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长平之战:赵军战败,元气大伤,四十万人投降

长平之战:赵军战败,元气大伤,四十万人投降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著名的一场战役,赵国用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了名将廉颇,最后大败。长平之战的起因要追溯至秦昭王四十五年。将军赵括亲自出战,被秦军射杀,赵军四十万人投降。长平之战,秦国斩杀俘虏四十五万人,赵国元气大伤,有“赵壮者尽于长平”之说。长平之战对赵国的打击是毁灭性的,赵国军队的战斗力不如秦,是一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的原因是主将战法的失误。

长平之战:赵军战败,元气大伤,四十万人投降

【题解】

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著名的一场战役,赵国用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了名将廉颇,最后大败。秦将白起坑杀了四十万投降士兵,赵国损失惨重,国力大不如前。

【原文】

四十七年,秦使左庶长王龁攻韩,取上党。上党民走赵。赵军长平,以按据上党民。四月,龁因攻赵。赵使廉颇将。赵军士卒犯秦斥兵,秦斥兵斩赵裨将茄。六月,陷赵军,取二鄣四尉。七月,赵军筑垒壁而守之。秦又攻其垒,取二尉,败其阵,夺西垒壁。廉颇坚壁以待秦,秦数挑战,赵兵不出。赵王数以为让。而秦相应侯又使人行千金于赵为反间,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子赵括将耳,廉颇易与,且降矣。”赵王既怒廉颇军多失亡,军数败,又反坚壁不敢战,而又闻秦反间之言,因使赵括代廉颇将以击秦。秦闻马服子将,乃阴使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而王龁为尉裨将,令军中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赵括至,则出兵击秦军。秦军佯败而走,张二奇兵以劫之。赵军逐胜,追造秦壁。壁坚拒不得入,而秦奇兵二万五千人绝赵军后,又一军五千骑绝赵壁间,赵军分而为二,粮道绝。而秦出轻兵击之。赵战不利,因筑壁坚守,以待救至。秦王闻赵食道绝,王自之河内,赐民爵各一级,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及粮食。至九月,赵卒不得食四十六日,皆内阴相杀食。来攻秦垒,欲出。为四队,四五复之,不能出。其将军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武安君计曰:“前秦已拔上党,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乱。”乃挟诈而尽阬杀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赵人大震。(《史记·白起王翦列传第十三》卷七十三,第2819~2822页)

【注释】

①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②上党:地名,在今山西东南部。③长平:地名,在今山西省高平市西北。④按据:安抚。⑤斥兵:侦察兵。⑥裨将:副将。⑦鄣、尉:鄣通“障”,城堡。尉,低于将军的武官名。⑧让:责备。⑨反间:进入敌方内部活动,使起内讧。⑩易与:容易对付。⑪张:安排。⑫之:到。⑬诣:往。⑭反覆:反复无常。

【品读】

长平之战的起因要追溯至秦昭王四十五年。这一年,秦将白起征伐韩国的野王(在今河南省青阳县),野王投降了秦国,导致韩国通往上党的道路断绝了。上党郡守冯亭与百姓商议后,决定归附赵国,如此一来,秦国恼怒,就会攻打赵国。赵国遇到秦国进攻,必定和韩国联合,赵、韩联盟就可以抵挡秦国了。赵国方面,平阳君赵豹认为不能接受,否则会惹祸上身;平原君赵胜以为无故得到一郡,还是接受了好。最终,赵国接受了上党。(www.daowen.com)

果然,四十七年的时候,秦国派左庶长王龁进攻韩国,取得了上党。上党的百姓都往赵国跑,赵国军队驻扎在长平安抚百姓。四月,王龁攻打赵国。赵国的将领是廉颇。廉颇是赵国名将,也是率军抵抗秦军最合适的人选,因为此时赵奢已死,蔺相如病重,能够担此重任的也就只有廉颇了。战争的开局对赵国很不利,赵国军队遇到秦军的侦察兵,居然被秦军斩杀了赵军的副将,这使赵军在心理上已经落了下风。六月份,秦军攻入赵军,夺去了两座城,杀了四名尉官。赵军只能采取坚守的战法。秦军又进攻赵军,赵国依旧战败。廉颇坚守不出,秦军多次挑战,赵军也不出战。赵王看到赵国战败多次,廉颇又不敢出兵,所以多次责备廉颇。其实,赵国虽然失败,但并没有太大的损失,主力军队也在。秦军无法再进攻,于是秦相应侯范雎就派人带着千金到赵国实施反间计,散布流言说:“秦国憎恨和害怕的只是赵奢之子赵括为将,廉颇容易对付,他快投降了。”赵王本来对廉颇不满,现在又听到这话,就真的让赵括代替了廉颇。赵括的父亲是马服君赵奢,赵奢曾率军大破秦军,在赵国与蔺相如、廉颇地位相等。他的儿子赵括从小时候就开始学兵法,说起来是滔滔不绝,头头是道,但没有实际经验,只是纸上谈兵。秦国知道赵括的情形,所以才想尽办法要赵括当将军。而秦国这边,也悄悄更换了主将,以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为了不使赵国生疑,还规定不能将此事泄露出去。

赵括到达军营后,率军攻打秦军,秦军假装战败逃跑,其实是设下了圈套,等赵括自己进来。赵军追到秦军营垒的时候,攻不下,但这时想撤退已经来不及了,秦军已经断了赵军的后路,还把赵军一分为二,断了赵军的粮道。秦军出兵攻打,赵国难以战胜,于是建造壁垒坚守,等待救援。秦王知道赵军粮道断绝后,亲自到河内,赏赐百姓各一级爵位,征调十五岁以上者都到长平,阻断赵国的救兵和粮食。到九月份,赵军兵卒有四十六天没吃饭,军队中出现了人吃人的情况。赵军为了突围去攻打秦军的营垒,但没能成功。将军赵括亲自出战,被秦军射杀,赵军四十万人投降。白起怕赵军反复无常,就阴谋坑杀了投降士兵,只放回了弱小者二百四十人。长平之战,秦国斩杀俘虏四十五万人,赵国元气大伤,有“赵壮者尽于长平”(赵国的壮丁全部死于长平之战)之说。赵国大败,第二年,秦军兵围都城邯郸,幸亏有楚、魏相救,才得以解围。

长平之战对赵国的打击是毁灭性的,赵国军队的战斗力不如秦,是一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的原因是主将战法的失误。赵括不估计敌方实力,贸然出兵,陷入敌人圈套,之后又束手待毙,一直等到粮食断绝四十多天后又想舍命一搏,结果可想而知,不仅他被杀死,还导致赵国损失四十万军队,险些亡国。另外,赵王不能做到用人不疑,听信谣言,用毫无指挥经验的赵括代替廉颇,更是赵国最大的失误。反观秦国,除了军事上,应侯还使用了反间计,秦王也征调人员堵塞赵国粮道,各种手段互相配合,君臣一心,最后才取得胜利。

【扩展阅读】

导言:赵括“纸上谈兵”成了家喻户晓的成语,比喻只会夸夸其谈而不能解决实际的问题。《史记》对此有记载。

纸上谈兵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二十一》卷八十一,第2951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