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或构件取样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单个检测:适用于单个结构或构件的检测。
2.批量检测:适用于在相同的生产工艺条件下,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原材料、配合比、成型工艺、养护条件基本一致且龄期相近的同类结构或构件。按批进行检测的构件,抽检数量不得少于同批构件总数的30%且构件数量不得少于10件。抽检构件时,应随机抽取并使所选构件具有代表性。
3.结构或构件的测区应标有清晰的编号,必要时应在记录纸上描述测区布置示意图和外观质量情况。
【任务实施】
小组各组员分工明确后按照制定好的试验计划,完成任务试验并得出试验结论做好试验记录。核对试验数据后填写完成的检测报告。
【检测步骤】
1.检测时,回弹仪的轴线应始终垂直于结构或构件的混凝土检测面,缓慢施压,准确读数,快速复位。
测点宜在测区范围内均匀分布,相邻两测点的净距不宜小于20mm;测点距外露钢筋、预埋件的距离不宜小于30mm。测点不应在气孔或外露石子上,同一测点当检测条件与测强曲线的适用条件有较大差异时,可采用同条件试件或钻取混凝土芯样进行修正,试件或钻取芯样数量不应少于6个。钻取芯样时每个部位应钻取一个芯样,计算时,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应乘以修正系数η。(每一个芯样表面均需有构件混凝土原浆面,以便读取回弹值、碳化深度值后再制作芯样试件。不可以将较长芯样沿长度方法截取为几个芯样来及时修正系数。)
2.同一测点只应弹击一次,每一测区应记取16个回弹值,每一测点的回弹值读数估读至1MPa。
3.碳化深度值测量,可采用适当的工具如铁锤和尖头铁凿在测区表面形成直径约15mm的孔洞,其深度应大于混凝土的碳化深度。应除净孔洞中的粉末和碎屑,不得用水擦洗,再采用浓度为1%的酚酞酒精溶液滴在孔洞内壁的边缘处,当已碳化与未碳化界线清楚时,再用深度测量工具如碳化尺测量已碳化与未碳化混凝土交界面到混凝土表面的垂直距离,测量不应少于3次,取其平均值作为该测区的碳化深度值。每次读数精确至0.5mm。碳化深度值测量应在有代表性的位置上测量,测点数不应少于构件测区数的30%,取其平均值为该构件每测区的碳化深度值。当各测点间的碳化深度值相差大于2.0mm时,应在每一回弹测区测量碳化深度值。
4.计算测区平均回弹值,应从该测区的16个回弹值中剔除3个最大值和3个最小值,余下的10个回弹值应按式(7-4)计算:
式中:Rm——测区平均回弹值,精确至0.1;
Ri——第i个测点的回弹值。
角度修正:非水平方向检测混凝土浇筑侧面时,应按式(7-5)修正。
式中:Rmα——非水平状态检测时测区的平均回弹值,精确至0.1;
Raα——非水平状态检测时的回弹值修正值,查规程附录B。
浇筑面修正:水平方向检测混凝土浇筑顶面或底面时,应按式(7-6)修正。(www.daowen.com)
式中:——水平方向检测混凝土浇筑表面、底面时,测区的平均回弹值;
——混凝土浇筑表面、底面回弹值的修正值,查规程附录C。
【数据处理与结果判定】
1.回弹值计算
当检测时回弹仪为非水平方向且测试面为非混凝土的浇筑侧面时,应先对回弹值进行角度修正,再对修正后的值进行浇筑面修正。
当构件混凝土抗压强度大于60MPa时,可采用标准能量大于2.207J的混凝土回弹仪,并应另行制订检测方法及专用测强曲线进行检测。
2.混凝土强度的计算
结构或构件第i个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可按所求得的平均回弹值(Rm)及平均碳化深度值(dm)由《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01附录A得出。
当有地区测强曲线或专用测强曲线时,混凝土强度换算值应按地区测强曲线或专用测强曲线换算得出。
泵送混凝土制作的结构或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的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碳化深度值不大于2.0mm时,每一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查附录A修正。
(直接推定,低于其实际强度值,因为泵送混凝土流动性大,粗骨料粒径较小,砂率增加,混凝土的砂浆包裹层偏厚,表面硬度较低)
(2)当碳化深度值大于2.0mm时,可进行钻芯修正。
结构或构件的测区混凝土强度平均值可根据各测区的混凝土强度换算值计算。当测区数为10个及以上时,应计算强度标准差。
表7-7 检测报告
【反馈与评价】
各小组之间相互讨论,教师总结评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