在他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邓达智却结束了在中环经营的店铺,把工作室搬回了屏山祖屋,他要再次从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汲取营养。东西方文化曾经在香港产生过激烈的碰撞,也造就了香港独特的文化气质。香港人既接受前卫时尚的风潮,却又沿袭着古老的中国文化传统。强大反差的两面正是邓达智身上鲜明的个人风格。如今他已经创立了个人品牌,但并未松懈,还在不断尝试开拓新的领域。
天道酬勤。屏山村人相信唯有勤勉,才能收获幸福的生活。这是祖先的智慧,也是屏山人世代相传的精神财富。这个大都市中的小村落里,“业精于勤”的家族训诫不仅成就着每一位邓氏子孙,更把勤勉做事的精神传遍了香港,带向了全世界。它让人们了解,以勤为本不仅仅是每一个屏山人做事立业的基石,更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世代相传的一种美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