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徐庶在荆州期间与诸葛亮的痛苦选择与挚友关系

徐庶在荆州期间与诸葛亮的痛苦选择与挚友关系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荆州期间,徐庶、石韬与诸葛亮相识,成为挚友。之后,诸葛亮、徐庶同为刘备效力,直到长坂激战时。徐庶的好友诸葛亮应该也在场,从以后诸葛亮对徐庶仍一直念念不忘的情况看,诸葛亮对他的选择也是理解的。汉代格外重孝道,徐庶改投曹操也许并非曹操的逼迫,更不是设计骗他去的,而是徐庶在当时情况下做出的个人选择,其主要原因是母亲的因素。徐庶早年确实是因为母亲的因素转投了曹操,这个选择是痛苦的。

徐庶在荆州期间与诸葛亮的痛苦选择与挚友关系

刘备一行虽然脱了身,但不可能再把百姓都带走,在这些百姓里也有刘备手下的亲属,他们中的一些人成为曹军的俘虏,徐庶的母亲就在其中。有人认为,徐庶的母亲被曹军所俘发生在更早时候,甚至是一年前,那时诸葛亮还没有加入刘备集团,曹操派人抓了徐庶的母亲,以此为要挟迫使徐庶离开刘备。徐庶临别前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这才有了后来的“三顾茅庐”。

徐庶确实与诸葛亮很早就相识,诸葛亮确实是徐庶推荐给刘备的,徐庶的母亲确实为曹军所俘,徐庶也确实因为这个离开了刘备,但史书对这些事的记载,在时间顺序上可能与很多人的印象不同。真实的情况是,一直到当阳追击战时徐庶仍在刘备身边。在此战中,徐庶的母亲与刘备的队伍失散,从而被曹军俘虏,徐庶这才离开了刘备。《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

俄而表卒,琮闻曹公来征,遣使请降。先主在樊闻之,率其众南行,亮与徐庶并从,为曹公所追破,获庶母。庶辞先主。

徐庶原名徐福,祖籍在豫州刺史部颍川郡,原是侠客一类的人物。《魏略》记载,徐庶年轻时曾经替人报仇,事成后为逃避追捕,徐庶“白垩突面,被发而走”,也就是把白土涂在脸上,披散着头发逃亡。但徐庶还是被官吏抓住,官吏问徐庶叫什么名字,徐庶闭口不言,官吏把徐庶绑在柱子上,击鼓下令,让周围的人出来辨认,但没人敢说认识他。后来,徐庶的同党过来把他救走了。这件事对徐庶触动很大,觉得打打杀杀没有前途,于是“疏巾单衣,折节学问”,从此不再舞枪弄棒,开始虚心求学。然而,徐庶早已“恶名在外”,即使洗心革面也不被大家接受,“诸生闻其前作贼,不肯与共止”。徐庶态度很谦卑,每天都比别人早起,一个人打扫卫生,小心谨慎,刻苦学习,对经书义理的理解也很快,慢慢改变了大家的看法。

汝颍自古多奇士,徐庶最终转型为一名文人,为避战乱,他与同郡好友石韬南下荆州居住。在荆州期间,徐庶、石韬与诸葛亮相识,成为挚友。《魏略》记载:“亮在荆州,以建安初与颍川石广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俱游学。”石广元即石韬,孟公威名建,崔州平也不是荆州本地人,是冀州刺史部博陵郡人,“州平”应该是他的字,《新唐书》说他名叫崔均。《崔氏谱》记载:“州平,太尉烈子,均之弟也。”这里提到的崔烈,也就是崔州平的父亲,在汉末当过太尉,凉州军挟持汉献帝去长安,崔烈滞留在那里,大约在崔州平认识诸葛亮之前不久崔烈死于乱兵,崔州平到荆州定居,可能也是避难。

刘备在新野驻扎时四处招募人才,徐庶前来投奔,刘备见到徐庶后非常器重他。刘备让徐庶再为自己推荐一些人,徐庶于是向他郑重推荐了诸葛亮。之后,诸葛亮、徐庶同为刘备效力,直到长坂激战时。战后,徐庶得知母亲已在曹军手中,他是孝子,立刻方寸大乱。长坂激战中,刘备有不少手下投降了曹操。《三国志·赵云传》说“初,先主之败,有人言云已北去者”,有人说赵云已“北去”,即投降了曹操,刘备不相信,事实证明赵云没有投降,但这个记载从侧面说明当时刘备手下“北去”的人不少。徐庶最终也“北去”,不过他不算投降曹操,他跟刘备告过别。《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徐庶指着自己的心口对刘备说:“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于事,请从此别。”刘备理解徐庶,同意他离开。徐庶的好友诸葛亮应该也在场,从以后诸葛亮对徐庶仍一直念念不忘的情况看,诸葛亮对他的选择也是理解的。(www.daowen.com)

汉代格外重孝道,徐庶改投曹操也许并非曹操的逼迫,更不是设计骗他去的,而是徐庶在当时情况下做出的个人选择,其主要原因是母亲的因素。徐庶在曹魏历任右中郎将、御史中丞,中郎将属军中高级军官,御史中丞更不容易,与九卿略相当,实际职权也很重要,曹魏立国后御史中丞的作用相对降低,但也是重要岗位,魏文帝曹丕的亲信司马懿就曾担任过该职。从徐庶入曹营后的经历可以看出两点:一是曹魏对徐庶还是比较重视的,让他担任了有职有权的官职,地位不断上升;二是徐庶在曹营也有积极进取的一面,并非人们认为的“一言不发”。徐庶早年确实是因为母亲的因素转投了曹操,这个选择是痛苦的。但“既来之,则安之”,到曹魏后,他慢慢把曹营作为自己的事业舞台,在这里扎下了根,干得也不错。当时寄寓于荆襄的士人大多投奔的是曹操,剩下一部分随刘备、诸葛亮入蜀。徐庶后期的经历跟他的好朋友石韬、孟建类似,他们都投身于曹营,并且干得都不错。

现在,对刘备一行来说再往江陵去已失去意义。刘备当初派关羽去夏口,自己去江陵,是希望乘曹军立足未稳之际占有这两个战略要地,以此为基点与曹操周旋。虽没有必胜的把握,但也有一定希望。江陵和夏口都在长江边上,荆州在江南有四个郡,他们的政治取向并不固定,谁有利就会倾向于谁。把他们争取过来,再与东面的孙权联合起来,曹操想一口吞下整个荆州也就没那么容易了。但曹操毕竟是曹操,不按常理出牌是他一贯的做法。曹操孤军深入,亲率“虎豹骑”展开快速追击,最终追上刘备,并将其打败。现在,刘备即使能跑过“虎豹骑”,仍然提前到达江陵,也没办法把江陵占为己有了。驻守江陵的是刘琮的人,他们听蔡瑁和张允的指挥,有曹操本人亲自在后面督阵,江陵的驻军一定会把刘备等人抓起来作为送给曹操的见面礼。

刘备跟诸葛亮商量后,决定“斜趋汉津”,即由当阳方向折向东,前往汉水上的渡口,与关羽的水军会合。襄阳、江陵、夏口呈品字形,当阳至夏口的距离按现在的里程有两百公里左右,中间全是湖泊沼泽,路很难走。好在刘备一行顺利地走过了这段路程,赶到汉水时正好遇到率船队由此南下的关羽。刘备、诸葛亮等人乘船向东边的汉水方向急行,一点儿都不敢耽误。

曹操率军去了江陵,没有再追击。如果事后反思的话,曹操也许会意识到这是他的一个失误。此时,曹操如果不去江陵,而是继续追击刘备,将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呢?可能刘备还没等跟关羽会合就再次被曹军追上,这一次刘备再想脱身就困难了。因为刘备很难再集齐几万百姓给他做掩护,刘备、诸葛亮一行有可能被就地歼灭,至少也会被彻底打残,除了逃得更远外,没有任何还手之力。可是,曹操没有这样做,也许他觉得事情不急,慢慢来,刘备已败,料他也翻不出什么大浪,相比之下江陵更重要。所以曹操没有东进,而是继续南下,襄阳那边虽然聚集了不少曹军人马,但无人主事,也没有及时派出一支人马向刘备一行追过来。

刘备、诸葛亮与关羽率领的船队会合后,顺着汉水向夏口转进,半路上遇到刘琦率领人马前来接应,他们总算平安到达夏口。汉水古称沔水,其下游又称夏水,夏水汇入长江之地称夏口,也就是今天的湖北省武汉市一带。夏口的重要性始于孙权后来在此筑夏口城,在此之前这里只是一座小镇,江夏郡的郡治也不在此,而在东边的西陵,即今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现在,因为刘备等人的到来,夏口这座江边小镇热闹起来,四处布满了人马,气氛紧张异常。对刘备来说,虽然暂时逃过一劫,但曹操占领江陵后必然会进攻这里,面对人多势众的曹军,出路仍不知在何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