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相对闭塞的环境和交通,加上我国宽广的疆域,在“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各地鲜明的民居建筑,反映了当地自然环境和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社会礼仪制度。即便在同一地域范围内,集镇村落的风貌也会因自然地形地势、生活习俗等方面的不同而呈现出多样化的特色。历史文化村镇文化遗产的多样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然山水
相比于城市,传统集镇村落拥有广阔的自然地理空间。在传统集镇村落长期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自然环境作为一个基本的地理条件深深影响着传统村镇的形成与发展。以山脉与河流为主体框架的山水自然景观,成为中国传统集镇村落景观整体依托的基础背景。村镇居民为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而构筑的人工环境,与所处地域的自然环境通过不断的交互作用,形成了特有的中国历史文化村镇聚落景观。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山水自然景观的构成除了与独特的地理条件有关外,还与自身生存发展的原始要求有联系。依山临水的台地不但为先民提供赖以生存的食物资源、居住场所,而且可以为其提供天然的安全庇护。农耕经济的生活方式,“民以食为天”,衣、食、住、行皆与山、水有关。因此山、水是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自然景观构成要素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它们赋予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以自然内涵,使得从江南水乡到陕北窑洞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无不体现出大自然的灵性之美。我国传统名镇名村正是由于有山、水自然景观的存在而显得更有活力,使人与自然相处更加和谐,从而也形成了我国古集镇村落山水自然景观的构成特点。
2.街巷空间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街巷是时代变迁的见证,蕴涵着历史沉淀下来的地域文化特质。从一条老街巷所蕴含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以及特定的社会功能可以看到传统集镇村落的过去,以及居民过去生活的种种场景与舞台。由于传统村镇街巷是“具有多种交织的复杂的空间”,所以当人们行走其中时,通过“阅读”街巷空间,能感受到我国传统集镇村落的文化脉络。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街巷首先要受自然地形地貌的影响,形成复杂多样的街巷空间。山体常成为传统集镇村落街巷的借景或对景。位于街巷一侧的山体,无论是静观还是动观,其画面构图均极富变化。特别是在动观时,当人们沿着弯曲的街巷行进时,远方的景物忽而处于画面的左侧,忽而又移到画面的中央或右侧,从而与街巷两侧的建筑经常处于相对位移的连续变化之中。水体是一种流动的空间,尤其在江南水乡村镇,水体是水街的重要构成要素,建筑沿着河流或凸或凹,景观变化丰富多彩,赋予水街空间以生活情趣。(www.daowen.com)
3.传统建筑
对于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建筑造型景观及其形式美学,亦不外乎在对立统一规律之下的对比与协调、对称与均衡、韵律与节奏等形式法则的恰当运用,但是将这些形式美的法则物化为具体手法却又千变万化。例如光对比与协调即有大小、高低、虚实、敞闭、明暗、冷暖、繁简等各种形式因素;而对称与均衡也有形的均衡与量的均衡,它们涉及造型的各个方面;韵律与节奏亦有突变、渐变、等量量变的选择。同时由于传统集镇村落各类建筑的规模、特点不同,它们的形式美手法也有所侧重、各不相同。从中国传统集镇村落建筑造型景观来分析,其立面构图、屋面组合、入口处理等方面对于集镇村落建筑造型景观的形式美的形成具有最为重要的意义。
4.民俗生活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民间习俗包括诸多方面,如饮食、服饰、器用、婚丧礼俗、节日四时风俗等。历史上中国传统集镇村落没有形成一个相对统一的宗教信仰,而是流行多神崇拜。如村镇居民的祖先崇拜活动,中国各民族都有各自的祖先崇拜。村镇居民的英雄崇拜活动,人类先民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中,逐渐意识到应该更多地依靠氏族的集体力量,因此当人们将诸神的力量汇集到一个个氏族的主神身上时,这个主神就成了“创世英雄”。英雄崇拜反映了人由膜拜自然发展到逐步依赖自身力量的过程。此外,传统集镇村落还有佛、道崇拜等活动。村镇日常生活是指村镇居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事务。这些活动往往没有选择的余地,是长期生活习惯使然,通常包括早市、妇女家务、商业活动、舂米与磨坊等。
现在大规模现代化建设显然没有充分体现地方特色,致使全国各地城市乡村景观趋同,没有借鉴认识历史文化集镇村落的多样性、地方性特色,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我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丰富多彩的资源,以及各自不同的价值特色,值得我们去很好地保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