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曹操修建水坝,漳河水引入,邺城成现代化城市

曹操修建水坝,漳河水引入,邺城成现代化城市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水经注》记载,曹操下令在漳河上修建了一座大坝,名叫天井堰,将漳河水拦截起来,形成一座水库。暗渠出邺城后,曹操下令在其上修建了一座稍小些的水坝,名叫石窦堰,进一步控制水流。由《邺中记》中的这些记载可知那时的邺城已经拥有了一套相当复杂和先进的城市供水系统,水不仅是生活必需品,而且关系到城市的文明程度,漳河水的引入使邺城一跃成为那个时代最现代化、最时尚的城市之一。

曹操修建水坝,漳河水引入,邺城成现代化城市

没有几天就是新年了。北方正值天寒地冻的时节,刚刚下过一场大雪,天地一片莽荡。这一年似乎特别冷,风不断从西边的太行山方向吹过来,城外的漳河上结了厚厚的冰,不要说在室外,就是待在屋子里也会让人周身充满寒意。这是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的最后几天。自董卓之乱算起,天下已经动荡了差不多二十年,现在的年轻人多数已经不怎么记得太平年景是什么模样了,对很多人来说,从记事起所耳闻目睹的就是无穷无尽的战乱、逃难与死亡。几乎每天都在打仗,每一场大战下来必定有成千上万人死去。

相对而言,生活在邺城的人们算是幸运的,因为这里已经有些日子没打过仗了。三年多前,司空曹操大军将这座城池攻破,那时长安洛阳均已残败,曹操又不愿意与汉献帝刘协同在许县,于是选择邺城作为新的大本营。邺城位于今河北省临漳县境内,位置优越,是齐鲁地区进入西北及中原地区进入幽燕的必经之地,称得上是河北的咽喉。元代史学家胡三省注《资治通鉴》指出:“袁绍据邺,始营宫室。”据胡三省考证,袁绍之前占据邺城时曾考虑以此作为都城,把汉献帝迁到这里来,所以自那时起就开始修建宫殿等建筑。不过,胡三省也许忽略的是,袁绍如果真的在邺城大修宫殿也未必是给汉献帝准备的,袁绍一向对汉献帝不感兴趣,至少曾三次谋划另立新君,在邺城修宫室有可能是为新君准备的。袁绍修了哪些宫殿?是否已具规模?这些均不可考。

不过,这给曹操办了件好事。占领邺城后,曹操接受司马朗、郭嘉、荀攸、董昭等人的建议,把已经取得良好效果的屯田制引进来,并在邺城周边大兴水利工程,既发展了生产,又安置了流民,一举两得。虽然《三国志》等史籍对此记载不多,但从晋人陆翙的《邺中记》、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等史料中可以窥见这项工程的浩大。《水经注》记载,曹操下令在漳河上修建了一座大坝,名叫天井堰,将漳河水拦截起来,形成一座水库。《邺中记》说这座水库名叫堰陵泽。如此,昔日经常泛滥的漳河实现了人工调节,枯水时放水,汛期则利用大坝对洪水进行调节。

先进的水利工程使邺城周围乃至魏郡广大地区的农业得到极大发展,数十年后出生的晋代文学家左思写过一篇《魏都赋》,其中提到丰富的水利资源使这里盛产一种叫“芒种”的作物。唐人李善经考证,指出“芒种”就是水稻。当时的人们一般在地势较低的地方引水种水稻、在地势较高的地方种麦子,这件事在曹丕的文章中也有印证。除农业生产外,漳河引出来的水还用于城市生活。《邺中记》记载,曹操下令在邺城修了一条暗渠,名叫长明沟,漳河引来的水从城西引入,“伏流入城东注”,即通过暗渠向东流。《邺中记》还记载,这条暗渠“沟水南北夹道,枝流引灌”,意思是,渠上还有不少小的水渠引出去,通向城中各处。暗渠出邺城后,曹操下令在其上修建了一座稍小些的水坝,名叫石窦堰,进一步控制水流。由《邺中记》中的这些记载可知那时的邺城已经拥有了一套相当复杂和先进的城市供水系统,水不仅是生活必需品,而且关系到城市的文明程度,漳河水的引入使邺城一跃成为那个时代最现代化、最时尚的城市之一。

在此基础上,曹操下令对邺城进行大规模扩建。这项工程更加庞大且充满创新精神,对后世城市建设,尤其是都城建设影响深远。人们熟悉的中轴线设计、对称布局、集中规划里坊等在曹操扩建邺城之前是没有的,它们都是曹操首创,这些规划影响到唐代长安城的布局,一直影响到明清日本早期的都城,如藤原京、平城京、难波京及后来的京都等也借鉴了这种布局方法。修建房舍需要大量木材,并州刺史梁习从上党郡督选木料运到邺城,为大规模城市建设源源不断提供了建材,这些情况从《邺中记》及明人编著的《彰德府志》、清代顾炎武所著的《历代宅京记》等著作中都可管窥一二。

曹操主持大修的邺城城池东西七里、南北五里,不算太大,并非工程预算不够,而是城池规制所限。洛阳号称“九七城”,即南北九里、东西七里,邺城必须小于这个规模。邺城共建有七座城门,全部为曹魏时期重修,南面有永阳门、广阳门、凤阳门三门,东面有建春门,北面有广德门、厩门二门,西面有金明门。东西只各有一门,原因是邺城南北相距仅五里,使东、西两段城墙较短。东、西二门之间有一条横贯的大街,将全城一分为二,北面是官署和贵族居住区,两边是花园;南面规划了四个很大的居住区,分别叫思忠里、永平里、吉阳里和长寿里,是一般百姓居住的地方。(www.daowen.com)

年初,曹操亲率数万精锐之师远征乌桓,在那里打了一个大胜仗,目前正在归师途中。大军得胜而还,人们很激动,因为这是继官渡之战、邺城之战、南皮之战后取得的又一场大胜。此战后,北方将完全安定下来,再无战事,这多么令人激动啊!人们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和平稳定的生活不是梦境,而是实实在在的可以预期的未来。不过,也有人在激动中夹杂着不安。北征将士的亲属们至今还没有收到关于亲人的确切消息,据说这一仗打得很残酷,单单在路途中就有很多人生病或死去,不知道自家亲人是否还活着。每天都有人来到邺城北门外守候,人们用焦虑的目光向远处张望,期待着一个属于自己家庭的惊喜,更惊惧于听到的只是一个噩耗。

负责留守邺城的是曹操的儿子曹丕,今年二十岁。曹操的长子曹昂十一年前战死于南阳,曹丕成为曹操在世儿子中年龄最长的一个,加上是卞夫人所生,因此在众人眼中他是未来接班人的不二人选。此次北征,曹操留曹丕守卫邺城,曹丕尽心尽力,把后方的军政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北方几个州的局势都很平稳。当然,这不是曹丕一个人的功劳,曹操为曹丕留下了一批能臣良佐,除分守于各州郡的州刺史、郡太守外,在邺城也留下了几位经验丰富的干才,他们协助曹丕治理后方,也让曹操亲自规划的邺城改建工程没有停顿,经过近一年的加紧施工,邺城如今已焕然一新。参加这项工程的人们都很兴奋,他们热切期待着曹操的归来,对他们的劳动成果进行检阅。

此时,邺城里有三位官员最忙碌,他们分别管理着州府、郡府和县府。在行政区划中邺城只是一座县城,上面有魏郡,魏郡的上面还有冀州。冀州牧由曹操兼任,日常事务则由州别驾崔琰处理;魏郡太守之前是董昭。《三国志·董昭传》虽记载“邺既定,以昭为谏议大夫”,但极大可能是其仍兼任着魏郡太守,理由是他并没有去许县上任,而是参加了此次北征的后勤保障工作。邺县令名叫杨沛,品级虽不高,却以不畏权势而闻名,曹操亲自点将让他出任邺县令。这几位都热切期盼着曹操的归来,有很多与邺城扩建有关的具体事务需要曹操亲自定夺。

可是,迟迟不见大军归来的身影。最早传回来的消息是,大军无论如何会在新年到来前回到邺城,让将士们好好过个年。此时使用的历法是司马迁等人所创的太初历,还没有过春节的习俗,但正月初一同样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之一,叫正旦节。前一夜,人们会祭祀门神,以求辟除灾厄,通常在门上张贴老虎画像,在门两侧摆上画有神荼和郁垒形象的桃木牌,再在门梁上悬挂一条苇索,供门神抓鬼使用,称悬苇。正旦这一天朝廷要举行大型朝会,称正旦大会,公卿百官和外国使节依次上殿为皇帝拜贺,地方郡国的上计吏也上殿朝贺,并呈上记载有过去一年各地收支的文书,皇帝赐酒宴,通常有奏乐和百戏等表演,非常热闹。各地方的官府也有饮宴和聚会,民间的宴饮则以家庭或家族为单位,从正旦前一天晚上开始,持续至第二日。正旦这一天,家人们还要再次聚会,晚辈向长辈或年长者祝寿,类似现在的拜年。如果得胜之师在正旦节前回来,该是多么喜庆啊!可是,这一年的正旦节是在失望中度过的,虽然家家的门上也贴了老虎画像、挂上了苇索,年夜饭、守岁等一律照旧,气氛却热闹不起来。一些人甚至开始担忧起来:难道北方又出了什么意外?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正月里的一天,三更时分,外面还是那么冷,夜色还是那么漆黑,睡梦中的人们猛然被一声巨大而恐惧的怪叫声惊醒了。人们没有听到过这种声音,很多人被吓得翻身而起。天亮后,人们才知道大军已于昨夜返回,那声奇怪的巨吼就是从回师的队伍里传出来的,准确地说来自队伍中的一辆大车。那辆车上有一只大铁笼,里面关着一件稀罕物:一头狮子。晋人张华在《博物志》中记载,曹军北征时在白狼山遇到一头狮子,派人格杀,但狮子极凶,伤了不少人,曹操“乃自率常从军数百击之”。狮子怒吼,左右皆惊。这时,从林子里跑出一个东西,像是狸子,它跳到曹操的车把上。狮子过来攻击,这个像狸子一样的东西跳起来蹿到狮子头上,狮子一下子趴在地上不敢起来了。曹操命人把狮子捉住,装进铁笼,用车子拉了回去。快到邺城时,这头雄狮大吼了一声。听到这一声怒吼,三十里之内的鸡犬都不敢叫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