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表死后,迅速进行了安葬。郭颁《魏晋世语》记载,刘表的儿子刘琮将数十石珍香放在刘表的墓中。八十多年后,到西晋太康年间时,一个名叫衡熙的人掘开冢墓,发现刘表及妻子身形竟然十分完整,仿若仍在人世,逸出的芳香仍能传出数里。衡熙见状非常害怕,不敢侵犯。
刘表的葬礼想必十分隆重,但大战在即,荆州的掌舵人突然死了,这对荆州上下是一个巨大震动。死,对刘表来说或许是解脱;对荆州的官员和百姓来说,却增添了新的惶恐,制造了更大的混乱。刘表虽然是东汉朝廷任命的荆州牧,还兼着镇南将军的高级军职,被封为成武侯,但从实际地位来说,他是汉末乱局中的一路诸侯和割据军阀,他的权力如何继承不由朝廷决定,而是由他的儿子来接班。刘表如同袁绍一样,没有把家事处理好。
对刘表的家事,很多人的印象是这样的:刘表有两个儿子,分别是刘琦与刘琮,但他们的母亲不同,刘琦的母亲是刘表的原配,刘琮的母亲是刘表的继室蔡氏。蔡氏想让自己的儿子上位,故处处排挤刘琦,结果刘表不得不像袁绍一样“废长立幼”,造成荆州的乱局。之所以有上面这样的印象,是因为大家看到了最终的结果,看到了兄弟相争的事实。事实上,刘表的家事也大体如此,只是细节方面与人们的印象有些出入。
首先说刘表的儿子。按照史书的记载,刘表其实至少有三个儿子,除刘琦、刘琮外,还有一个儿子,名叫刘修,字季绪,有多种史籍记载过他的事。西晋学者挚虞在《文章志》中记载:“刘季绪,名修,刘表子,官至东安太守。著诗、赋、颂六篇。”《典略》也记载有曹丕对刘修的评价:“季绪琐琐,何足以云。”曹丕认为刘修为人絮絮叨叨,不值得理他。在曹丕写给杨修的一封信中也提到过刘修:“刘季绪才不能逮于作者,而好诋诃文章,掎摭利病。”看来刘修有些才名,但曹丕不太喜欢他,认为他的文才其实有限,却好批评别人的文章,胡乱指出别人的得失。刘修在刘表的三个儿子中排第几已无从判断,至于为何没有卷入继承人之争,可能是因为他生性喜欢学问而心不在此。刘表和三个儿子都喜欢饮酒,《太平御览》记载:“荆州牧刘表跨有南土,子弟娇贵,并好酒,为三爵,大曰伯雅、次曰仲雅、小曰季雅。”这三个大酒杯各能盛七升酒,按现在的度量就是七公斤。不过,汉代的升只相当于现在的约五分之一。即便这样,也足有二斤八两,一次只喝一杯,酒量也相当惊人。
除了这三个儿子,刘表至少还有一个女儿,差点儿嫁给诗人王粲。《博物记》记载:“初,王粲与族兄凯倶避地荆州,刘表欲以女妻粲,而嫌其形陋而用率,以凯有风貌,乃以妻凯。凯生业,业即刘表外孙也。”刘表的这个女儿最终嫁给了王粲的族兄王凯,生下儿子王业。不过,王业最终又成为王粲法律上的儿子。《魏氏春秋》记载:“文帝既诛粲二子,以业嗣粲。”这里说的是,曹魏后来发生了一次谋反事件,王粲的儿子参与其中,结果被诛,王粲绝后,与王粲交好的魏文帝曹丕不忍,将王业过继给了王粲,只不过这时王粲已经死了。王业官至曹魏谒者仆射,属皇帝身边的机要人员,品秩千石。因为过继给王粲的缘故,王业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藏书家。《三国志·王弼传》:“蔡邕有书近万卷,末年载数车与粲,粲亡后,相国掾魏讽谋反,粲子与焉,既被诛,邕所与书悉入业。”王业的藏书来自王粲,王粲的藏书又主要来自汉末著名学者、才女蔡文姬的父亲蔡邕。这些藏书在王业家发挥了巨大作用,使王业的儿子王弼成为魏晋时代最出色的经学家和哲学家之一。王弼同时也是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
再说刘表的原配和继室。刘表的原配姓陈,出身于著名的颍川郡陈氏家族,跟曹魏重臣陈群同族。颍川郡陈氏在汉末三国影响巨大,陈群的爷爷陈寔做过太丘县长,世人尊称其为“陈太丘”,又与儿子陈纪、陈谌并称为当世“三君”。刘表是汉室宗亲,又是名师之徒,年轻时名气就已经很大了,与陈氏联姻符合当时的风尚。《搜神记》记载:
建安初,荆州童谣曰:“八九年间始欲衰,至十三年无孑遗。”言自中平以来,荆州独全,及刘表为牧,民又丰乐,至建安八年九年当始衰。始衰者,谓刘表妻死,诸将并零落也。“十三年无孑遗”者,言十三年表当又死,因以丧破也。
这里说的是建安初年荆州流传的民谣,说到建安八年(203)、九年(204)时,荆州就会走下坡路,在此之前,刘表的治理下荆州百姓会一直丰足。之所以衰落,是因为刘表的原配那个时候会死,而到建安十三年(208)时荆州就会被攻破。这首民谣的预言后来一一被验证,但《搜神记》的史料价值并不高,常为猎奇而杜撰一些故事,因此这首民谣出现在建安初年的可能性有限,但出现在建安十三年(208)前后的可能性较大。这类民谣的突然传播往往有一定背景,大概因为刘表的原配陈氏较得人心,而蔡氏做继室后,人们对其多有反感,故而将荆州衰败的责任推到了她身上。(www.daowen.com)
刘表的继室蔡氏出身于襄阳蔡氏,是襄阳本地的实力派家族。蔡氏的父亲名叫蔡讽,他至少还有一个女儿,嫁给了黄承彦,而黄承彦又是诸葛亮的岳父。如此一来,刘表就是诸葛亮的姨父。刘琮是否为蔡氏所生?史书对此没有明确记载。不过,蔡氏确实偏爱刘琮,原因是刘琮娶了蔡氏的侄女。《后汉书·刘表传》记载,刘表“以琦貌类于己,甚爱之”,但蔡氏“爱琮而恶琦,毁誉之言日闻于表”,刘表“宠耽后妻,每信受焉”。习凿齿撰,黄惠贤校补的《校补襄阳耆旧记》进一步记载:
刘表长子曰琦,表始爱之,称其类己。久之,为少子琮纳后妻之侄,至蔡氏有宠,其弟蔡瑁,外甥张允,并得幸于表。惮琦之长,欲图毁之;又睦于琮。琮有善,虽小必闻;有过,虽大必蔽。蔡氏称美于内,允、瑁颂德于外,爱憎由之,而琦益疏,乃出为江夏太守,监兵子外。瑁、允阴伺其过阙,随而毁之,美无显而不掩,阙无微而不露。于是,表忿怒之色日发,诮让之言日至,而琮竟为嗣矣。故曰“容刃生于身疏,积爱出于近习”,岂谓是耶!
按照这样的说法,在蔡氏和蔡瑁、张允等人的一致诋毁下,刘表才对刘琦渐渐生出不满,并最终改立刘琮。表面上看,刘表有些糊涂,犯了废长立幼的大忌,袁绍之败就在眼前,居然没有吸取教训,重蹈覆辙,实在不明智。但是,背后的原因或许并没有这么简单。刘琮有蔡氏集团的支持,而刘琦没有后盾,如果刘表不顾实力强大的蔡氏集团的反对而执意让刘琦接班,不用想都能猜到,在自己死后荆州必然会发生内乱。因此,更有可能是刘表主动疏远了刘琦,并把刘琦派到外地任职,以安抚蔡氏集团。不是刘表糊涂,而是无奈。
刘琦新任的职务是江夏郡太守,这是他本人向刘表提出的,而出这个主意的是刚刚来到刘备手下的诸葛亮。面对危局,刘琦心中不安,但又无计可施,听说刘备新招募的谋士诸葛亮计略过人,于是请他帮忙出个自救的主意。但诸葛亮似乎对涉足刘表的家事很谨慎,原因就是他与蔡家及刘表的关系。任凭刘琦再三恳求,诸葛亮就是不接话茬儿。《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一次,刘琦邀请诸葛亮到楼上喝茶,然后悄悄命人除去楼梯。四下里无人,刘琦恳切地对诸葛亮说:“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子口,入于吾耳,可以言未?”意思是现在只有咱们两个人,上面不达于天,下面不达于地,话从先生嘴里出,只到我的耳朵里来,如此这样,能不能说说呢?诸葛亮无奈,同时也看到刘表集团里唯有刘琦可以结交,日后或许能成为刘备的同盟,便决定帮他一下。诸葛亮点拨说:“君不见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申生和重耳都是春秋时期晋献公的儿子,晋献公的宠妃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设计谋害了太子申生。申生的弟弟重耳为躲避祸害流亡出走,经过十九年的奋斗回国做了国君,也就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诸葛亮的一番话点醒了刘琦,他开始筹划脱身之计。恰在这时,孙权三征黄祖得手,刘表任命的江夏郡太守黄祖被孙权所杀,刘琦于是请求接任。刘表其实是喜欢刘琦的,喜欢刘琮有些迫不得已。刘琦不仅长得像刘表,而且颇有能力。刘表批准了刘琦的请求,让他担任江夏郡太守,率领一支军队驻扎在江夏郡。
刘表病重期间,刘琦听到消息后急忙从江夏郡赶回襄阳探望。刘琦很孝顺,刘表对刘琦也十分喜爱,鉴于此,蔡瑁姐弟认为待他们父子二人相见,刘表说不准会突然托后事于刘琦,于是千方百计地阻止他们相见。《典略》记载,蔡瑁出面接见刘琦,对他说:“将军命君抚临江夏,为国东籓,其任至重;今释众而来,必见谴怒,伤亲之欢心以增其疾,非孝敬也。”意思是说,你父亲命令你镇守江夏郡,这个担子很重啊,你现在放下众人擅自前来,你父亲见到你必然生气,影响你们父子的亲情,还会增添他的病痛,这不是孝道。蔡氏姐弟连门都不让刘琦进。刘琦无奈,流涕而去,看到这个场面的人无不伤心。
刘表去世后,刘琮接任荆州牧、镇南将军,为安抚刘琦,命人把朝廷授给刘表的侯印送了过去,意思是官位由刘琮继承,爵位由刘琦继承。《资治通鉴》记载:“琦怒,投之地,将因奔丧作难。”刘琦不干,把侯印扔在地上,准备借奔丧之机发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