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建筑装饰专业学生就业问题及改革对策

建筑装饰专业学生就业问题及改革对策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这种背景下,通过对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2015届建筑装饰专业群学生就业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对于优化该专业群学生的就业生态,促进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具有重大意义。《就业数据报告》显示,建筑装饰专业群2015年毕业生533人,来自农村家庭学生约占毕业生总数的68%。

建筑装饰专业学生就业问题及改革对策

随着经济下行压力的不断加大,就业形势更趋严峻。作为国家支柱产业的建筑业,由于社会固定投资的减少,也呈现出下降趋势,导致作为建筑业分支的建筑装饰业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在这种背景下,通过对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2015届建筑装饰专业群学生就业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对于优化该专业群学生的就业生态,促进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具有重大意义。

一、大学生就业生态系统构成要素及相互关系

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与周围的环境共同组成了物质-信息系统,其构成要素包括大学毕业生、高校、政府、家庭、亲友、用人单位以及与之相关联的各类信息。在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彼此依存,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整体,只有弄清楚各个构成部分的内涵及相互关系,才能够较为全面地研究就业问题。

按照系统中对就业学生的影响范围和可控程度,可以将上述生态整体中的各个要素归纳入三个维度的生态子系统。一是微观的大学毕业生-学校系统,主要涉及大学生的自身素质、生源质量、就业观念,学校的专业设置、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教育水平等方面的内容;二是中观的家庭-亲友系统,主要是以大学生所在家庭为中心形成的家庭-亲友社会网络系统,这是对大学生求职过程中提供帮助最多的就业生态要素;三是宏观的行业-社会系统,主要包括政府实施的一系列与就业相关的政策、法规及行业发展、工作条件等相关内容。各个子系统都包含一定的物质和信息要素,子系统之间可以通过学生、学校方面的要素衔接。

在整个就业生态中,人是最核心的要素,这既包括大学毕业生本人、家长、亲友、朋辈,也包括学校老师、就业机构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招聘人员等等;每个环节所涉及的人都会影响到学生个体或整体的就业生态状况。其中大学毕业生本人、学校老师、朋辈群体(主要为同学)属于微观系统中人的要素,学生本人的价值取向、兴趣、性格、能力、观念,学校老师的知识传授、专业指导,朋辈群体的集体观念、价值取向、喜好等都属于此类要素,这类要素影响着学生的就业选择,是整个就业活动的起点,决定了学生后续就业行动的方向,也影响着学生的就业能力;家长、亲友的职业期望和职业价值观则影响着学生做出的选择,属于中观系统中人的要素;而就业机构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招聘人员的选择标准、理念等则属于宏观系统中人的要素,影响着学生就业的过程和最终结果。

与人相对应的要素是以环境、物质为代表的构成要素。环境、物质要素是外部要素,主要包括学校的专业设置、办学水平、用人单位需求、家庭的社会关系网、岗位工作状态、行业发展状况、地方或国家政策、法规等相关内容。这些要素存在层层递进的关系,以政府的各项政策和行业状况的影响范围最广,也最不可控,而学校的专业设置、办学水平则是较为可控的外在环境要素,这些要素共同影响着学生就业的层次、质量、后续发展空间等。外部社会环境越宽松,学生的可选择面就越广,整个就业生态的运转也越为流畅。

二、建筑装饰专业群学生就业生态系统现状及问题分析

参照就业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及相互关系,结合《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招生就业数据报告》(以下简称《就业数据报告》)等相关调查资料,从就业生态的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对建筑装饰专业群学生就业生态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

学生就业微观生态系统。建筑装饰专业群生源由自主招生(高中后)、普高生(高中后)、对口单招生(三校生)构成。《就业数据报告》显示,该专业群2015届毕业生中,自主招生生源学生就业最好,达到98%以上,普高学生约95%,对口单招学生约93%。从这一数据可以看出,由于自主招生学生都是第一志愿录入,对专业认同度较高,因此就业意愿也最为强烈;而普高生和对口单招生均存在志愿调剂的情况,就业意愿较低。从学生的就业观念方面看,约50%以上的应届高校毕业生能够清楚地认识、接受当前就业形势,对薪酬、工作条件、工作地点等职位相关情况持有较为合理的预期,但还有不少学生没有清楚的认识,其就业期望值偏高。从学生对就业现状的满意度来看,2015届毕业生就业现状满意度为73%,学生对自己的就业状况并不太满意,这与学生初始职业以一线操作工人为主,入职初期工作辛苦、适应性差有一定的关系。

《就业数据报告》中建筑装饰专业群学生对学校的满意度达到95.6%,处于较高水平,学校也能够围绕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目标进行专业建设,但由于学校在制定培养方案时很难做到与企业的需求完全一致,加之企业新技术、新材料的发展很快,使学生进入企业时往往会存在各种类型的能力缺失,正如报告中指出的,学生毕业后认为自己在专业技能、社会适应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合作写作能力等方面有所缺失的比均在20%以上,这就需要学校在教学中不仅要加强动手能力的训练,更重要的是要将其他职业综合能力贯穿到教学中,培养学生更为全面的能力。整体而言,建筑装饰专业群学生就业的微观生态圈中学生和学校都能够认识到就业的重要性,也都在为提高学生就业质量而努力。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尤其是学校方面存在着知识体系滞后、教师实践经验不足、学生职业综合能力培养欠缺等问题。

建筑装饰专业群学生就业中观生态系统。《就业数据报告》显示,建筑装饰专业群学生的就业渠道呈现多样化,其中通过亲友帮忙获得就业岗位信息的学生占25.8%,是所有就业信息获取途径中排名第一的方式,说明家庭-亲友中观系统在就业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社会学者林南在对纽约州立大学奥本尼分校的研究中发现,获得首次职业过程中运用社会关系的人占57%,而获得现有职业过程中运用社会关系的人占59%,这验证了社会资本在求职过程中的作用。这种社会资本所体现的主要就是家庭、亲友提供的社会关系,由于应届毕业生一直在学校学习,接触社会的机会较少,基本没有能够帮助其就业的社会关系,加之高职院校农家子弟比重逐年上升,这种情况更为突显,截至2016年已经达到53%,高职教育成为农村孩子接受高等教育的重要途径。

《就业数据报告》显示,建筑装饰专业群2015年毕业生533人,来自农村家庭学生约占毕业生总数的68%。建筑装饰装修行业主要依托城市,农村学生家庭能够提供的对工作有所帮助的社会关系以及就业或创业的过程中的所需资金都较少,加之农村家庭在对待就业的期望值、观念等方面也存在偏差,学生接触的社会环境相对简单,其心理承受能力和综合素质与城市学生相比也有一定差距。此外,部分学生家长对孩子从事建筑装饰行业还存在一定的偏见,认为装饰行业技术含量低,不需要通过专门的培训也可以掌握相关的技能。这说明社会对建筑装饰专业群人才培养的目标、规格、适应的岗位群还不甚了解,也说明建筑装饰专业群对自身的宣传力度不够、专业改革的持续性不够,其品牌影响力也未能有效发挥。(www.daowen.com)

建筑装饰专业群学生就业宏观生态系统。《2015—2020年中国建筑装饰行业发展及预测研究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装饰装修行业从业人员已达1620万人,其中一线操作人员80%以上是农民工,技术与管理人员的学历水平较之建筑施工技术领域低,行业内接受过系统高等教育的人数达到260万人,占从业者总数的16.05%,建筑装饰企业的技术岗位有大量的人才缺口”。

《就业数据报告》显示,建筑装饰专业群学生就业专业对口率为97.1%,学生就业流向分布中,民营企业占76%、国有企业占15%(以劳务派遣方式居多)、合资和外资企业占6%、政府机构及事业单位占3%;流向城市以长三角珠三角、北京等经济发达地区为主,占比超过65%,通过这些数据可以发现,学生的对口率很高,这与上述行业需求情况相吻合,即建筑装饰企业确实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学生整体的就业单位以民营经济为主,这也验证了装饰行业大型企业较少,中小型企业占多数的行业特点。另外,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平均薪酬在3000元左右,工作三年后的薪酬因地域不同,大约在5000~8000元/年之间。这些数据表明该专业群学生目前还比较容易就业,且从业收入较丰厚。但装饰企业多为中小型企业的行业特点,也导致学生就业过程中在行业、企业层面会遇到的一些问题,如大型企业比较看重学历,一般要求至少本科学历,这与建筑装饰专业群学生学历以高职(专科)为主的情况不匹配,增加了学生进入大型企业的难度。此外,该专业群的就业岗位以施工类为主、来自业主和工作的压力大、工作时间长、工作条件比较简陋。因此,从事该行业的人也较容易患上一些诸如失眠、头疼、过敏、呼吸道疾病等职业病,这些因素都影响着学生选择该专业群学习的意愿和后续的就业质量。

此外,国家政策也是影响建筑装饰专业群学生就业的重要宏观因素。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就业工作,2007年颁布实施的《就业促进法》,正式将积极的就业政策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党的“十八大”报告更是明确指出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完善积极就业政策体系,但这些政策都需要进一步细化和执行。

三、优化建筑装饰专业群学生就业生态的对策

优化微观系统,增强学生竞争力。微观层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知识体系滞后、教师实践经验不足、学生职业综合能力培养欠缺等,其中学生职业综合能力欠缺是目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针对学生职业综合能力存在不足的情况,除了确立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增加教师企业实践经验、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加强社会适应性、组织协调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改革方向外,学校还应制定相应的具体措施。例如:从学生入学起,对学生的教育中加入企业的管理模式、规章制度、职业要求、评价机制等内容,特别是要将企业评价机制融入学生的考核评价体系中,通过结果控制,倒逼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使学生能够在学校中接受到企业严格的制度约束,养成守时间、守规范、守规矩的好习惯,使其在就业过程中能尽快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还可以通过引入真实项目,参照企业模式让学生参与到项目中,并根据工作任务,给予学生报酬或奖励,以任务为驱动,在工作中暴露问题、解决问题,调动学生参与项目的积极性,提高职业感受,丰富职业经历,增强职业综合能力。

学校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改革,能够使微观系统得到优化,使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合作写作能力等方面都能够得到全面提升,增强学生就业的综合竞争力,为整个就业生态系统打好基础。

优化中观系统,助力学生就业。中观系统目前主要存在部分学生的家庭-亲友关系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信息很少,学生家长对建筑装饰行业存在偏见等问题,对于前者,我们可以通过学校进行深化校企合作,发挥好推荐作用来解决,具体可以通过增加订单班的数量,实行就业推荐制度等方式,提高学校在生态圈中衔接企业和学生的作用,实现学生和企业之间信息的匹配,增加优秀企业订单班,实行就业推荐制度,都可以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企业,减少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人职不匹配现象,弥补中观系统中社会关系的不足。对于后者,则需要通过学校、校友的宣传、介绍来改变家长的传统观念,以装饰专业群学生创业为例,有统计表明,2015届高职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自主创业比例为3.9%,这个比例对于装饰专业来说,还是比较低的。这与学生就业中观生态密切相关,虽然学校在日常的教学中,已经关注了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让有创业想法的学生敢于创业、学会创业,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观念融入就业生态各个系统中,但家庭的影响更为重要。由于学生和家长对该行业创业存在畏惧和茫然,对自身及装饰行业缺乏准确认识,导致很多学生在创业中得不到家庭支持,实际上,创业并没有设置门槛,尤其装饰行业的特点决定了从事与该行业相关的创业并不需要太多的启动资金和人力资源。而要提高学生创业的比例,就要从创新创业意识和对行业认知两个方面入手,让学生和家长能够认同创业是一种更高形式的就业,装饰行业比较适合创业。

优化宏观系统,形成良性就业环境。随着人们对家装要求的提高,以及工装难度的增加,装饰企业也在谋求转变,如积极参与互联网经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积极探索新材料、新设计、新方法来满足人们的需求,在竞争中生存、发展,这是生态圈中宏观方面的变化,传导至微观层面,需要学校和学生共同努力,积极适应行业发展的大方向,增加新材料、新设计、新工艺的相关课程,让学生了解行业发展新动向,才能够实现整个就业生态各个层面的无缝衔接。

在国家层面可以考虑探索专业退出机制。针对市场变化设置专业的导向使得各高职院校都会“一窝蜂”地开设就业热门专业,无论是否具备办学条件,无论是否有专业设置的延续性,只要就业好,都要努力开设。随着开设学校的增多,学生培养质量下降,就业人数增加,热门专业变成冷门专业,进而陷入无序的恶性循环。为避免这种宏观层面生态系统的错乱,需要从教育主管部门层面对招生方式进行改革,可以尝试按专业进行填写志愿录取,这样既可以使学生能够选择到自己喜欢的专业,减少专业调剂,提高学生就业意愿,也可以促进学校提升教学质量,使教学质量差、不具备教学条件的学校自动退出办学行列,通过宏观生态的调控,让市场需求和学校的培养规格相匹配,实现学生高质量的就业。

此外,就国家政策而言,目前的政策对就业和创业的扶持政策已经很多,涉及小额担保贷款及贴息、减免税收社会保险补贴、创业补助、提供创业培训及指导等诸多方面,需要改进的是,加强各部门有效协调,确保执行到位。

从宏观角度看,目前建筑装饰专业群学生仍具有较好的就业前景,行业仍需要大量技术人才;从中观角度看,学生的家庭-亲友社会网络关系所提供的就业社会资本较为薄弱,需要学校在这个环节中起到补充作用;从微观角度看,学校特别重视就业工作,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学生前期的职业生涯规划、后期的就业、创业指导教育。此外该专业群强大的校企合作机制与“5+3”人才培养模式、“544”教育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机会,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平台,使其能够实现学业与职业的顺利衔接。在整个就业生态中,学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既衔接了各个层次就业生态系统,又是微观系统中起着决定作用的一个部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