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建安十三年,痛失奇佐,郭奉孝去世

建安十三年,痛失奇佐,郭奉孝去世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曹操首先通报了北征的简况,接着又通报了一件令很多人吃惊的事:司空军祭酒、洧阳亭侯郭嘉在归途中染病,不幸去世!上为朝廷悼惜良臣,下自毒恨丧失奇佐。郭嘉不负厚望,在这个重要岗位上发挥了关键作用,在一系列重大事件上都做出了精准分析和判断,他的一个个预言被事实验证。据《三国志·郭嘉传》记载,曹操甚至对荀攸等人说过这样一段话:诸君年皆孤辈也,唯奉孝最少。荀攸是曹操的军师,以职务论是郭嘉的下属。

建安十三年,痛失奇佐,郭奉孝去世

经过近一年的征战,曹操解决了北方的最后一个难题:乌桓问题。在北方的少数部族中,之前匈奴最强大,不过东汉末年匈奴已经式微,一部分远赴漠北,另一部分南下亲近汉廷,总体而言,匈奴已不再是中原王朝的威胁。乌桓人却随之崛起,人数虽不多,却能征善战,在传奇首领蹋顿的率领下不断内犯。袁绍与蹋顿关系密切,曾将族中一名女子认作女儿嫁给蹋顿,形同和亲。这样一来,在袁曹争霸中,乌桓便站在了袁绍一边。袁绍死后,其儿子袁尚、袁熙逃往乌桓,双方合流,如不将其解决,曹操觉得脊背上始终有一把刀子在顶着自己,所以发动了北征。这一仗取得丰硕战果:在白狼山之战中,蹋顿被斩杀,曹军随后占领了乌桓人的大本营柳城,袁尚、袁熙率残部逃往辽东,辽东郡太守公孙康杀了二人,将首级献予曹操。不过,这一仗打得也相当艰苦,尤其途中异常艰辛,大军一再推迟返程日期,这是一个重要原因。

进了城,曹操住进司空府。这里已不是原来那座司空府了,现在的府邸面积很大,像一座宫城,坐落在邺城北部,加上紧邻的两排官署和一座大花园,几乎占据了城内一半面积。这一年,曹操五十三岁。在人均寿命不到三十岁的汉末时代,这样的年龄已属“烈士暮年”。此次北征,来去数千里,又要作战,又要长途行军,实在很疲劳,但曹操顾不上休息,很快便召集重要文武官员开会,商议要事。会议在司空府内的议事堂进行,多年后曹操在邺城称魏公,议事堂改名为听政殿,后面就是曹操的内宅。曹操首先通报了北征的简况,接着又通报了一件令很多人吃惊的事:司空军祭酒、洧阳亭侯郭嘉在归途中染病,不幸去世!

在身边所有谋士中,曹操最喜欢和信赖的就是郭嘉。这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不仅精通深奥的知识,而且通晓各方面事务,《三国志》对他的评价是“深通有算略,达于事情”。曹操曾经对人说:“唯奉孝为能知孤意。”现在,这个被曹操寄予厚望的年轻人早早离开了人世,曹操如何不悲伤?曹操命人宣读了向天子所上的一份奏疏。这份奏疏记载在《三国志·郭嘉传》中:

故军祭酒郭嘉,忠良渊淑,体通性达。每有大议,发言盈庭,执中处理,动无遗策。自在军旅,十有余年,行同骑乘,坐共幄席,东禽吕布,西取眭固,斩袁谭之首,平朔土之众,逾越险塞,荡定乌丸,震威辽东,以枭袁尚。虽假天威,易为指麾,至于临敌,发扬誓命,凶逆克殄,勋实由嘉。方将表显,短命早终。上为朝廷悼惜良臣,下自毒恨丧失奇佐。

不同于日常上给天子的其他奏疏,这份事关郭嘉的奏疏一定出自曹操本人之手,因为文字间充溢着的丰沛情感是他人所无法代笔的。在这份奏疏中,曹操说郭嘉忠良渊淑、通晓事理、足智多谋,每次讨论国家大事都能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最恰当的建议,计谋从来没有失算过。十多年来,自己跟郭嘉出门同骑乘,回来共坐一张席子,东擒吕布、西取眭固、斩袁谭之首、平河朔之众,越过艰险,荡定乌桓,威震辽东,取袁尚之首。这些功绩虽然凭借的是天子的神威,但具体到执行则都是郭嘉的功劳,正准备表彰他,他却短命而终。郭嘉死了,上为朝廷失去良臣而悲伤,下为失去得力助手而难过。在这份奏疏里,曹操还请求增加郭嘉的封地,加上之前的封地共一千户,爵位由郭嘉的儿子郭奕继承。

郭嘉字奉孝,豫州刺史部颍川郡阳翟县人,少年时代便常有不凡见解,看到天下大乱,二十岁左右选择了隐居生活,不出来做官,也不与世俗交往,只秘密结交各地英杰,故而很多人不知道他的名字。曹操奉汉献帝于许县,郭嘉的家乡离许县不远,朝廷大量招募人才,郭嘉应司徒赵温征辟担任了一名掾吏。荀彧对郭嘉的才能很了解,认为郭嘉在司徒府里做一些抄抄写写的事情太屈才,便把他推荐给曹操。曹操找郭嘉来谈论天下大事,谈完大为高兴。曹操打破常规,直接任命郭嘉为司空军祭酒。古人凡正式饮宴都要行举酒祭祀之礼,一般长者先祭,“祭酒”有首席之意,“司空军祭酒”即首席参谋,类似现在的参谋长。郭嘉不负厚望,在这个重要岗位上发挥了关键作用,在一系列重大事件上都做出了精准分析和判断,他的一个个预言被事实验证。这是曹操评价他“每有大议,发言盈庭,执中处理,动无遗策”的依据。(www.daowen.com)

曹操对郭嘉之死久久无法释怀。郭嘉是荀彧推荐的,而荀彧此时远在许县。《三国志·郭嘉传》记载,曹操给荀彧写了一封信,怀念郭嘉的功劳,信中说郭嘉不到四十岁就死了,与他一块儿共事前后十一年,艰难险阻共同经历过,现在突然死了,真让人难过,天下相知的人本来就少,现在又失去一个,怎么办啊?过了一段时间,曹操仍然忘不了郭嘉,又给荀彧写去一封信,说无法把对郭嘉的怀念从自己心中抹去,郭嘉对时事、军事的见解超过任何一个人。据《三国志·郭嘉传》记载,曹操甚至对荀攸等人说过这样一段话:

诸君年皆孤辈也,唯奉孝最少。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属之,而中年夭折,命也夫!

荀攸是曹操的军师,以职务论是郭嘉的下属。郭嘉死后,荀攸代替了郭嘉的角色。荀攸时年五十一岁,只比曹操小两岁,因此曹操说跟荀攸是一辈人。在曹操眼中,郭嘉年纪最小,等天下平定,准备将后事托付于他,不想郭嘉却中年夭折,因此曹操喟叹:“这难道是命运的安排吗?”曹操向郭嘉托付“后事”,有人误读为要选郭嘉为自己的接班人,这当然是不可能的。曹操的本意当如以后刘备诸葛亮托孤那样,是要把自己选定的接班人交给郭嘉去辅佐。

还没有哪一个人的死能让曹操如此伤心、如此念念不忘,看来曹操动了真感情。论智谋、见识和兵法,能超过曹操的人本来就不多,他唯独对这个小他十多岁的年轻人赞赏有加,可见郭嘉确实能力超群。郭嘉料事如神的能力有时到了令人恐惧的程度。《三国志·郭嘉传》记载,曹操与袁绍相持于官渡时孙策趁势来攻,大家都感到担忧,只有郭嘉说孙策不足为虑,因为此人做事情喜欢冲动,准备工作一向做得很马虎,所以即使有百万之众,也无异于一个人独行于中原,没有什么可担心的。如果这些只是泛泛之论,那下面的话则让人觉得不可思议:“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后来发生的事已为天下人所知:孙策不久后被许贡的门客刺杀。类似的事情还有,比如这次北征,袁尚、袁熙逃往辽东,大家建议乘胜追击,一举讨伐公孙康,郭嘉听后笑而不言,认为不必讨伐公孙康。不久后,公孙康就把二袁的首级送来了。

后人读到这些让人不可思议的事情,有时会以为是写史的人编造出来的,只为突出郭嘉惊人的判断力而已,因为世界上根本没有未卜先知的人。但仔细想想,也许有另外的可能。郭嘉或许真的有“未卜先知”的能力,只是这不是来自他的特异功能,而是来自另一项基本功,那就是情报工作。郭嘉二十岁时就隐姓埋名,秘密结交天下英豪,不与俗人交往,这样的作风非同一般,只有干“秘密工作”的人才会把自己埋得那么深。可以这样推测:郭嘉作为曹操的首席智囊,负责曹军的情报部队,所以他得到的信息最多也最快,因而判断也最准。古代军队里有专门负责情报、侦察的士兵,叫作斥候。曹军中应该设有这样独立成军的组织,而负责人可能就是郭嘉。除搜集情报外,他们也经常深入敌后,搞一些策反、暗杀、破坏方面的工作,孙策之死也许正是郭嘉一手策划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