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曹操在州府与众将议事。曹操说道:“刘备余孽已往江夏,如果他联结东吴,有可能死灰复燃,东山再起,如何才能彻底铲除之呢?”
荀攸说:“我今大振兵威,遣使驰檄江东,请孙权会猎于江夏,共擒刘备,分荆州之地,永结盟好。孙权必惊疑而来降,则大事可成。”曹操从其计,发檄遣使赴东吴。
议完此事,曹操问道:“蔡瑁在否?”
蔡瑁答道:“在。”
曹操问:“水军训练可好?”
蔡瑁道:“遵照丞相之意,从北方步军挑选八万士卒,换荆州水军上船训练,荆州水军在岸上休整。北方士卒经过训练,目前已不晕船,下一步即将训练作战。另造战船七千艘,已快完工,近日即可下水。”
曹操听了,满意地说道:“好好,德珪我之臂膀也!不日,我将挥师江汉,平定江东,水军必为主力,全仰仗德珪了。”
蔡瑁躬身道:“愿为丞相肝脑涂地。”
建安十三年冬,一个阳光灿烂的早上,曹操伫立在襄阳临汉门上,检阅三军。以曹仁为首的马步军,沿着城下开阔地带由东向西一字摆开,马军四马一排,步军八人一排,战马嘶鸣,红旗猎猎,一直延伸到十里开外的万山,约有二十万之众,号称六十万。以蔡瑁为首的水军,七千艘新船桅樯如林,布满江面。另有七千艘旧船泊在下游待命。两处船只总计一万四千艘,士卒十六万,号称二十万。
曹操站在城头,环顾城下及江中,场面蔚为壮观,不免有些激动,大声训话:“自有宇宙,便有此江,我大汉源于此江,兴于此江。今我八十万铁军,奉天朝之命,由此出发,讨伐逆贼孙权、刘备,恢复大汉,一统天下,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曹操大军发襄阳
城下士卒齐呼:“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随着曹操一声令下,三军水陆并进,船马双行,浩浩荡荡,势不可当。
孙权听说鲁肃归来,急招其来,将曹操檄文给鲁肃看:“曹操遣使赍文至此,我已打发来使归去,今日正在开会商议,你回来的正好,听听你的意见。”
鲁肃接过檄文观看。其文曰:“孤近承帝命,奉旨伐罪。旄麾南指,刘琮束手;荆襄之民,望风归顺。今统雄兵百万,上将千员,欲与将军会猎于江夏,共伐刘备,同分土地,永结盟好。幸勿观望,速赐回音。”
鲁肃看毕说:“主公尊意若何?”
孙权说:“未有定论。”
张昭曰:“曹操拥百万之众,借天子之名,以征四方,拒之不顺。且主公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今操既得荆州,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势不可敌。以愚之计,不如纳降,为万安之策。”
众谋士附和张昭的意见。
孙权沉吟不语,须臾,孙权起身更衣,鲁肃立即紧随其后,孙权抓住鲁肃的手说:“卿说如何?”
鲁肃说:“众人所言,不可听也!众人皆可降曹操,惟将军不可降曹操。”
孙权说:“为何?”
鲁肃说:“如肃等降操,充其量回老家种地,不失州郡。而将军降操,你立足于何地呢?位不过封侯,车不过一乘,骑不过一匹,随从不过数人,你还能面南称孤吗?众人之意,各自为己,不可听也。将军宜早定大计。”
孙权叹曰:“诸人议论,大失孤望。子敬你说到我心里去了!但曹操新得袁绍之众,近又得荆州之兵,恐势大难以抵敌。”
鲁肃说:“我此次回来,带诸葛瑾之弟诸葛亮在此,主公可问之,便知虚实。”
孙权说:“卧龙先生吗?”
鲁肃说:“是,已在馆驿安歇。”
孙权说:“好,明日就请相见。”肃领命而去。
次日,鲁肃引诸葛亮至府中,见张昭、顾雍等一班文武二十余人,峨冠博带,整衣端坐。诸葛亮逐一相见,各问姓名,施礼已毕,坐于客位。张昭等见诸葛亮丰神飘洒,器宇轩昂,料道此人必来游说。张昭先以言挑之:“昭虽在江东,但亦是襄阳籍人矣。久闻先生高卧隆中,自比管、乐,可有此事?”
诸葛亮答道:“后生小可之比也。”
张昭又说:“近闻刘玄德三顾先生于草庐之中,幸得先生,以为如鱼得水,打算席卷荆襄。但现在荆襄已属曹操,不知先生如何解释此事?”
诸葛亮自思张昭乃孙权手下第一谋士,若不先难倒他,如何说得动孙权。遂答道:“取汉上之地,易如反掌。我主刘皇叔躬行仁义,不忍夺同宗之基业,故力辞之。刘琮孺子,听信佞言,暗自投降,致使曹操得以猖獗。今我主屯兵江夏,别有良图,非等闲可知也。”
张昭说:“自先生出山,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迄今已无容身之地。刘玄德既得先生之后,反不如初!这就是所谓的‘管仲、乐毅’乎?恕我直言,幸勿见怪!”
诸葛亮听罢,哑然而笑说道:“刘皇叔兵败于汝南,寄居刘表,兵不满千,将止关、张、赵云而已。在新野小县,不过暂借以容身,权宜之计矣!即便如此,火烧博望,白河用水,使夏侯惇,曹仁辈心惊胆战。管仲、乐毅之用兵,未必过此。至于刘琮降操,皇叔实出不知,又不忍乘乱夺同宗之基业,此真大仁大义也。当阳之败,皇叔引领数十万逃难灾民,携幼相随,不忍弃之,甘与同败,此亦大仁大义也。如此护国爱民之举,非夸辩虚誉,坐议清谈之徒可比矣!”
这一篇言语,说得张昭无言以对。
座上忽一人大声问道:“今曹公兵屯百万,将列千员,龙骧虎视,平吞江夏,公以为何如?”(www.daowen.com)
诸葛亮视之,乃虞翻也。诸葛亮说:“曹操收袁绍蚁聚之兵,劫刘表乌合之众,虽数百万不足惧也。”
虞翻冷笑说:“军败于当阳,计穷于夏口,而犹言‘不惧’,此真大言不惭也!”
诸葛亮说:“刘皇叔以数千仁义之师,安能敌百万残暴之众?退守夏口,所以待时也。今江东兵精粮足,且有长江之险,且主张屈膝降贼,不顾天下耻笑。由此论之,刘皇叔真不惧操贼矣!”虞翻不能对。
座间数人发难,企图问倒诸葛亮。诸葛亮不慌不忙,冷静应对,或摆事实讲道理,或针锋相对,或旁征博引,或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只说得东吴群儒词穷理屈,哑口无言。张温、骆统二人又欲发难。忽一人自外而入,厉声说道:“孔明乃当世奇才,君等以唇舌相难,非敬客之礼也。曹操大军临境,不思退敌之策,专门在此饶舌。”来人姓黄,名盖,为东吴粮官。黄盖对诸葛亮说:“何必与之扯淡!请先生随我等去见主公。”
于是黄盖与鲁肃带领诸葛亮去见孙权。孙权降阶而迎,优礼相待。施礼毕,赐诸葛亮坐。孙权说:“多次听鲁子敬谈足下之才,今幸得相见,敢求教益。”
诸葛亮说:“不才无学,有辱明问。”
孙权说:“先生佐刘皇叔与曹操决战,必知其军务虚实。”
诸葛亮说:“曹操马步水军,约有一百余万。”
孙权说:“莫非诈乎?”
诸葛亮说:“非诈也。曹操就兖州已有青州军二十万,平了袁绍,又得五六十万,中原新招之兵三四十万,今又得荆州之军二三十万,以此计之,不下一百五十万。亮以百万言之,怕吓着江东之士也。”
鲁肃在旁,闻言失色,给诸葛亮使眼色,诸葛亮装作看不见。
孙权又问道:“曹操平了荆、楚,又欲图我江东,战与不战,先生意下如何?”
诸葛亮说:“亮有一言,但恐将军不肯听从。”
孙权说:“愿闻高论。”
诸葛亮说:“曹操新破荆州,威震海内,纵有英雄,无用武之地。望将军量力而行,如果能以吴、越之众与其抗衡,不如早与之绝。如果不能,为何不听众谋士之论,束手投降了事!”
诸葛亮接着又说道:“将军目前脚踏两只船,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
孙权说:“按照你的说法,刘玄德为何不降操?”
诸葛亮说:“刘皇叔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事之不济,此乃天也,怎么可能受此委屈呢!”
孙权听了诸葛亮此话,不禁勃然变色,拂衣而起,退入后堂。
鲁肃责怪诸葛亮,说道:“先生何出此言?幸亏我主宽洪大度,没有当面责怪你。先生如此说,太藐视人了。”
诸葛亮仰面笑曰:“没想到孙将军如此沉不住气,我自有破曹之计,他不问我,我如何说呢?”
鲁肃闻言,便入后堂见孙权。孙权怒气未消,说道:“这个诸葛亮说话太气人了!”
鲁肃说:“在下也责怪了他,他反笑主公不能容人。破曹之策,诸葛亮不肯轻言,主公何不求之?”
孙权回嗔作喜说:“原来诸葛亮有良谋,故以言词激我。我一时浅见,几误大事。”便同鲁肃重复出堂,再请诸葛亮叙话。
孙权对诸葛亮说道:“适来冒渎威严,幸勿见罪。”
诸葛亮也躬身说道:“亮言语冒犯,望乞恕罪。”
孙权邀诸葛亮入后堂,置酒相待。数巡之后,孙权说:“曹操平生最恨的人有吕布、刘表、袁绍、袁术、玄德与我。今数雄已灭,独玄德与我尚存。我不能以全吴之地,受制于人。我已下决心了,与玄德联手共抗曹操,但又担心玄德刚刚遭受当阳之败,还有没有能力抗曹?”
诸葛亮说:“皇叔虽然新败,但关羽当时还保存了精兵万人。刘琦在江夏,手下也有数万人。刚才在下说曹操军力,实在是夸张之说,曹操自曰八十万,实则能参战的只有水军,不过十万左右而已。曹操还有三处不足,一是曹操之众,长途奔袭,疲惫之军矣;二是曹军大多是北方之人,不习水性,我避之陆战,专与水攻,我长其短矣;三是荆州士民附操者,迫于势耳,非本心也。今将军诚心与皇叔协力同心,一定能够打败曹操。成败之机,在于今日。惟将军裁之。”
孙权大悦,说道:“先生之言,顿开茅塞。吾意已决,更无他疑。即日商议起兵,共灭曹操!”遂令鲁肃将此意传谕文武官员,并送诸葛亮于馆驿安歇。
隆中饮者评曰:
孙、刘结盟,是三国的重大事件,一般人们把功劳记在诸葛亮身上,实则最早提出孙、刘结盟设想的是鲁肃。刘表死,鲁肃与孙权说:“夫荆楚与国邻接,水流顺北,外带江汉,内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今表新亡,二子素不辑睦,军中诸将,各有彼此。加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而从命。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孙权即派遣鲁肃前往荆州。
曹操号称八十三万大军南下之时,东吴内部一片恐慌。以老臣张昭为首的一派主降,以周瑜、鲁肃为首的少壮派主战。对投降派,人人都深恶痛绝,秦桧以及汪精卫至今仍得到唾骂即是证明。但隆中饮者以为,张昭的主降与秦桧不同,与汪精卫更不能混为一谈。宋、金是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战争),中日是侵略与反侵略的斗争(战争)。秦桧准确定性应该是个民族叛徒,而汪精卫则是地道的汉奸、卖国贼。那么张昭是什么呢?东吴与曹魏之间不过是军阀混战而已,是非难有定评,即使张昭主张降曹,怎么也戴不上汉奸、卖国贼的帽子。依我看,张昭属于那种人老而胆怯,把曹操的力量看得过大,把自己的力量看得过小,对战争胜负缺乏信心的那一类人。裴松之在《三国志》注中有一段定评:“臣松之以为张昭劝迎曹公,所存岂不远乎?曹公仗顺而起,功以义立,冀以清一诸华,拓平荆郢,大定之机,在于此会。若使昭议获从,则六合为一,岂有兵连祸结,遂为战国之弊哉!虽无功于孙氏,有大当于天下矣。”裴松之的这一评论很有道理,他是从国家、民族、人民大计这个视角看待这一历史事件的。至于张昭本人当时有无如此之高境界,则另当别论。但张昭的主张如被采纳,客观上是有利于中国统一,有利于人民安居乐业。
精彩评论
云长:舌战群儒是诸葛亮第一次正式走上国内政治舞台,也是他的第一次外交生涯。他能够把群儒辩得哑口无言,说明他的口才佳。他把孙权鼓动得与刘备共同抗曹,说明他忽悠劲大。
月月:艺高人胆大,刘备手下充其量不过两万人马,就那点破人还敢拿出来与曹操几十万大军抗衡,确实有点牛。
刁馋儿:人算不如天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