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华文明养成记:稷下学宫初露社科雏形

中华文明养成记:稷下学宫初露社科雏形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稷下学宫位于临淄城的“稷门”附近,故称“稷下”。稷下学宫也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社会科学院”,是当时中国学术繁荣的一个缩影和标志。[14]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开办时间最长的一所官学。稷下学宫有一套比较严格的管理制度,使学宫“接近于比较完备、有组织、有领导的正规化学校”[15]。稷下学宫对前来讲学的学者所给予的待遇非常优厚。稷下学宫“百家争鸣”气氛很浓。稷下学宫的稷下先生主要活动是“议”。

中华文明养成记:稷下学宫初露社科雏形

春秋时期开始,士阶层崛起,成为一支重要的政治势力和文化力量。为了招贤纳士,壮大国家的力量,各国争相尊士纳贤。到了战国时期,养士之风更盛,不仅公室养士,私门也开始养士,以壮大自己的力量。受到礼遇的这些士人,在那个政治斗争激烈、社会动荡不安的环境中,为其主人建立了非常多的丰功伟绩。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与变革,光靠四处网络招纳人才已经无法适应国家争霸的事业需求了,国家需要系统地、有规模地培养自己需要的士人,训练新一代的贤才士子。在战国中后期,齐国创办的稷下学宫,就是适应此种社会需要而专门培养士子的教育机构。

稷下学宫创立于齐桓公田午之际,至齐宣王、湣王时最盛,至秦并六国,齐国灭亡,学宫结束,共绵延发展了150年之久。当时的齐国都城临淄是首屈一指的大城市,城周50里,有13门,有居民7万户。稷下学宫位于临淄城的“稷门”附近,故称“稷下”。其规模宏大,“为开第康庄之衢,高门大屋”(《史记·赵世家》)。稷下学宫广招天下贤士,实行开放政策,各国学者云集于此,络绎不绝。齐宣王时,孟子等学术大师有数十百人会集于学宫,授徒讲学,以致稷下先生多达千有余人,而稷下学士有“数百千人”(《史记·田敬仲完世家》),可谓盛极一时。到湣王时,来学宫的求学者曾一度“多至数万人”。稷下学宫也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社会科学院”,是当时中国学术繁荣的一个缩影和标志。[14]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开办时间最长的一所官学。它吸取了私学的一些特点,改进自周代以来官学的一些传统,在组织管理和教学活动上有许多独到之处。

稷下学宫有一套比较严格的管理制度,使学宫“接近于比较完备、有组织、有领导的正规化学校[15]。稷下学宫的组织管理,体现了当时的养士、用士和育士精神,既进行知识传授、学术研讨,又成为政府的咨询机构。学宫的稷下先生和稷下学士,人数众多,均由学校统一管理。著名的学者荀子曾在学宫三为祭酒。祭酒是学宫之长,当是学宫的主持人,是国家委派的学官。

稷下学宫对前来讲学的学者所给予的待遇非常优厚。那些有声望的著名学者,“自如驺衍、淳于髠、田骈、接子、慎到、环渊之徒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史记·田敬仲完世家》)。一般的稷下先生没有官位,学宫为他们安排住宿,从事教学和著述等活动。齐王对他们也非常尊重。到学宫来学习的学生,称为稷下学士,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跟随老师而来的。学者到各国讲学,往往带着一批弟子,这也是春秋时期聚徒讲学的遗风。另一种是自己来学宫投师学习的。稷下学士的食宿由政府供给,都住在学宫。

稷下学宫“百家争鸣”气氛很浓。在稷下学宫、几乎诸子百家都有,可以说是“百家争鸣”的缩影。司马光称赞说:“致千里之奇士,总百家之伟说。”(《稷下赋》)在稷下学宫中,黄老之学占了重要地位。除宋钘、尹文、田骈、慎到、环渊、接子等人外,还有儒家孟子、荀子等,阴阳家驺衍、驺奭,名家儿说、貌辩。其中慎到、田骈、尹文子等又属田齐法家;淳于髠学无所主,属杂家。各学派的学者有着相当的学术自由,自由地阐述自己的政治观点和学术思想,充分体现了学术思想独立的精神。(www.daowen.com)

稷下学宫的稷下先生主要活动是“议”。《新序·杂事》说:“齐稷下先生喜议政事。”刘向说:“谈说之士期会于稷下。”他们尽管有列大夫的封号,那不过是政治上的待遇,并不实际治事。[16]学宫中有“期会”制度,安排一定的时间召集全校师生就某一命题进行公开学术辩论,各派学者阐明自己的观点、相互辩论。在学术辩论时,没有上下之分,没有任何偏见,谁都可以自由发言。学生不同意教师的话,也可以参加驳难。大家从政治、经济、军事哲学等方面发表自己的政见,力求被当局采纳。各学派尽管辩论十分激烈,但一方面阐发自己的学术见解,坚持自己观点,另一方面则是相得益彰,尊重真理,吸收别人的长处,大家愿意在争辩之中能与对方取得共识。在相互的争鸣和思想激荡中,各派学者也往往相互影响,吸收其他学派的一些思想因素。

孟子是齐威王创建稷下学宫以后最早的一批稷下先生之一,他在齐威王后期离开稷下学宫,到齐宣王二年(前318)又回到稷下,后因对伐燕战争的意见分歧,再离开稷下回故乡邹国。他在稷下学宫的时间相当长,在频繁的学术交往中,他的思想不能不接受稷下诸家的影响。其中受黄老之学的影响更为明显。郭沫若在《十批判书·稷下黄老学派的批判》中指出,孟子主张的“浩然之气”是“袭取”了《管子·内业》的“浩然和平,以为气渊”,而“稍为改造了一下”。《孟子·尽心下》说的“养心莫善于寡欲”,也是受了稷下黄老之学的影响。

荀子大约在15岁就来稷下学宫学习,因齐湣王后期骄暴,不听稷下先生的意见,于是稷下先生各自分散,荀子也在此时离开稷下学宫到了楚国,齐襄王时又回到稷下。《史记》说:“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齐尚修列大夫之缺,而荀卿三为祭酒焉。”(《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荀子老年时在稷下学宫是最有威望和影响的稷下先生。由于荀子长期受稷下学风的影响,他的思想在晚年趋于成熟,其天道观、认识论逻辑学等都处于先秦思想的最高水平。荀子抨击孟子的思想,并加以改造,这是儒法合流的先声,而且他也是总结战国诸子百家的第一人。

在学术自由的环境中,稷下先生使冲破旧传统的思想束缚、敢于探求和创新的精神得到发扬,大大促进了学术的发展。因此,各家各派的著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从而使学宫成为战国时期非常重要的文化和学术中心。从当时学宫中的学者所著述的内容来看,涉及诸如天人、性理、物道、名实、义利、动静、乾坤、心性、义理、情欲、良知、精气、阴阳、五行等,涉及政治学社会学伦理学经济学、军事学、哲学、自然观、认识论以及历史、文化、教育、心理、语言、逻辑、工程、技术等诸方面,可谓无所不包。各个学派都有自己的专著,这些著作在《汉书·艺文志》中著录的就有十余种。

成书于稷下学宫的《管子》,内容十分庞杂,更是稷下“百家争鸣”的反映。《管子》是推崇管仲的齐国学者假托管仲而写的著作的汇集。《管子》的作者,“可能亦是稷下学士,但只是稷下学者的一部分”[17]。《管子》中有黄老之学的《心术》《白心》《内业》《宙合》等篇;有阴阳家学说的《幼官》《四时》《五行》《轻重己》《侈靡》《水地》《地员》等篇;有属于兵家思想的《兵法》《七法》《参患》《制分》《地图》等篇;有属于儒家思想的《小称》等篇;有属于法家著作的《法禁》《法法》《霸言》《禁藏》等篇。在《霸言》《禁藏》两篇中有纵横家的纵横捭阖的权术思想;《立政·九败》有对包括墨家在内的诸家的评论。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黄老帛书》,很可能是来自楚国的稷下先生的著作。冯友兰认为,《管子》一书“就是稷下学术中心的一部论文总集”[1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