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分两头,却说江东孙策临终之时,叫来孙权,给他佩上印绶,说:“率领江东兵众,决战两阵之间,横行争衡天下,你不如我;但举贤任能,使其各尽其心,用以保守江东,我不如你。”孙策死后,孙权屯兵柴桑,时刻窥视荆州。这一日闻曹操大军至襄阳,刘琮已降,今又星夜兼程取道江陵。孙权心中甚是不安,乃召集众谋士商议应对之策。
鲁肃起身说道:“荆州与我东吴相邻,江山险固,士民殷富。如果归我所有,是称霸天下的资本。今刘表新亡,刘备方败,肃请求前往荆州吊丧,一是探听曹军虚实,二是联络刘备,同心一意,共破曹操。”孙权从其言,即派鲁肃前往荆州吊丧。
鲁肃星夜兼程,马不停蹄来到襄阳,先没有敢进城,在阳春门外客栈住下。然后问了几个人,方才知道襄阳、樊城均被曹操占领,当下曹操正率领一支铁骑追赶刘备去了。鲁肃不敢耽误,即刻起身向江陵而去。未到钟祥,鲁肃突然意识到如此追赶不是办法,料定刘备等人不到江陵便会被曹操追上。以刘备的兵力,不是曹操的对手,溃败之后必然向江夏而去。于是,鲁肃改乘小舟,从汉江顺流而下。果然如鲁肃所料,将至江夏,与刘备败军相遇。
却说刘备不听劝告,在当阳长坂被曹操铁骑追上。刘备军人困马乏,被曹军杀得人仰马翻。刘备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逃出重围,向江夏而来。曹操得了辎重人马,并不追赶刘备,直接到江陵去了。
刘备摆脱曹军追击,在汉江岸扎营休息,忽报江东孙权差鲁肃来访。
诸葛亮笑着说:“有戏、有戏,好事来矣!”
刘备说:“当阳一战,如丧家之犬,何来好事?”
诸葛亮说:“鲁肃来,必为曹操。荆州与江东乃唇齿相依,曹军下荆州,唇亡齿寒矣!曹强而吴弱,此必来寻求携手之策。”又交待刘备:“鲁肃至,若问曹操动静,主公只推不知,再三问时,主公只说可问诸葛亮。”
二人商议完,这才使人迎接鲁肃。鲁肃与刘备相见,礼毕,邀入后帐饮酒。
鲁肃说:“久闻皇叔大名,无缘拜会,今幸得见,实为欣慰。近闻皇叔与曹操会战,必知彼虚实,敢问如何?”
刘备:“备兵微将寡,听说曹军至,我就开拔走了,确实不知虚实。”
鲁肃说:“听说皇叔用诸葛孔明之谋,两场火烧得曹操魂亡胆落,怎么会不知道呢?”
刘备说:“这个,这个,除非问孔明方知。”
鲁肃说:“孔明安在,愿求一见。”刘备便请诸葛亮出来相见。
鲁肃与诸葛亮礼毕,问道:“一向仰慕先生才德,今日幸得相遇,愿意听一听先生对当前时局的高见。”
鲁肃初会诸葛亮
诸葛亮说:“亮才疏学浅,岂敢高见乎!听家兄说先生才是大才矣。”
鲁肃说:“大敌当前,请先生不要谦虚。”
诸葛亮说:“不是谦虚,先生一定已有良策。不如我们两人默写在手中,看看意见是否相同?”
鲁肃说:“也好,也好!”
于是,两人分别写计策与手心,同时亮出,诸葛亮与鲁肃手上分别写了一个“合”字。两人击掌大笑,皆曰:“英雄所见略同!”
鲁肃转身对刘备说:“孙将军虎踞六郡,兵精粮足,又极敬贤礼士,江表英雄,多归附之。今为刘皇叔着想,不如派遣心腹之人前往东吴,商议合作,共图大事?”
刘备故意装傻,叹道:“可惜没有心腹之人啊!”
鲁肃说:“孔明即是,他大哥现为江东参谋,天天盼望与之相见。鲁肃不才,愿意陪同孔明先生面见孙将军,共议大事,如何?”
刘备说:“孔明是吾之师,一刻不可相离,安可去也?”鲁肃坚请诸葛亮同去,刘备佯装不许。
诸葛亮说:“事急矣,亮请奉命一行。”刘备这才同意。鲁肃遂别了刘备,与诸葛亮登舟,望柴桑而去。
却说曹操安顿好江陵事宜,便又赶回襄阳。刘琮、蔡瑁、蒯越等率众拜见。
曹操问:“荆州军马钱粮,今有多少?”
蔡瑁答:“马军五万,步军十五万,水军八万,共二十八万。钱粮大半在江陵,其余各处,亦足供给一载。”
曹操问:“战船多少?原是何人管领?”
蔡瑁答:“大小战船,共七千余艘,原是瑁等二人掌管。”曹操不经意的“啊”了一声,心中暗想,如果这支力量与之抗衡的话,我带来的那十八万人马不一定是对手。但他立即掩饰住自己的神态说道:“荆州又回到朝廷的管辖之下,在座的各位均是有功之臣,封刘琮为青州刺史,即刻起程。”(www.daowen.com)
刘琮闻命大惊,说道:“丞相不是许我仍为荆州之主吗?
曹操说:“青州近帝都,叫你在那里任职,是关心爱护你呀!”
刘琮再三推辞,曹操不准。刘琮只好垂头靠边,心中后悔: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紧接着,曹操宣布,迁荆州治至新野,新设襄阳郡。封蔡瑁为镇南侯、水军大都督;封蒯越为江陵太守樊城侯;傅巽、王粲为关内侯;张允为助顺侯、水军副都督。
又使人前往隆中,搜寻诸葛亮妻小。所幸诸葛亮事先已有安排,早就令人将家属送至三江内隐避起来了。军士报来,曹操愤恨道:“诸葛小子,早晚有一天我要捉住你。”。
数日过后,曹操在襄阳城中遍访名士。王粲住在万山半徐,曹操与王粲同登山巅,襄、樊二城尽览眼底,江中一块绿洲,名曰解佩渚。
曹操手指曰:“此处可有神女否?”
王粲应道:“神女安敢不迎乎!”两人都会神的笑了。
王粲接着说:“袁绍在黄河以北起兵,仗着人多,立志吞并全国,然而他爱贤才却不能使用贤才,所以有特殊才能的人都离开了他。刘表在荆州一带从容不迫,安闲自在,暂时不动,观察等待时机,自认为自己可以效法周文王。在荆州躲避战乱的人,都是天下才能出众的人,刘表不知重用他们,所以国家危急却没有辅佐的人。您打下冀州的时候,刚到那里就整顿武器装备,招揽豪杰而重用他们,而纵横驰骋天下;等到平定了长江、汉水,招纳有才能的人而安置他们的职位,让天下人归心,远远看到您的善政,文臣武将都被任用,英雄竭尽全力,这是夏、商、周三代开国之君的措施啊。”
王粲的马屁拍到点子上,曹操手抚胡须,眼睛微闭,尽情享受着恭维之语。
又一日,曹操前往蔡州,亲往蔡瑁家中拜访。在堂上,曹操见挂着梁鹄书法,不由得赞叹半天。曹操对蔡瑁说道:“当今书法,我最喜梁孟皇的字。自有汉隶以来,始于师宜官变楷,而孟皇灌其酒,窃其札,偷学其技,故超越其师。”
蔡瑁说:“丞相所说极是,但我听说邯郸淳的功力不在孟皇之下。”
曹操蔡洲访贤
曹操说:“邯郸淳在襄阳数年,一定是给你留下许多墨宝,你才称赞他。子礼(邯郸淳字)善虫、篆,谓之蝌蚪之书,气势不足,然孟皇用笔尽其势矣!”
蔡瑁点头称道:“是,是。”
曹操说:“你知道我今日为何渡江到你府上。”
蔡瑁说:“不知。”
曹操说:“我听说孟皇就在你这里,为何躲藏起来不见我啊!”
蔡瑁一听,顿时脸都白了。原来,梁鹄的确就在蔡瑁家中,因梁鹄不喜欢曹操的为人,所以不愿见面,听说曹操来访,匆忙中躲在厢房。此刻,梁鹄侧耳听见曹操如此说,心想再也躲不过去,便自缚出来请罪。
曹操见状,立即亲自为梁鹄解缚,口中说道:“使不得,我就是想见一见老朋友,想当年在洛阳,想见你还得预约嘛,没想到今日能在这里见面,阿瞒确实高兴啊!”
蔡瑁、梁鹄只得尴尬的赔笑,点头称是。
隆中饮者评曰:
熟读三国的人都知道《隆中对》,殊不知三国时还有一篇与《隆中对》异曲同工之妙的《榻上策》。《榻上策》的作者就是东吴鲁肃,说的是鲁肃与孙权坐在榻上的一段对话。孙权曰:“今汉室倾危,四方云扰,孤承父兄馀业,思有桓文之功。君既惠顾,何以佐之?”鲁肃对曰:“昔高帝区区欲尊事义帝而不获者,以项羽为害也。今之曹操,犹昔项羽,将军何由得为桓文乎?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规模如此,亦自无嫌。何者?北方诚多务也。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鲁肃的《榻上策》早于诸葛亮的《隆中对》7年,虽然没有《隆中对》表述的系统,但鼓励孙权称霸一方,形成鼎立之势的基本思路是一致的。所谓英雄所见略同。
如果论天下英雄,第一应属曹操,但略改一字更为确切,即“奸雄”也!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豪爽与洒脱;诡谲与狡诈交织于一身。他文武双全,才华横溢,能诗擅赋。来到襄阳,在战争的间隙,他竟然有闲心访贤,这不是做派,而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气派!
襄阳当时文学繁荣,除了诗文,书法界的大家也都集中于此,代表人物为梁鹄和邯郸淳。梁鹄也称梁孟皇,师承大书法家师宜官学习八分书。八分为隶书一体,亦称“分隶”“分书”。师宜官性嗜酒,酒后挥毫,无拘无束,狂放不羁,且又多书写于墙壁或字版上。梁鹄从不放过老师酒后挥毫的机会。每饮酒,梁鹄必为老师多准备字版,随后把老师酒后的书法作品拿回来细心钻研每一个字的框架结构。通过勤学苦练,他基本上掌握了师宜官的书写技法,由此书艺大进,并“以善八分书知名”,终于成了著名的书法家。师徒比较,师宜官善小字,梁鹄善大字,二人的书法都是“龙威虎振,剑拔弩张”。但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梁鹄比老师书迹用笔斩截,干脆利落,骨气凝重,筋力丰足,笔势雄健,意志戆宕,方笔多于圆笔,凌厉中见朴厚,方正中多变化,充分体现了八分书的精熟和超迈,体现了善书大字的雄浑和壮阔。后人卫恒在《四体书势》中评价说,八分隶体的成形,是得力于梁鹄的,他起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汉灵帝之所以擢升梁鹄为选部尚书,他的书法造诣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时值天下大乱,群雄割据,梁鹄弃官奔赴荆州,投归刘表。建安十三年,曹操得荆州,不见梁鹄,便四处寻找。“及荆州平,公(曹操)募求鹄,鹄惧,自缚诣门。”曹操酷爱梁鹄书法,常以梁鹄书写的条幅悬挂帐中或钉在墙壁观赏。在曹操看来,梁鹄的书艺已胜过老师师宜官,所以当时宫殿题署也多是梁鹄。梁鹄已成为当时书法界的卓然大家,很多有名建筑的碑文书法大多出自梁鹄之手。传世佳作珍品有《孔羡碑》《修孔子庙碑》《孔子庙碑》《受禅表》等。邯郸淳,字子叔,游学洛阳,拜大书法家扶风曹喜为师,刻苦磨练,终于名震书坛。其书法艺术精湛有力,尤其擅长虫篆。《书小史》称其“志行清洁,才学通敏,书则八体悉工,学尤善古文大篆。”初平年间从长安避乱荆州,为刘表门下客。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南征荆州,早闻邯郸淳大名,“召与相见,甚敬异之。”
精彩评论
汉江风:这个时期书法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是隶书,梁鹄的八分书就是隶书的一种。曹操的书法也很大气,留在汉中褒河岸边的“衮雪”二字,即为典型的汉隶。
大汉后人:可惜原碑已不在褒河岸边了,借助褒河水势的意境已经不复存在。
隆中饮者:大概在1967年至1970年间,当地修建石门水库时,包括《衮雪》在内的“石门十三品”等一批摩崖石刻,被整体移置陕西汉中博物馆。入馆之后的《衮雪》碑刻虽然保留着原貌,却少了些奔腾之气。
溪中石:为了地方经济发展,破坏了文物古迹的原貌,得不偿失!当时看似乎很有必要,现在回头看,后悔也来不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