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化教学模式是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德国职业教育界的一种教育理念——行动导向教学理论。所谓行动导向教学,是根据完成某一职业工作活动所需要的行动及产生和维持行动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以及从业者的内在调节机制来设计、实施和评价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项目化教学模式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课程知识、内容蕴涵于教学项目实践中,学生通过项目实施,从而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装饰专业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对5门适合项目化教学的课程进行项目化改革试点,打破原来的教学模式,对课程内容重新设计。此后,对更多课程进行了项目化改革。目前已经建成12门项目化课程,3门课程在建,实现了职业核心能力课程全覆盖,初步形成相对全面的项目化课程体系(见表3)。
项目化课程体系中的课程能覆盖整个工作环节,以工作过程为边界划分课程门类,课程结构设计体现工作任务完成的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完成教学虚拟项目或者实际项目,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教学效果显著提高。但通过学生测评、专家评审和企业反馈等多种途径,目前本专业课程项目化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课程项目选择不科学,主要表现为选择的项目不全面且比较陈旧、项目典型性不强、可实施性较差。教师在课程内容重新设计时,没有引进最新的行业、企业项目,只是在一些陈旧的项目基础上进行改造,对于教学项目的实施也缺乏前瞻性,使得项目不具有时代的代表性和综合性,且涵盖的知识点、技能点较少,不能全面锻炼学生的综合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二是课程体系系统性不强,主要表现为课程之间的衔接性较弱,课程体系的整体性较差。课程体系应该是一个系统、整体的结构,但是在实际建设中,由于项目化课程分批立项建设,课程负责人大多着眼于自己负责的课程,没有注重课程之间的联系,导致课程之间彼此孤立,关联性不强,整个课程体系缺乏系统的统筹管理。
表3 项目化课程建设成果及存在的问题
二、建筑装饰专业项目化课程体系的构建
构建建筑装饰专业项目化课程体系要坚持科学性、完整性原则。建筑装饰专业项目化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贯穿于整个建设过程,是整个过程的“灵魂”所在,它指引着课程体系的建设方向,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是课程安排顺序的科学性。项目化课程体系中所含课程的先后顺序应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课程之间的安排应符合建筑装饰工程的施工流程。通过课程的衔接,使学生能经历施工准备、施工、验收等完整的工作过程;另外要以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和科学方法为依据,根据学生在学习上遵循“入门——提高——拓展”的学习规律,进行课程的顺序微调。
二是完整性原则。课程体系包括培养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及考核等方面,它的构建要有一个整体、全面的设计思路,根据行业、企业对各职业岗位的能力需求以及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应涉及就业所需的全部知识点和技能点。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完全按照真实的施工流程进行安排,考核评价按照相应的标准、操作规范进行评价。
建筑装饰专业项目化课程体系要突出学生的岗位能力培养。根据行业、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分析职业岗位所需能力,然后根据施工过程和相应能力确定相对接的课程,再根据项目化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进行课程顺序和内容的调整,最后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从专业入门到专业拓展的顺序进行课程体系构建,最终形成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项目化课程体系(见图4)。
图4 项目化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初始就业岗位主要包括施工员、设计员、材料员、质量员、安全员、资料员、造价员等岗位。表4总结了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主要职业岗位和相应的工作职责,就业岗位和工作职责相对应,从而确定专业培养目标。
表4 装饰专业主要就业岗位及工作职责
续表(www.daowen.com)
以建筑装饰施工过程为导向,进行实际工作任务分析,并归纳为5个工作环节:分别是建筑装饰施工任务承接、建筑装饰施工施工准备、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建筑装饰工程竣工验收、建筑装饰工程工程决算。以完成每个环节的工作任务为目标,通过主要职责分析,确定与工作环节对接的课程,根据工作环节确定课程顺序,确保课程顺序安排的科学性,即完成岗位任务的工作流程与教学顺序保持一致。表5根据工作过程分析了每个环节的职业技能和工作任务,根据工作任务确定课程设置。
表5 实际工作任务和对接课程
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打破传统的“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三段式结构,取而代之的是强调实用、强调全过程、强调知识和能力同时培养的“始业教育”,为使学生了解社会、增强工程意识和竞争意识,实现全过程育人,要健全学生社会实践制度,做到过程有记录、有考核。规定学生要经常进行社会实践,每年暑假都要到建筑装饰企业参加工作体验,每学期都要撰写社会实践报告。
“专业教育—就业教育”课程结构,新的三段式课程体系结构不仅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色,还体现了高等教育的要求,就是在熟练掌握职业技能的同时,还必须掌握系统的应用知识和专业理论。然后根据不同的侧重点、按照建筑装饰施工工作过程进行课程组合、重构。课程体系的设置符合人才培养的定位,与职业岗位核心技能(素质)的需求相呼应(见表6)。
表6 项目化课程体系构建及相应技能
二、建筑装饰专业项目化课程教学实施的路径
建筑装饰专业项目化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将理论知识蕴含在教学项目中,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学生在校内实训基地模拟真实的工作氛围,在校外实训基地(即企业施工现场)参与真实的工作环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展项目教学,全面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教学评价多元化,更加注重实施过程。
理实一体化。将每门项目化课程进行细化成可操作的项目单元和技能点,明确职业核心技能和选修技能,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完善的项目化教学体系。本课程体系共有12个技能领域,技能领域细分为29个核心项目单元和17个选修项目单元。每个教学项目均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学习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场所和考核评价指标,在项目化教学实施中,在工作室或者实训中心采用工作情境式教学。学生通过项目的训练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
校内模拟、校外实战。教学项目的开展分为校内和校外两种方式,根据实际情况,两种方式可同时进行,也可分开进行。在校内工作室或者实训中心模拟建筑装饰工程设计与施工真实的工作氛围,由教师带领学生完成教学项目。5~6个学生为一组,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团队,每个成员承担一个角色,团队合作完成一个项目。教师扮演项目经理,进行任务布置,并提出工作要求。团队成员共同商量确定设计方案、施工组织设计,并进行分工协作共同完成。校外实训是在真实的企业工作氛围中进行,也是采用分组实施,每位成员分配不同的任务,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完成实际的工程项目。
工作导向、综合培养。在校内教学项目实施过程中,采用工作导向的六步教学法,即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等六个教学环节。企业真实项目的施工大体上也遵循这六个环节,与校内模拟实训相呼应。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开展收集资料、团队合作、讨论交流、汇报分享等活动。
多元评价,注重过程。相比传统的教学模式,项目化教学的评价指标更加多元化和科学化,更能够体现学生学习的效果。项目化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学项目的实施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加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种表现作为重要参考。在每个教学项目完成后,各团队进行成果汇报展示。教师引导团队成员根据任务分工及完成情况进行内部评价,然后通过和其他小组进行对比,找出自己团队的不足,并客观地对其他项目小组进行评价,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自我认知意识。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评价,强调普遍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项目化课程体系在开发的过程中遵循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其自我管理和控制能力、信息处理和团队合作能力等,帮助学生提前熟悉企业环境和工作流程,促进其可持续发展。项目化课程体系也要随着思想、行业技术的革新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提高课程体系的系统性和延续性。在教学实践中,要持续收集学生、同行、专家的建议,不断检验和调整课程设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