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画风:魅力无限,中华文明养成记

中国画风:魅力无限,中华文明养成记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魏晋时,出现大量的人物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地位突出。顾恺之追求“传神”这样明确的艺术判断,前无古人,而“传神”二字成为中国画不可动摇的传统。隋唐时期的绘画艺术,在中国的美术史上,形成了一个名家辈出、门类齐全、成绩斐然的绘画高峰。他们的山水画风影响到整个有清一代。乾隆朝时,受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的影响,在宫廷画家中还出现了“郎世宁画风”。

中国画风:魅力无限,中华文明养成记

原始社会时代,中华文明就出现了最早的绘画艺术。到秦汉时期,形成了中国绘画史上第一个繁荣而有生气的时期。秦汉绘画艺术,大致包括宫殿寺观壁画、墓室壁画、帛画、木刻画与木简画、工艺装饰画等门类,在艺术表现上技法古拙而风格鲜明。其总体风格具有质朴、雄浑、鲜明、奔放的特点。画像砖石是绘画、雕刻建筑三种艺术形式相融合的一种综合艺术形式,是以刀代笔的绘画艺术。汉代画像砖石,构图严谨,主题鲜明,技法稚拙简练。

魏晋时,出现大量的人物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地位突出。南朝绘画,承前启后,五彩缤纷。士人画家改变汉代粗犷、繁复的风格,向精密技巧方向发展。他们重视传神写照,尤其善于表现人物性格。他们又从人物画向山水画过渡,并将外来技法运用于个人的创作实践,形成诗书画统一的艺术整体。

唐永泰公主墓壁画《宫女图》,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佛教东渐以及与西域各民族的文化交流,给我国传统的绘画带来了新样式和新内容,丰富了绘画理论和技巧。东吴曹不兴是最早接受西域佛画影响的画家,他画法上参取了印度艺术风格,创造性运用在中国原有的技巧之中,画法由简古朴拙而趋向细密柔巧,在中国绘画技法上引起一大转变。他最善于画人物佛像,曾在50尺绢上画人物,运笔迅速,顿时成画,不失尺度,衣纹皱褶,别开新样。曹不兴的弟子卫协画佛像,更是栩栩如生,据说他画有《七佛图》,不敢点睛,唯恐佛由画成真,因而卫协得“画圣”的称号。卫协的弟子有张墨、顾恺之等,都享盛名。

顾恺之提出了“以形写神”之论,相传他在建康瓦官寺壁上绘的维摩诘居士图,光彩耀目,轰动一时。顾恺之追求“传神”这样明确的艺术判断,前无古人,而“传神”二字成为中国画不可动摇的传统。顾恺之的作品很多,其中《中兴帝相列像》《列仙图》《三天女图》《虎豹杂鸷鸟图》《白麻纸十一狮子图》《女史箴图卷》《洛神赋图卷》等为世所推崇。

隋唐时期的绘画艺术,在中国的美术史上,形成了一个名家辈出、门类齐全、成绩斐然的绘画高峰。

隋代的绘画艺术包括壁画、人物画和山水画的成就都十分突出。据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载,当时的绘画已出现人物、山水、花鸟、鬼神、鞍马、屋宇等分科,标志着唐代绘画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历史阶段。佛寺、陵墓、石窟中的大量壁画更加出色,成为绘画成就上的神来之笔。在历史上享有盛誉有如阎立本、尉迟乙僧、李思训、吴道子等。

隋唐时期寺院壁画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兴盛局面。中国自先秦以来就有用于政治教化的“图壁”。在春秋战国时期,壁画这一艺术形式已经出现在原始宗教的祠庙之中。壁画艺术在隋唐时达到极盛。当时宫殿、衙署、厅堂、寺观、石窟、墓室都有壁画装饰。唐代壁画继承汉魏的传统又有巨大发展,壁画题材由图绘人物及佛道故事扩大到表现山水、花竹、禽兽等方面,内容及技巧上均大大超过前代。

唐代壁画《反弹琵琶图》,敦煌莫高窟112窟。

宋刘松年《瑶池献寿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在初唐的画坛上,阎氏兄弟颇负盛誉。阎立本善画人物、车马、台阁,尤擅长于肖像画与历史人物画,他的绘画,线条刚劲有力,色彩古雅沉着,人物神态刻画细致,被时人列为“神品”。其兄阎立德亦长书画、工艺及建筑工程,父子三人并以工艺、绘画闻名于世。(www.daowen.com)

在绘画题材上,宋代与唐代有着明显的不同,唐代宗教画是绘画中的主流,宋代的绘画以欣赏性、装饰性强的作品为主。宋代成为以写实风格为主而艺术品格极高的山水、花鸟画的极盛时代。

宋苏汉臣《百子嬉春图》,故宫博物院藏。

宋代皇帝中,仁宗、徽宗、钦宗、高宗都妙擅丹青,其中以徽宗赵佶最为突出。他曾说:“朕万几余暇,别无他好,惟好画耳。”据史载,赵佶曾图绘各地所献名花珍禽等,“增加不已,至累千册”。宋代各朝都设翰林图画院,画院画家作画必须适合宫廷趣味。画院崇尚工笔写实,描绘真实细腻、风格工致富丽,时人称为“院体”。宋代的宫廷绘画以其丰富辉煌的艺术创作,成为宋代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绘画史上有其重要的地位。

北宋后期,苏轼米芾等提倡士人画,士人画中有一部分基本上即后世所说的文人画。这些文人画家有自己独特的审美心理和独到的美学见解。“一般来讲,文人画不像宫廷和市民绘画那样写实,它着重主观意趣的表现,不作雕琢,不假繁饰,注重笔墨,画面上题写诗文,使书法文学、绘画熔为一体;思想内容以超然物外为高,题材上多描绘山水、梅兰竹石及花卉,人物画很少,表现市井生活的风俗画更为少见。”[3]

到元代,文人画特别是山水画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元代文人画在意境的表达,水墨、写意等技法,以及诗书画印结合的艺术形式的创造等方面,都有很大的突破。赵孟頫、高克恭以及“元四家” 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成为明清山水画家倾心追逐模拟的典范。

明代的“院体画”和“文人画”是画坛的主流。洪武初年,朝廷设立画院,元末的画家奉诏入宫。其他皇帝如宣宗、景宗、宪宗、孝宗等都热衷于画,此期的宫廷绘画最为兴盛。宫廷画家也名手辈出,人才济济。

院外的民间画家以山水画的师承和风格为标准,形成许多不同的派别。“吴门画派”是明代典型的一个绘画流派,其艺术特色在于继承和弘扬宋元以来文人画的传统,一跃成为画坛的盟主。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是该画派的代表,合称“吴门四家”。董其昌是“吴派”的主要传人,自嘉靖至明末为“吴派”的中坚,促进了晚明画坛的蓬勃发展。

清代皇帝,大多爱好绘画艺术。顺治至康熙中,受皇室扶植的“四王”画派,以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为代表,成为画坛的正统派,他们以摹古为主旨,讲究笔墨趣味,技巧功力超卓。他们的山水画风影响到整个有清一代。乾隆朝时,受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的影响,在宫廷画家中还出现了“郎世宁画风”。

郎世宁《哈萨克贡马图》(局部) ,法国巴黎吉美博物馆藏。

中国的绘画艺术,充分表现了中国人的审美精神和艺术情趣,表现了特有的东方神韵。反映出中国人心灵深处的隐秘的精神世界。林语堂指出:“平静与和谐是中国艺术的特征”,“正是这种平静和谐的精神,这种对山中空气(‘山林气’)的爱好,这种时常染上一些隐士的悠闲和孤独感的精神和爱好,造就了中国各种艺术的特性。于是,其特性便不是超越自然,而是与自然融合”[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