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乌林败走,走的是陆路,因为陆路跑得快,走水路的话,有被追上的可能。乌林一带还有大量曹军的船只,来不及带走,曹操下令放火将其焚毁。
对赤壁之战的过程,除《三国志·周瑜传》《三国志·黄盖传》有记载外,其他涉及此战的重要记载还有一些。梳理这些记载,既没有“舌战群儒”,也没有“借东风”“草船借箭”“连环计”“蒋干盗书”“周瑜打黄盖”“华容道义释曹操”等,孙刘联军中负责指挥这场战役的是周瑜,与诸葛亮关系不大。史书关于赤壁之战的主要记载如下:
冬十月癸未朔,日有食之。曹操以舟师伐孙权,权将周瑜败之于乌林、赤壁。(《后汉书·汉献帝纪》)
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三国志·武帝纪》)
瑜、普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俱进,遇于赤壁,大破曹公军。公烧其余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三国志·吴主传》)
与曹公战于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与吴军水陆并进,追到南郡,时又疾疫,北军多死,曹公引归。(《三国志·先主传》)
权大悦,即遣周瑜、程普、鲁肃等水军三万,随亮诣先主,并力拒曹公。曹公败于赤壁,引军归邺。(《三国志·诸葛亮传》)
周瑜镇江夏。曹操欲从赤壁渡江南,无船,乘簰从汉水下,住浦口,未即渡。瑜夜密使轻船走舸百数艘,艘有五十人移棹,人持炬火,火然,则回舡走去,去复还烧者,须臾烧数千簰。火大起,光上照天,操夜走。(《汉末英雄记》)
曹操进军至江上,欲从赤壁渡江。无船,作竹椑,使部曲乘之,从汉水来下,出大江,注浦口。未即渡,周瑜又夜密使轻舡走舸百艘烧椑,操乃夜走。(《汉末英雄记》)(www.daowen.com)
曹公赤壁之败,至云梦大泽,遇大雾,迷道。(《汉末英雄记》)
一般认为,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其结果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但是,根据对史料的梳理,笔者发现,这场战役中,曹操并没有把孙权作为对手,因此规模并没有那么大,过程也不复杂,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大部分是没有的,甚至结果也没有那么严重,距离“三分天下”还相当遥远。司马光分析了各种记载,在此基础上对赤壁之战的过程进行了整理。《资治通鉴》是这样描述的:
冬,十月,癸未朔,日有食之。……进,与操遇于赤壁。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豫备走舸,系于其尾。先以书遗操,诈云欲降。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指言盖降。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震,北军大坏,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操乃留征南将军曹仁、横野将军徐晃守江陵,折冲将军乐进守襄阳,引军北还。
无论是《三国志》《后汉书》等史书对赤壁之战的记载,还是《资治通鉴》对赤壁之战的综述,都可以看出这是一场目标、规模、过程和结果都很有限的战役,其过程和作用被后人明显“高估”了。
首先,赤壁之战的战役目标被高估,曹操想打的只是“夏口之战”。如前所述,曹操在江陵召开军事会议,研究下一步的行动,也许胜利来得超出预料,所以曹操的智囊和武将们普遍比较乐观,除贾诩等个别人外,大家都认为应乘胜追击。此时已进入冬季,北方将士已出现水土不服的症状,但这些没有阻止曹操进军的决心,在江陵的曹军主力浩浩荡荡地出发了。曹军将士大部分是坐船东进的,这样可以节约时间和体力。但他们进军的目标不是什么赤壁,对这个地方,曹军将士中大概很少有人听说过。他们的目标更不是江东,孙权的地盘还很遥远,刚刚拿下荆州就再发动一次江东之战,曹操再自信也不会这么用兵。因此,曹军的战役目标只是夏口,即刘备和刘琦所在的地方,曹操只以消灭刘备和刘琦为目的,如果此目标达成,才算彻底取得了荆州。而曹操的那封挑战书只是一封恐吓信,孙权及其主力在柴桑一带,距夏口尚有数百里,曹操如果真想跟孙权“会猎”,也应该是在夏口之战结束后,况且真动手的话,还写不写信告知就难说了。所以,曹操此行只想打一场“夏口战役”,消灭孙权不是此战的目标。
其次,赤壁之战的规模被高估,双方兵力算不上悬殊。如前所述,当初曹操为追击刘备而率一部分人马先来到了江陵,曹军的主力还在襄阳一带,之后陆续有一部分人马赶到江陵,加上刘表在江陵的水、陆两军,也只不过十万人上下。曹军在整个荆州地区的人马被分成了两大部:襄阳附近的北路兵团和江陵附近的西路兵团,分别有十多万人和七八万人,加在一起近二十万,与周瑜的分析差不多。面对强敌,周瑜非常聪明,没有在夏口摆好阵势等曹军来,而是主动出击,过夏口西进,迎着曹军的西路兵团去寻求决战,双方相遇于赤壁。这时,曹军的北路兵团还在汉水。所以,直接参加赤壁之战的双方兵力对比,应该是孙刘联军的五万人对曹军西路兵团的七八万人。由于孙刘联军以逸待劳,加上孙吴水军经过周瑜的精心训练,战斗力更强,结果曹军被打败,但这一仗在兵力对比上还算不上悬殊。
再次,赤壁之战的过程被高估,其实只是一场遭遇战。正史对这一仗的记载十分简单,全部检索出来也就只有那几条,这些记载不仅十分简略,而且有多处自相矛盾。关于战斗发生的地点,除了赤壁外,又有乌林;关于作战对象,有说曹操与刘备交战的,有说曹操讨伐孙权的;关于战斗的结果,有说曹操被打败的,有说曹操自己撤退的。仅凭一些零星史料似乎还无法勾勒出赤壁之战的全貌,但史书所载的确如此,原因是赤壁之战并不是一场有谋划的大战役,而是一场没有准备好便仓促打起来的遭遇战。
最后,赤壁之战的结果被高估,其实只是“三分荆州”。赤壁之战是一场遭遇战,甚至算不上一场大战役。曹操的确被打败了,但即使全军覆没,失去的也只是一个西路兵团,曹操很快便退回江陵,北路兵团也全数退回襄阳。此时,在荆州,曹军主力仍有十多万人,超过孙刘联军总和,荆州最重要的三座城池是襄阳、宛城和江陵,尽在曹军掌握中。说一场赤壁之战就彻底打败了曹操,马上出现了“三分天下”的局面,显然有些夸张。对孙权和刘备来说,现在还根本没资格幻想什么“三分天下”,他们的目标是把曹操的势力从荆州赶走,至少也要把江陵夺过来,占领整个长江防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