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创新?简单来说,创新是指人类为了满足自身发展的需求,不断拓展对客观世界及其自身的认知与行为,从而产生有价值的新思想、新举措、新事物的实践活动。什么是创业?《孟子·梁惠王下》云:“君子创业垂统,可为继也”。创业是指创立个人、集体、社会的各项事业。因此,可以把“创新创业教育”从广义上界定为培育最具有开创性个性的人,包括首创精神、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能力的培养。所以,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就是要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开发学生创业的基本素质,提高学生自我创业的能力,使更多的求职者变为岗位的创造者。创新与创业犹如一枚硬币的正反面,缺一不可,从某种意义上说,创新是创业的动力和源泉,是创业的本质。创业更需要的是创新精神,独立的思考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敢于面对失败和挫折的勇气,而这些精神也正是大学精神的精髓。
创新创业教育在发达国家已经历了较长时期的发展。有记载的首次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应是哈佛商学院1947年开设的MBA课程(新企业的管理)。而《工资问题》一书的出版使其作者成为第一个关于创新创业教育主题的著作作者之一,该书成为美国各大学谋求创业梦想的年轻人的理念指导。由于创新创业理论对社会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熊彼特理论基础及随后出现的系统创新理论在西方发达国家盛传。尤以《Small Business and Venture Capital》著作为代表,将创新创业教育理论推到新的发展阶段。随后哈佛大学开设了相关课程,研究关于小型企业管理及风险投资理论。此后,各大学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门学科,开始为学生传授相关理念。到2000年以后,全球已有1500多所大学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门学科,在西方发达国家已臻完善。
在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到目前仍处于启蒙阶段。2002年,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等9所高等院校被教育部确定为我国首批创新创业教育试点院校。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与教学正式走进大学学府。此后,教育部出台了多项政策文件,为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奠定了政策支持。2010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文件。2012年,教育部相继又出台了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文件《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2014年6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教育部等部门出台了《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并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会议上指出,大力鼓励高等院校毕业生争取自主创业,高校教育应该将创新创业精神融入到人才培养中去,市场应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机会。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出台《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同时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就业创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教育部也在京召开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视频会议,更加大力提倡高校应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教学中去,培养学生创新思想、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文件指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大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作出重要部署,国务院对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出明确要求。近年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不断加强,取得了积极进展,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毕业生创业就业、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主要是一些地方和高校重视不够,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与实践脱节;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欠缺,教学方式方法单一,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实践平台短缺,指导帮扶不到位,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亟待健全。
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正越来越受到高校的普遍重视,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组织管理往往受到部门分割的制约而不能形成合力,对于创新创业教育内涵的片面认识又常常导致其被看成解决学生就业问题的短期行为。为此,高校必须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深化专业建设,将培育创新创业精神和培养创新创业技能融入专业培养方案,通过政策体系、氛围体系、课程体系、实践体系和运行保障体系,上下联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一)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脱节
尽管目前我国许多高校也意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并开始推行创新创业教育,却大多限于操作和技能层面,还未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专业教育的培养方案和体系之中。尤其是当前“创新创业热”中部分高校仅仅是“赶潮流”“跟跟风”式的搞几个活动,并未真正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和其他各种绩效考核评估中去。此外,创新创业类相关课程和训练设置随意、开展乏力、成效不高,大多是根据自身师资情况开展相关第二课堂活动,这也造成了创新创业与专业建设的结合度不高,在教学工作中对于创新创业技能和精神培育不够,阻碍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二)创新创业服务覆盖面小、功能不健全
近年来,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产生了创业意愿,但实际付诸实施的却很少。究其原因,高校创新创业服务的覆盖面过小,仅有极少数同学能够“幸运”地获得学校多方面的创新创业教育服务,比如,学生创业除需要项目指导帮助外,还存在以下需求:①技术支持,存在想法很成熟却对接不到设计平台的技术人才;②法务和财务支持,学生创业很难兼顾到法律和财务问题,而且初创团队也没有更多的资金去聘请专业的法务与财务人员;③资金支持,存在项目前期难以融资以及融资到款时间长等问题。
(三)创新创业师资严重不足
2010年,《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在这种背景下,创业教育师资在数量上存在明显的不足。目前,除少数设立创业学院的大学外,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主要由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承担。这一状况远不能满足创业教育对师资队伍的庞大需求。2009年,《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研究报告》指出,31.62%的高校认为师资不足成为开展创业教育的瓶颈。另一方面,目前多数高校从事创新创业的多是学生辅导员和管理干部,学历结构、专业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都不尽合理。
(四)创新意识薄弱,创业科技含量低
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很大一部分学生是从事零售、代工、低端服务业等技术含量低的行业,即使涉及互联网的创业者也大多集中在缺少自我核心产品的各类创业项目中,比如卖奶茶、卖黄桃罐头、做校园代购等。很明显,大多数大学生创业仍处于试探性、模仿性阶段,创新意识和科技含量已成为创新创业教育成败的关键要素。高校必须打破传统教育理念,重视科研投入,结合各种教学和科研活动培育学生创新意识和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
(五)创新创业教育组织管理部门不明确
目前,高校很多部门都开展了创新创业赛事和相关培育项目,却没有一个是主导创业的部门,形成了“备胎现象”,谁都有义务但没有权利,这也导致没有统一的信息渠道沟通校内校外资源。伴随实践发展,现有的学生创业工作体制逐渐显露出弊端,集中体现为资源分散和缺乏统一管理。即创新创业服务工作缺乏统筹性、科学性和完整性,创新创业教育的组织管理往往受到部门分割的制约而不能形成合力。(www.daowen.com)
三、建筑装饰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一直非常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把创业教育作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并针对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方面努力探索和践行适合我国国情、我校校情的创业教育模式。建筑装饰工程专业运用国赛、讲座、杯赛、论坛、交流等形式努力推进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逐渐形成了以企业杯赛为主体、以国赛为重点、以创业交流学习为依托、以创新创业孵化基金为助推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以“水立方杯”“天正杯”“紫浪杯”校企合作杯赛为主的创新创业赛事,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品牌项目。自2009年至今,企业杯赛经过7年的发展逐步成熟,已经成为最具权威性、最具代表性、最受学生喜爱的创新创业技能提升赛事。同时,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各类企业杯赛的理念也在与时俱进。2010年,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设立“水立方杯”专业技能赛事,专注培养学生CAD制图、建筑模型制作、新媒体类作品创作等创新创业专业技能,举行专业基础核心技能统考和学年综合技能比武。2011年,设立“紫浪杯”实验实训赛事,将学生引向企业实习岗位,引导学生将学校所学知识与企业需求结合起来。通过深化产教融合,依托装饰专业校企联盟,构建产学研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主动适应装饰行业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新需求,突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大幅提高国际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
几年来,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共通过开展各类企业杯赛30余场次,评选出各类创新创业类作品80余件,作品覆盖了建筑、环保、信息技术、新材料等多个类别,其中,微电影作品《MY WAY》获得2016年“他们——我身边的资助”江苏高校大学生微电影创作活动二等奖。各项杯赛奖励获奖学生累计达1600余人次,大力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技能水平和逐步培育学生创新创业精神。
高度重视“国赛”技能检验和水平提升的重要机会,推动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检验学生创新创业技能,本着“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目的,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积极组织各类国赛参赛项目团队,2015年,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代表队荣获第二届全国职业院校建筑装饰综合技能大赛团体和单项特等奖。
除了在校内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外,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还与各省市兄弟院校和行业同仁建立起合作机制和沟通渠道,依托全国专业联盟,多次召开专业教学研讨会,成功申报并牵头建设全国建筑装饰专业教学资源库。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创新创业工作,始终本着以创业知识培训和创业交流研习为重点,加强创业分层科学指导的思路,以创新创业孵化基金为助推,拓展学生创业资源;加强创业工作组织体系建设,搭建全员育人创业教育平台。其中,以建筑装饰工程技术江苏省品牌专业创新创业团队打造已经成为专业建设的重点工作之一,大大丰富了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创新创业体系。
四、建筑装饰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体系构建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要求,将创新创业教育目标纳入专业教育教学目标之中,以突出创业教育内容的全面性、创业教育课程的系统性、创业教育氛围的社会性和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的有效性为重点,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和优势,创建跨年级、跨专业、跨学科融合且特色鲜明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并渗透融入到各专业优秀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之中,形成第一、第二课堂互动的,集“政策—氛围—课程—实践”四位一体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运行体系,着力培养具有创业意识、创业品质和创业能力的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高素质创新创业型人才。
表4 国内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对比分析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意识,面向建筑装饰施工、建筑装饰工程监理、建筑装饰设计等相关企业,掌握建筑装饰施工与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并具有从业职业资格证书,能从事建筑装饰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施工图绘制、装饰工程造价、建筑装饰材料采供与管理、装饰工程信息管理的具有熟练技能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和成功创业者。这样的目标应有以下显著特征:①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②以人为本,发扬人的本性,充分发掘学生的个性潜能;③以学生的创造性才能作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内容,鼓励学生冒险和开拓进取,保护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
创新创业教育政策体系。把创业教育教学纳入学校改革发展规划,纳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评估指标,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明确职能部门,负责研究制定创业教育教学工作的规划和相关制度。第一,推动建立创新创业学分激励制度。学分是学习经历与成果的记录,应该跟随学习者终生;学分认定体现不同教育机构之间学习经历和学习要求的差异。设立创新创业学分激励制度,对于在创新创业领域取得一定成果的同学予以一定的学分激励,从制度上最大化的鼓励学生勇于创新、敢于创业。要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选修课程开设,同时要组织建设与创新创业有关的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等选修课程,以及与创新创业有关的项目管理、企业管理、风险投资等选修课程。第二,鼓励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以“兼具学生与员工身份,校企双主体培养”为核心特征的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发展的最新阶段,制定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创新创业相关制度,建立校企联合创新创业机制。第三,制定实施“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培养基础扎实、知识全面、综合素质高、实践创新能力强,有团队合作精神,拥有多项国家发明、实用新型、外观专利,将来在企事业单位从事研发、应用、转化等工作的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拔尖创新人才。
创新创业教育氛围体系。发挥文化育人作用,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第一,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积极营造创新创业的校园环境,积极弘扬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通过组织“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与信仰对话”“校园营销大赛”等活动,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高品位校园文化艺术活动,陶冶大学生的高尚情操,使创新创业精神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第二,以社团项目为载体,组成兴趣小组,定期开展“艺术沙龙”“社团巡礼”“招兵买马”等创新创业趣味项目,锻炼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责任担当意识,增强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第三,通过企业讲坛系列讲座,邀请企业专家、杰出校友、创业大咖开展面对面的创新创业启蒙教育,运用各类企业实战经验和成功案例增加学生对创新创业的吸引力,逐步培育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第四,明确“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目的,多样化地深入开展企业杯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种赛事,通过精神激发、荣誉激励和思维激荡增强学生创业的主动性,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打破与社会需求脱节的传统三段式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模式,即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建立完善的具有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课程类型可主要分为创业精神、创业知识、创业能力素质及创业实务操作四大类。内容包括创新创业理论阐述、典型案例分析和仿真模拟演练三大模块。打造一个多元互动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课程开发、教学方法研究、创业研究、师资建设、课外实践活动等形成一个多元整合体系。第一,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开发实现网络化,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和有效评估。第二,创新创业课程与课外课程有机融合。第三,创新创业课程与创新创业研究相整合,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研究项目。第四,创新创业课程要结合行业特点、特色开展多样化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就像义乌商学院副院长贾少华所说:创业能力不是教出来的,是练出来的。整合学校各方资源,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打造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第一,设立一个学生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创新创业即是一个宏观的社会实践过程,又是一个微观的心理反应过程,如果没有正确的原理指导、原则规范和过程演示,创新创业活动有可能陷入茫无头绪的境地。服务中心应面向全体同学、答疑解惑、注重引导、分类施教,为有创新创业意愿的同学提供各种解决方案。第二,建成若干个大学生创业实训基地。创业实训基地的运作模式是以创业带就业,以就业引创业,以推荐大学生就业为起点,引发大学生创业动力、加强创业知识能力、传授创业项目以及提供创业资金支持等帮学并进的扶持大学生实现创业成长。第三,提供若干个创新创业实践项目。创业实践项目是学生团队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下,采用前期创新训练项目(或创新性实验)的成果,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或者服务,以此为基础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在训练项目中鼓励学生自主设计、自编工艺、自我创业。第四,最终打造若干个创新创业孵化器。对于符合条件的学生或优秀训练项目资助“第一桶金”,免交第一年租金,提供一条龙服务,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场地、资金支持等优惠条件,促进和鼓励大学生创业,为大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平台,帮助他们实现人生梦想。
一部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创业的历史。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时代的选择,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创业是就业富民之源,创业创新就是实现经济发展和强国富民的核心动力。当代大学生承载着中国的未来,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生力军。在飞速行驶的时代列车上,高校只有明确目标,深化改革,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运行体系,着力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创业型人才,才能顺应时代潮流,才能在“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发展中有所作为、有所贡献。
图18 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结构设想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