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齐王使路中大夫冒死传令,壮烈坚守

齐王使路中大夫冒死传令,壮烈坚守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齐王使路中大夫告于天子④。路中大夫至,三国兵围临菑数重,无从入。三国将诛路中大夫。其间齐王就派出路中大夫到长安向皇帝报告。皇帝又让路中大夫返回,告诉齐王,让继续坚守,大军已经攻破了吴、楚。路中大夫假装答应,到城下看见齐王后,大声喊话让继续坚守。其结果自然是路中大夫被叛军杀死。路中大夫和孔子一样都是在胁迫之下立的盟约,所以完全可以不遵守。在整个过程中,路中大夫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功不可没。

齐王使路中大夫冒死传令,壮烈坚守

【题解】

路中大夫在西汉七国之乱中只是一个小人物,但却起着大作用。他带着皇帝的命令回到被兵围数重的临淄,置生死于不顾,向齐王说明了当前的军情态势,才使齐王能继续坚守临淄。

【原文】

齐孝王十一年吴王濞、楚王戊反,兴兵西,告诸侯曰“将诛汉贼臣晁错以安宗庙”。胶西、胶东、菑川、济南皆擅发兵应吴楚。欲与齐,齐孝王狐疑,城守不听,三国兵共围齐。齐王使路中大夫告于天子。天子复令路中大夫还告齐王:“善坚守,吾兵今破吴楚矣。”路中大夫至,三国兵围临菑数重,无从入。三国将劫与路中大夫盟,曰:“若反言汉已破矣,齐趣下三国,不且见屠。”路中大夫既许之,至城下,望见齐王,曰:“汉已发兵百万,使太尉周亚夫击破吴楚,方引兵救齐,齐必坚守无下!”三国将诛路中大夫。(《史记·齐悼惠王世家第二十二》卷五十二,第2420页)

【注释】

①齐孝王十一年:公元前154年。②胶西、胶东、菑川、济南:国名。汉文帝封给齐悼惠王刘肥四个儿子的封国,刘辟光为济南王,刘贤为菑川王,刘卬为胶西王,刘雄渠为胶东王。③狐疑:犹豫不决。④路中大夫:姓路,名卬,中大夫是官名。⑤趣:通“促”,快速,趣下,就是快速投降。

【品读】

齐孝王十一年即汉景帝三年,爆发了西汉历史上著名的七国之乱,七国分别是吴、楚、赵、胶西、胶东、菑川、济南。最先发起的是吴王刘濞,导致这次叛乱的直接原因是景帝用晁错的建议来削藩,所以叛军打出的口号是“诛晁错,清君侧”。究其原因,则是由于削藩将减弱甚至取消各国国王的权力,他们发起叛乱是希望维护自己的利益,而吴王刘濞野心更大,图谋已久。吴国非常富饶,刘濞招来天下亡命之徒,依铜山铸钱,煮海水为盐,还积极训练军队,聚集粮食,谋划三十多年。吴王趁此机会联合其他诸王,借“诛晁错,清君侧”的名义发动战争,其目的就是要夺取景帝的皇位。

七国发兵二十多万人,还想再联合齐国,但齐王犹豫不决,随着情势越来越紧张,齐国和其他三国暗地里商议过,只是尚未确定。其间齐王就派出路中大夫到长安向皇帝报告。皇帝又让路中大夫返回,告诉齐王,让继续坚守,大军已经攻破了吴、楚。可当路中大夫回来时,发现临淄已经被围了好几重,根本进不去,叛军发现后把他抓起来,还胁迫他盟誓。路中大夫假装答应,到城下看见齐王后,大声喊话让继续坚守。其结果自然是路中大夫被叛军杀死。(www.daowen.com)

路中大夫盟誓而不守约的做法不禁让人想起孔子。孔子离开陈国,经过蒲地时遇到叛乱,孔子被围,蒲人与孔子盟约,孔子不能到卫国去。孔子脱困后,还是到了卫国,弟子子路不解,问老师:“盟约是可以背叛的吗?”孔子答:“受胁迫订立的盟约,神是不会认可的。”路中大夫和孔子一样都是在胁迫之下立的盟约,所以完全可以不遵守。和孔子不同的是,路中大夫所处的环境更危险,而且担负着重要的使命,事关齐国的生死存亡。他在生死之际,能够灵活应对,不顾个人安危,在重重包围的临淄城下,在身后无数寒光闪闪的刀枪剑戟之前,向齐王报告了真实情况,从而使齐王有信心继续坚守,等待援兵的到来,同时也牵制了四国的兵力,使得七国之乱能够早日平定。在整个过程中,路中大夫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功不可没。

像路中大夫这样的中国古代士人,不在少数,但能够进入历史,被人记忆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在已经烟消云散的历史中,他们也永远不会再被人知晓,但这种奋不顾身、舍生取义的士人精神却积淀在了民族的血液之中,滋养着一代代的中国人

【扩展阅读】

导言:唐代张巡、许远在安史之乱期间坚守睢阳,被围困日久,又等不到救援,就派南霁云去向时任河南节度使的贺兰进明求救,贺兰进明虽然很欣赏南霁云,但并无救援之意,南霁云只好离开再回睢阳,最后张巡、许远、南霁云都被叛军杀害。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在《张中丞传后叙》中详细记述了南霁云去求救时的情形,以及张巡、南霁云二人最后宁死不屈的勇士精神。

张中丞传后叙(节选)

韩愈

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屡道于两府间,亲祭于其所谓双庙者;其老人往往说巡、远时事,云:

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己上,不肯出师救。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强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因拔所佩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即驰去,将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图,矢着其上砖半箭,曰:“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愈贞元中过泗州,船上人犹指以相语。城陷,贼以刃胁降巡,巡不屈,即牵去,将斩之;又降霁云,云未应,巡呼云曰:“南八,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云笑曰:“欲将以有为也。公有言,云敢不死!”即不屈。(马其昶:《韩昌黎文集校注·张中丞传后叙》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第76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