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的建议虽然没有得到孙权的采纳,但他仍然没有放弃在荆州方向进一步发展的想法。撤出江陵前,他回了一趟京口,向孙权当面提出了新的构想。
周瑜说,如今曹操刚刚遭受惨败,内部也不稳定,已没有能力发起主动进攻,我请求和奋威将军率兵进取西蜀,拿下西蜀后,进而取汉中张鲁,之后留下奋威将军守在那里,并与马超结盟,我回来与您一起占据襄阳,北攻曹操,大事可成。周瑜在这里提出了一个宏大计划,他想趁曹操无力南下之机夺取益州,之后再取汉中。这样一来,孙吴的势力就可以占据长江的上中下游,地跨扬、荆、益州,以汉中、成都、襄阳等为依托,向北方的曹操发起全面进攻。周瑜还提出了联合马超的设想。经过多年经营,马超已整合起凉州一带的势力,并且联合了盘踞在关中地区的多路割据力量,发展势头很猛,成为曹操眼下最头疼的心腹大患。曹操正准备集中兵力予以讨伐。《三国志·周瑜传》记载:
瑜乃诣京见权曰:“今曹操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蹙操,北方可图也。”
周瑜的上述方案让人觉得有些熟悉,它几乎是诸葛亮向刘备提出隆中对策的翻版,但从气势上超越了隆中对策。在对局势的把握分析方面,周瑜与诸葛亮可谓英雄所见略同。奋威将军指的是孙瑜,他是孙坚的弟弟孙静的次子,孙权的堂兄。周瑜毕竟只是偏将军,在伐蜀这样的大事上,他特意把孙瑜拉出来,让孙权放心。周瑜的计划得到孙权的批准,孙权让周瑜回江陵准备。
如果后面的事情按照周瑜的计划进行,那天下将没有三分,可能只有两分了。刘璋暗弱是有目共睹的事,以孙吴此时的实力和士气,一举拿下益州的胜算还是很大的,益州被攻下,汉中的张鲁要么倒向曹操,要么被孙吴吞并,而刘备还处在发展阶段,正忙着到荆州南部抢占地盘,独立攻打益州只能是奢望。
可惜,天不成事,年仅三十六岁的周瑜还没回到江陵,就病逝于巴丘。一般认为,他的英年早逝与当初在江陵城外所中的那一箭有关。周瑜比孙权大七岁,孙权把他视为兄长,他对孙权也十分尊重。《三国志·周瑜传》记载,孙权之前名义上只是一名杂号将军,大家跟他在一起时礼节比较简单。只有周瑜是个例外。每次见孙权,他都毕恭毕敬,行臣子之礼。周瑜对孙权忠心耿耿,故而孙权放心地把最精锐的主力交给他指挥。《江表传》记载,在周瑜主持荆州事务期间,曹操曾产生过拉拢周瑜的想法,派蒋干到江陵来见周瑜,做策反工作。蒋干是九江郡人,跟周瑜是老乡,过去有过交往。《江表传》说蒋干仪表堂堂,“以才辩见称,独步江、淮之间,莫与为对”。
不过,蒋干到了周瑜那里后并没有发生所谓“盗书”事件。《江表传》记载,周瑜已知蒋干的来意,没等老朋友开口,就问他是不是来做曹氏说客的,蒋干说:“吾与足下州里,中间别隔,遥闻芳烈,故来叙阔,并观雅规。”就这样,周瑜先把蒋干的嘴堵上了。之后,他们一块儿吃饭。饭后,周瑜邀请蒋干参观军营,还让侍者拿出服饰珍玩向蒋干展示。周瑜还发表了一番他对人生的感悟。周瑜说:“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行计从,祸福共之,假使苏张更生,郦叟复出,犹抚其背而折其辞,岂足下幼生所能移乎?”周瑜这番话应该发自内心,大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对外有君臣之义,对内则好比是骨肉兄弟,言听计从,祸福与共,这样的情谊确实是什么都无法动摇的。蒋干只是听着,始终笑而不答,也没有说任何劝降的话。蒋干回去后向曹操报告了情况,“称瑜雅量高致,非言辞所间”。
周瑜不幸病逝的消息传到京口,孙权悲痛欲绝。《江表传》记载,孙流着泪说:“公瑾有王佐之资,今忽短命,孤何赖哉?”孙权亲自素服举哀,悲伤之情让左右感动。周瑜归葬,孙权亲自到芜湖迎接他的灵柩。周瑜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女儿后来嫁给了孙权的长子孙登为妃,长子周循娶了孙权的女儿为妻,曾任骑都尉,次子周胤也娶了孙氏宗室的女儿为妻,被授予兴业都尉。
周瑜死了,他提出的西进益州计划也就暂时搁置了,孙吴的军队仍按原计划从江陵等南郡地区撤出。刘备拥有了整个南郡。刘备的动作很快,迅速以南郡为支点向荆州的江南四郡扩展势力,而把大本营仍放在公安。周瑜死后,谁来接替他负责荆州事务成为焦点。《三国志·鲁肃传》记载,周瑜临终前给孙权写信,对接替自己的人选提出建议,信中写道:“当今天下,方有事役,是瑜乃心夙夜所忧,原至尊先虑未然,然后康乐。今既与曹操为敌,刘备近在公安,边境密迩,百姓未附,宜得良将以镇抚之。鲁肃智略足任,乞以代瑜。瑜陨踣之日,所怀尽矣。”周瑜认为,天下还有战事,现在已经与曹操成为死敌,而刘备近在公安,边境相邻,百姓未附,应该选拔良将镇抚,鲁肃的智慧和谋略足以胜任,请求让他代替自己,这样自己死后也就没有什么不放心的了。在《江表传》中也记载了一封周瑜临终前写给孙权的信,也是推荐鲁肃的,内容有所不同,写得更加充满感情。信中写道:(www.daowen.com)
瑜以凡才,昔受讨逆殊特之遇,委以腹心,遂荷荣任,统御兵马,志执鞭弭,自效戎行。规定巴蜀,次取襄阳,凭赖威灵,谓若在握。至以不谨,道遇暴疾,昨自医疗,日加无损。人生有死,修短命矣,诚不足惜,但恨微志未展,不复奉教命耳。方今曹公在北,疆场未静,刘备寄寓,有似养虎,天下之事,未知终始,此朝士旰食之秋,至尊垂虑之日也。鲁肃忠烈,临事不苟,可以代瑜。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傥或可采,瑜死不朽矣。
在这封信中,周瑜回顾了与孙权的交往,说自己的才能其实很普通,正是受到孙策和孙权的特殊礼遇,被当作心腹,才有机会承担起重任,统率军队。周瑜说,自己追随在孙权左右,本打算先平定益州,再攻取襄阳,以扬孙氏威名,消灭曹魏也应该胜券在握,可由于自己不慎,染上了暴病,经过医生诊断,情况看来很不乐观。人总有死的时候,寿命长短是命中注定的,这并不足惜,只是壮志未酬,不能再为孙权效力了。现如今,曹操还在北方,边界并不平静,刘备寄居在荆州,如同养了一只老虎,迟早会成为祸害。天下未来的形势还不知如何发展,正是忧心的时刻,鲁肃忠诚正直,遇事从不苟同别人的意见,可以接替他的职务。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如果能采纳这个建议,他也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了,江东的事业也将不朽。
看完周瑜写的信,孙权立即任命鲁肃为奋武校尉。在此之前,鲁肃的职务是赞军校尉,不过那是一个临时性安排,由于鲁肃资历尚浅,因此暂时当校尉,这一职务比偏将军低,还不如中郎将,孙吴一大批将领的军职都比鲁肃高。然而,就实际作用而言,鲁肃接替周瑜后,实际负责着孙吴在荆州方向的事务,地位又十分显要。这时,南郡已经让出,鲁肃去荆州赴任后将治所搬到江陵下游的陆口,此处在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鲁肃在这里治理地方,发展军务,很有成效,所统率的人马由接手时的四千人左右很快发展到一万多人。后来,孙权划出自长沙郡及周边一部分地区,新设了一个汉昌郡,任命鲁肃为汉昌郡太守,军职升为偏将军。
虽然从江陵退出了,但孙吴的控制区仍然西起陆口,东至吴郡,形成两三千里的长江防线。孙吴不仅悉数占领了位于这段防线以南的地区,还占领着江北的江夏郡、庐江郡、九江郡各一部,在江北形成了一定的纵深,进可攻、退可守。为了更好地经营这条长江防线,孙权后来又把大本营从京口迁至秣陵,改名为建业,即今江苏省南京市。
发生在建安十三年(208)的赤壁之战改变了孙权的处境和命运,让他有了更大的发展和更多的机会。周瑜是这场关键战役的主角,他不仅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家,还多才多艺。《三国志·周瑜传》记载:“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此外,周瑜与小乔的爱情故事也广为流传,只不过与大家印象中的小乔不同,历史上的小乔应该是周瑜的妾,而非正妻。建安四年(199)年底,孙策和周瑜率军攻打庐江郡皖城县,得当地乔公二女。《三国志·周瑜传》:“时得乔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乔,瑜纳小乔。”在汉字中,“纳”与“娶”有所差别,迎正妻为娶,妾室为纳。周瑜去世时三十六岁,关于其葬地,湖南岳阳、江西新淦及安徽的庐江、巢县、舒城、宿松等地均有遗址或传说,现在一般认为安徽省庐江县的周瑜墓为周瑜的真正墓地。《三国志·周瑜传》记载,周瑜在返回江陵的途中病逝于巴丘,但也有人认为赤壁之战后,周瑜曾以中护军、领江夏太守的身份镇守在巴丘。裴松之注《三国志》就指出:
瑜留镇之巴丘,为庐陵郡巴丘县,瑜病卒之巴陵,为晋荆州长沙郡巴陵县。
巴陵县即《三国志·周瑜传》所说的巴丘,也就是今岳阳,按照这个说法,它不是周瑜由京口返回时路过的一个地方,而是周瑜的常驻之地。那么,周瑜死后,小乔下落如何呢?岳阳有小乔墓,位于岳阳楼北面。《巴陵县志》引明朝《一统志》记载:“三国吴二乔墓,在府治北。吴孙策攻皖,得乔公二女,自纳大乔,以小乔归周瑜,后卒葬于此。”但相传南京也有小乔墓,在南京一所学校内。后来学校基建,夷平小山后并未发现墓葬,因而这个说法受到质疑。不过,小乔最终在南京去世并葬在那里的可能性倒是最大的。小乔虽然是周瑜的妾,但她的姐姐大乔也是孙策的妾,地位较为特殊。周瑜死后,作为家眷的她理应来到孙吴当时最安全、生活最便利的建业居住。
历史上并没有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无论双方的年龄,还是资历和地位,诸葛亮都无法直接成为周瑜的对手。不过,周瑜的形象在后世有些偏负面,又与诸葛亮有关。诸葛亮被后世塑造为忠君和能臣的楷模,站在帝王的角度看,诸葛亮不仅很有本事,而且廉洁自律、忠心不二,所以值得树立为典型,供臣子们学习。为塑造诸葛亮的正面形象,必须从反面进行衬托,周瑜和司马懿承担起了这项“光荣任务”。在小说和其他文艺作品中,作为反面典型去衬托诸葛亮的,前期主要是周瑜,后期主要是司马懿。《三国演义》虚构了许多周瑜与诸葛亮斗智的情节,将周瑜描述成心机很重又连连失败的人,还虚构了“既生瑜,何生亮”这样的“名言”,这些都是与史实不相符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