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刘邦冒险请罪:《史记》品读

刘邦冒险请罪:《史记》品读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恰在此时,听闻刘邦已入关中,又有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说沛公要在关中称王,因此项羽大怒,要攻打刘邦,驻兵四十万在鸿门。刘邦的实力不如项羽,所以只能冒着风险去鸿门请罪,这就有了历史上著名的“鸿门宴”。“鸿门宴”是《史记》中最精彩的段落,充分展示了司马迁高超的史学才能。

刘邦冒险请罪:《史记》品读

【题解】

项羽“力能扛鼎,才气过人”,随叔父项梁起兵,项梁在定陶兵败身亡,后项羽破釜沉舟大败秦军,成为诸侯上将军,继而秦将章邯投降,项羽准备西进入秦,但函谷关有兵把守,不得入。恰在此时,听闻刘邦已入关中,又有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说沛公要在关中称王,因此项羽大怒,要攻打刘邦,驻兵四十万在鸿门。刘邦的实力不如项羽,所以只能冒着风险去鸿门请罪,这就有了历史上著名的“鸿门宴”。

【原文】

图6-1 项羽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全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不恐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豪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13],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史记·项羽本纪第七》卷七,第395~396页)

【注释】

①鸿门:地名,在今陕西临潼东。②戮力:通力合作。③河北、河南:这里的河是指黄河。④郤:同“隙”,感情上的裂痕。⑤范增:项羽的谋士,被项羽尊为亚父。⑥项庄:项羽的堂弟。⑦跽(jì):长跪,挺直上身,两膝着地。⑧参乘:古代乘车,尊者在左,御者在中,一人在右陪坐,又称“车右”。⑨彘肩:猪腿。⑩举:完。⑪怀王:即楚怀王熊心,项梁起事后,从民间找到熊心,立为怀王,后被项羽派人暗杀。⑫霸上:地名,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⑬须臾:一会儿。

【品读】

“鸿门宴”是《史记》中最精彩的段落,充分展示了司马迁高超的史学才能。由于张良对项伯有恩,所以当项伯得知项羽准备攻打刘邦时,就悄悄地跑来告诉张良,要张良和他一起离开,但张良以为这样做不合道义,就全部告诉了刘邦。当张良提到项伯时,刘邦首先问的是:“君安与项伯有故?”这个问句很能表现刘邦谨慎或者说多疑的性格。项伯是敌方的一员,却私自来告诉张良,这就可能会让刘邦怀疑消息是否真实或张良通敌,当张良告诉缘由之后,刘邦马上又问:“孰与君少长?”得知项伯年长后,提出要“兄事之”。简短的问答包含了刘邦由怀疑到释疑,再到想办法通过项伯化解危机的过程,刘邦的性格跃然浮现于纸上。项伯听过刘邦的话后,回去告诉了项羽,并建议“善遇”刘邦,项羽答应了。也就是说,项羽此时怒气已消,为刘邦能从宴会上逃脱奠定了基础。

第二天,刘邦来到鸿门,说的一番话很巧妙,他强调自己与项羽一起攻打秦朝,没想到居然是自己先进了关中,因此才有机会在这里再见项羽,但小人从中作梗,两人之间产生了误会。这些话加上前一天项伯说沛公有大功的话,反而让项羽很尴尬,似乎是项羽太小心眼,不顾道义,仗势欺人,所以只好全部怪到曹无伤的头上。宴会正式开始,本来已经没有什么危险,可还有个范增,他认为刘邦有天子之气,对项羽构成很大的威胁,必除之而后快,因此在暗示项羽未果后,就招项庄进来舞剑,以便乘机杀死刘邦,好在有项伯才逃过一劫。张良看形势不妙,让樊哙强行进入。樊哙一番振振有词的话语令项羽无话可说,只好让樊哙坐下,如此,更加保证了刘邦的安全。时间不长,刘邦就借上厕所跑了出来,等项羽让陈平召刘邦时,刘邦已经和樊哙、夏侯婴等人离开,只剩张良。张良向项羽说明情况并献上礼物。范增非常生气,以为“竖子不足与谋”,还预言刘邦将来会夺项羽天下,他们都会成为刘邦的俘虏。范增这里说“吾属”,即我们,前面召项庄进来时是“若属”,即你们,两者之间有差异,说“若属”是为了刺激项庄,让项庄尽其所能,务必杀死刘邦,说“吾属”则是绝望的表现,一字之差所表达的内涵就不同,可见司马迁叙事之细密。

这篇文字里的主要人物是相对的,如图所示:

图6-2 《鸿门宴》人物关系图

项伯属于项羽一方,但在鸿门宴中则主要帮助刘邦,所以是处于中间人的角色,起到调解双方的作用。双方人物角色相同,然而在司马迁写来却各具风采。项羽不会巧舌如簧,回答都很直接,不掩饰,对樊哙硬闯也没有怪罪,还赐给猪腿和酒,表现出项羽真诚大度的一面。范增三次示意杀掉刘邦,人们容易理解成项羽优柔寡断,其实恰恰相反,项羽已经答应项伯要善遇刘邦,所以尽管范增示意,他还是没有理会,一方面说明项羽遵守承诺,另一方面也说明项羽有自己的主见,不会轻易改变。但这些都是外在因素,其根本原因在于项羽并没有把刘邦看成能与他争夺天下的人,杀不杀无所谓。可以说是项羽的自负救了刘邦一命。刘邦和项羽相比,能言善辩,谨慎多疑。范增是很有远见的,他看出刘邦“志不在小”,又有天子气,因此让项羽杀掉他,当项羽默然不应时,他又立即去找项庄,可见他处事果敢。张良则善于审时度势,关键时刻让樊哙进去,转移焦点,而且万一有变,樊哙还能保护沛公。张良思虑之周密,由此可见一斑。两位武士也不尽相同,项庄完全是按照范增的意思行事,樊哙当然也是受张良指派的,但他在宴会上说的话和刘邦还在犹豫要不要告辞时他说的“大行不顾细谨”等话,都说明他粗中有细,明白事理,善于应变,不单是一个武夫。(www.daowen.com)

【扩展阅读】

导言:“鸿门宴”成了一个著名的历史典故,宋代诗人刘翰作有《鸿门宴》一诗,但诗中不只写了鸿门宴,还包括了项羽从江东起事到兵败的整个过程。

鸿门宴

江东遥遥八千骑,大战小战七十二。

刘郎晓鞭天马来,踧踏长安开帝里。

子婴已降隆准公,君王置酒鸿门东。

张良已去玉斗碎,三月火照感阳红。

绣衣归来日将夜,可惜雄心天不借。

当时已失范增谋,尚引长戈到垓下。

刁斗乍急营垒惊,夜深旗尾秋风横。

玉帐佳人不成梦,月明四面闻歌声。

拔剑相看泪如雨,我作楚歌君楚舞。

明朝宝马一声嘶,江北江东皆汉土。

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全宋诗》卷二四一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第27843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