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风速与温度沿河谷变化的复杂地形风特性现场实测与数值模拟

风速与温度沿河谷变化的复杂地形风特性现场实测与数值模拟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考察桥位处河谷温度场和风场的分布情况,沿河谷布置了18个临时测点。图3.5、图3.6、图3.7分别为第1次、第2次、第3次测量温度及风速随测点的变化情况。可知,N9和S1的温度在3次测量过程中均较其他测点低,以这两点为中心分别往上下游两边延伸,温度均出现上升的趋势。

风速与温度沿河谷变化的复杂地形风特性现场实测与数值模拟

为了考察桥位处河谷温度场和风场的分布情况,沿河谷布置了18个临时测点。基于布置的18个测点,在2013年4月19日下午进行了3次固定测量点相同时刻的温度和风速测量。测量仪器采用了便携式温度计和手持风速仪,为提高测量精度,在同一个测点采用两个温度计进行测量,并且在开始测量前和结束测量后对所采用的温度计进行了统一标定,根据两次标定结果的平均值对最后的测量值进行修正。测量过程中,为减少地面热辐射引起的误差,温度计离地高度在2.0 m以上。

表3.1、表3.3、表3.5分别为第1次、第2次、第3次测量原始数据,包括观测时间、温度、风速及风向等参数,表3.2、表3.4、表3.6分别为第1次、第2次、第3次测量数据经过温度修正后的温度数值情况。图3.5、图3.6、图3.7分别为第1次、第2次、第3次测量温度及风速随测点的变化情况。其中,温度是修正后的平均值,风速为手持风速仪所测的平均风速。可知,N9和S1的温度在3次测量过程中均较其他测点低,以这两点为中心分别往上下游两边延伸,温度均出现上升的趋势。同时,对比3次测量的温度曲线可知,随着时间越接近晚上,最上游侧(N1—N3)的温度降低较慢,下游侧(S6—S9)温度下降较快。分析图中同一时刻风速随测点的变化规律可知,温度较低的N8,N9,S1测点3次测量中风速均较两边测点的风速要大,而温度较高的两端风速相对较低。这表明,同一时刻沿河谷的温差是形成日常大风的重要原因之一。

表3.1 第1次测量原始数据

表3.2 第1次测量温度修正

图3.5 第1次测量温度及风速随测点变化(时间:13:35—15:45)

表3.3 第2次测量原始数据

表3.4 第2次测量温度修正(www.daowen.com)

续表

图3.6 第2次测量温度随测点变化(时间:15:50—17:15)

表3.5 第3次测量原始数据

表3.6 第3次测量温度修正

图3.7 第3次测量温度随测点变化(时间:17:15—18:4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