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缇萦上书救父,文帝显仁慈贤明

缇萦上书救父,文帝显仁慈贤明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文帝的仁慈贤明在废除肉刑中显示出来,其起因则是缇萦的上书。文帝能由缇萦救父这样一件小事而自我反省,进而推想到国家的政治层面,确实是位难得的好皇帝,所以司马迁评价文帝时代是“专务以德化民,是以海内殷富,兴于礼义”。

【题解】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的第四个儿子,是西汉有名的贤君,他的时代与之后的景帝时代被称为文景之治。文帝的仁慈贤明在废除肉刑中显示出来,其起因则是缇萦的上书。

【原文】

齐太仓女缇萦

五月,齐太仓令淳于公有罪当刑,诏狱逮徙系长安。太仓公无男,有女五人。太仓公将行会逮,骂其女曰:“生子不生男,有缓急非有益也!”其少女缇萦自伤泣,乃随其父至长安,上书曰:“妾父为吏,齐中皆称其廉平,今坐法当刑。妾伤夫死者不可复生,刑者不可复属,虽复欲改过自新,其道无由也。妾愿没入为官婢,赎父刑罪,使得自新。”书奏天子,天子怜悲其意,乃下诏曰:“盖闻有虞氏之时,画衣冠异章服以为僇,而民不犯。何则?至治也。今法有肉刑三,而奸不止,其咎安在?非乃朕德薄而教不明欤?吾甚自愧。故夫驯道不纯而愚民陷焉。《诗》曰‘恺悌君子,民之父母’。今人有过,教未施而刑加焉,或欲改行为善而道毋由也。朕甚怜之。夫刑至断支体,刻肌肤,终身不息,何其楚痛而不德也,岂称为民父母之意哉!其除肉刑。”(《史记·孝文本纪第十》卷十,第535页)

【注释】

①齐太仓令:齐国主管国家粮库的官员;淳于公:姓淳于,名意,有高超的医术。《扁鹊仓公列传》中的仓公就是淳于意。②属(zhǔ):连缀,接连。③有虞氏:舜。④僇(lù):羞辱。⑤肉刑三:毁坏人身体的三种刑法。黥(qíng):脸上刺字并涂墨。劓(yì):割鼻子。刖(yuè):砍脚。一说是劓、刖、宫(宫刑)。⑥恺悌君子,民之父母:出自《诗经·大雅·泂酌》。恺悌,本为和乐、平易的意思,在这句诗里作恩德广大讲。⑦支体:同“肢体”。⑧息:生。受过肉刑,如刖要砍掉脚,砍掉后就再也生不出来了。

【品读】(www.daowen.com)

淳于意医术精湛,但有时不给人治病,因此一些病人怨恨他。文帝四年时,有人给皇帝上书,诋毁淳于意,淳于意因此要被带到长安接受肉刑。淳于意没有儿子,有五个女儿,临走的时候骂女儿们没用,在紧急关头帮不上什么忙,小女儿缇萦听到后很伤心,就随着父亲一起到了长安,然后给皇帝上书,说父亲身为官吏,廉洁平正,没想到却要受刑罚,而一旦接受肉刑,连改过自新的机会也没用了,所以她想进宫做奴婢,替父赎罪。文帝被缇萦的上书感动了,于是下诏书取消了肉刑。诏书是文帝对治理国家的反省,他和舜比较,觉得舜的时代达到了国家治理的极致,而自己做得不好,很惭愧,既没有施行教化又加之以刑罚,刑罚还很残忍,像这样,怎么能称得上是“民之父母”。

废除肉刑,是中国刑罚史上的一件大事,受到后人的赞美,是汉文帝“德政”的表现之一。文帝能由缇萦救父这样一件小事而自我反省,进而推想到国家的政治层面,确实是位难得的好皇帝,所以司马迁评价文帝时代是“专务以德化民,是以海内殷富,兴于礼义”。

【扩展阅读】

导言:中国古代历史文献的记载以男性为主,但也有不少女性形象,特别是一些非官方的文献记载更多,与缇萦救父类似,《木兰诗》中的木兰也是“救父”。木兰的父亲不是受刑罚而是被征去打仗,但父亲年迈,家中又无男丁(或许有弟弟,但年龄太小),所以就只能是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木兰诗》流传很广,以至于还有人去考证木兰姓什么,有姓花、姓朱、姓任、姓魏等多种说法,在民间,以花木兰最为普遍。到现代社会,木兰仍旧被关注,被拍为多部电影电视剧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免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郭茂倩:《乐府诗集·木兰诗二首》卷二十五,中华书局,1979,第373~374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