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宜宾文风存:隔河两榜眼,五里七进士

宜宾文风存:隔河两榜眼,五里七进士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盛产盐,还有“扼西南之控”的地理优势,淯井在中国历史长河中一直备受关注。赴长宁为官的,几乎都是进士举人中的才子能臣,他们才华横溢而修养颇高。这个川南的小小边城,人们世代传颂的“隔河两榜眼,五里七进士”就出自这里。周洪谟、李永通便是最耀眼的两榜眼。双河文庙始建于宋代,后屡毁屡建。现存于双河镇中心学校内的文庙,建于清咸丰元年。

宜宾文风存:隔河两榜眼,五里七进士

因盛产盐,还有“扼西南之控”的地理优势,淯井在中国历史长河中一直备受关注。

赴长宁为官的,几乎都是进士举人中的才子能臣,他们才华横溢而修养颇高。浙江慈溪的李仕源、资阳的周惠……他们中的很多人甚至在任职期满后都没有回原籍,长宁成了他们后代的故乡,这也成就了长宁代代相传的崇文尚读的文化传统。长宁由此人才辈出。

这个川南的小小边城,人们世代传颂的“隔河两榜眼,五里七进士”就出自这里。他们是车清、周洪谟、李永通、沈华、李鲸、侯启忠、李仕清。周洪谟、李永通便是最耀眼的两榜眼。明弘治四年(1491),周洪谟去世,明孝宗皇帝封赠谥号“文安公”。

淯井一带的夷人,也接受了汉文化的熏陶,“声教所暨渐如华人”。欧阳修六一诗话》里写道:“苏子瞻学士,蜀人也。尝于淯井监购得西南夷人所卖蛮布弓衣,其文织成梅圣俞(尧臣)《春雪》诗。此诗在圣俞集中未为绝唱。盖其名重天下,一篇一咏,传落夷狄,而异域之人,重之如此耳……”夷人编织及用土布制作的弓箭袋深得苏东坡的喜爱和欧阳修的赞赏。(www.daowen.com)

《舆地纪胜》记载:“长宁军在宋时即有学,有学即有庙。”双河文庙始建于宋代,后屡毁屡建。现存于双河镇中心学校内的文庙,建于清咸丰元年(1851)。面积约240平方米,呈长方形。16根高8—11米的巨型楠木支撑屋宇,四方有衬柱8根,整个大殿秀挺高拔。顶部斗拱重檐,穿梁走角,四条屋脊装饰有游龙、走兽等动物造型。房顶上覆盖黄绿色相间琉璃筒瓦,飞角镏金。

透过文庙的庄严肃穆、金碧辉煌、十足气势,依稀能够看见双河古镇曾经拥有的辉煌。

双河文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