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刘琮继位当上荆州之主,宝座还没有焐热,就听说曹操已至新野,遂请蒯越、蔡瑁等商议。
东曹掾傅巽进言说道:“不如将荆襄九郡,献与曹操,曹操必重待主公也。”
刘琮斥道:“你说的什么话,我继承先父之基业,尚未坐稳,岂可就送与他人!”
蒯越说:“傅公说得有道理,今曹操南征北讨,以朝廷为名,主公拒之,其名不顺。且主公新立,外患未宁,内忧将作。荆襄之民,闻曹兵至,未战而胆先寒,安能与之敌哉?”
刘琮说:“不是我不同意,但以先父之基业,一旦送与他人,恐怕为天下人笑话。”
刘琮话刚落音,王粲接着就说:“傅、蒯二公所言极是,何不从之?”随即又问刘琮说:“将军自料比曹公何如?”
刘琮答:“不如也。”
王粲说:“曹公兵强将勇,足智多谋。擒吕布于下邳,摧袁绍于官渡,逐刘备于汝南,破乌桓于白狼,枭除荡定者,不可胜计。今以大军南下荆襄,势难抵敌。傅、蒯二君之谋,乃上策也。将军不可迟疑,以致后悔。”
刘琮说:“先生见教极是。但须禀告母亲知道。”
只见蔡夫人从屏后转出,对刘琮说道:“既是他们三人所见相同,何必告我。”
于是刘琮下决心投降曹操,令宋忠前往曹营联络。宋忠领命至宛城,面见曹操,献上降书。曹操正为曹仁在新野吃了败仗而生气,见了刘琮降书,顿时消气。大喜,重赏宋忠。
宋忠拜辞曹操回襄阳复命,在汉江渡口,被巡视的关羽撞见,细问荆州之事,被关羽盘问不过,只得将前后事情一一实告。关羽大惊,便捉宋忠来见刘备。刘备听说刘表已死,禁不住失声痛哭。张飞说:“事已至此,可先斩宋忠,随后起兵渡江,夺了襄阳,杀了蔡氏、刘琮,然后再与曹操交战。”
刘备并没有理会张飞,转身对宋忠说:“今日就是杀你也无济于事,你快走吧。”宋忠拜谢,抱头鼠窜而去。
刘备正忧闷间,忽报公子刘琦差伊籍到来。刘备降阶迎之。伊籍说:“大公子在江夏,闻主公已故,蔡夫人与蔡瑁等商议,不来报丧,竟立刘琮为主。公子差人往襄阳探听,回说是实。恐使君不知,特差我来呈报,并求使君尽起麾下精兵,同往襄阳问罪。”
刘备看书毕,对伊籍说:“你们只知刘琮僭立,更不知刘琮已将荆襄九郡献与曹操矣!”
伊籍大惊说道:“使君从何知之?”
刘备方将捉拿宋忠之事告知。
伊籍说:“若如此,使君不如以吊丧为名,前赴襄阳,诱刘琮出迎,就便擒下,诛其党类,则荆州属使君矣。”
诸葛亮说:“伊籍之言有道理。主公可从之。”
刘备垂泪说道:“刘荆州临终托孤于我,今若诛其子而夺其地,来日死于九泉之下,有何面目见我景升?”
诸葛亮说:“如不果断从事,如今曹军已至宛城,大军压境,我等何以拒敌?”
刘备说:“不如撤出樊城,以避之。”
诸葛亮见说不动刘备,只好说:“也好,速弃樊城,取襄阳暂歇。荆州粮草皆存江陵,不如我们分兵两路,主公带一路人马直奔江陵,关羽带水军一万顺汉江而下至江夏,与刘琦会合。”刘备说:“好,但是这么多百姓相随,怎么办?”(www.daowen.com)
诸葛亮说:“百姓愿意的可同我们一起走,不愿意的则留下。”
刘备令关羽立即到江岸准备船只,先渡将士与百姓过江。令孙乾、简雍在城中告知百姓。新野、樊城两县之民,大呼:“就是死,我们也愿意跟随刘使君!”当日樊城渡口人声鼎沸,扶老携幼,两岸呼喊声不绝于耳。刘备立于船头,看到眼前百姓逃难的场面,失声痛哭,大呼是自己害了百姓。关羽等劝了一阵,刘备才止住痛哭,渡江而至南岸。
行至襄阳东门,只见城上遍插旌旗,护城河边密布鹿角,刘备勒马大呼:“刘琮少主,我只是解救百姓,新野、樊城数万人众暂栖数日,以避曹军兵锋,并无他念,可快开门。”刘琮闻刘备至,惧而不出。蔡瑁、张允来到城楼上,命令军士乱箭射下。城外百姓,皆望城而哭。城中忽有一将,引数百人径上城楼,大喝:“蔡瑁、张允卖国之贼!刘使君乃仁德之人,今为救民而来投,为何拒不开门!”刘备观其人,身长八尺,面如重枣,乃义阳魏延。当下魏延轮刀砍死守门将士,开了城门,放下吊桥,大叫:“刘皇叔快领兵入城,共杀卖国之贼!”张飞便跃马欲入,刘备急忙止住,说道:“休得性急!”
刘备携民渡江
魏延只管招呼刘备军马入城,只见城内一将飞马而出,大喝:“魏延无名小卒,安敢造反,认得我大将文聘么!”魏延大怒,挺枪跃马,便来交战。两下军士在城边混杀,喊声大震。
刘备叹道:“本欲保民,反害民也!这襄阳城就不进去了吧!
诸葛亮说:“如此,我们直奔江陵为好。”
刘备说:“正合我意。”
于是,让百姓先行一步,向南赶路,自己则带了数人来到刘表墓前祭拜了一番,随后,在岘首山关隘与诸葛亮会合。
襄南大路,号称冠盖里,襄阳大户尽住于此,听说曹操大军将至,十之五六的人加入到了逃难的队伍。刘备军马只有七千人,但随行百姓则有数万,大小车数千辆,挑担背包者不计其数,行动极其缓慢。众将劝刘备快骑奔江陵,刘备不忍抛弃百姓而去,坚决不从。众将无奈,只好陪着他,日行十里,缓慢地向江陵爬去。
话说魏延与文聘交战,手下兵卒皆已折尽。魏延只好拨马而逃,出得城来,却寻不见刘备,只好投奔长沙太守韩玄去了。
隆中饮者评曰:
建安十三年,曹操南图荆州时,刘表病故,荆州大权落入刘琮手中。面临着曹军南侵的强大压力,生性暗弱的刘琮束手无策,在蔡瑁等人的劝说下,只好遣使向曹操请降。刘备当时驻守在樊城,毫无思想准备,直到曹军压境才得知消息,所以只好仓促撤退。
刘备当时拥有的兵力不过万余人,南撤之时,关羽乘船走水路往江陵,将大部分兵力带走。跟着刘备的大约数千人走旱路,亦是往江陵。刘备走时,荆州百姓及刘琮手下不愿降曹的部分官员也随之南撤。《三国志》记载,行至当阳时,跟随南撤的百姓已有十余万众,辎重也有数千辆。可以想见,这支庞大的撤退大军之中,一定有不少老弱妇孺。《三国志》说,他们一天只能走十余里。面对这种境况,有人向刘备建议:“宜速行保江陵,今虽拥大众,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刘备却说:“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
事态的发展正如有人预料的那样,“曹公以江陵有军实,恐先主据之,乃释辎重,轻军到襄阳。闻先主已过,曹公将精骑五千急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及于当阳之长阪。先主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曹公大获其人众辎重”(《三国志先主传》)。
就是这件事,后人对刘备多有批评。大致说他不懂打仗,连累百姓等。饮者以为,对此事的评介,要多角度地去考虑,不能以单纯的军事观点来评判刘备的所作所为。
刘备与曹操的斗争,总的来讲仍是军阀之间的斗争。这一斗争既是军事的,最根本却是政治的。刘备想必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凭他的万余人马与曹操的数十万大军对抗,只能落得个以卵击石的结果。所以,刘备在与曹操的斗争中更注重政治上的较量。观刘备发迹史,他何以能在军阀林立的东汉末年脱颖而出,正得益于他努力塑造的政治形象及其所产生的影响。
我们说,刘备不愧是一个高超的政治家!他很精通这样一个道理:得人心者得天下。所以,他的携民撤退也好,携民作战也好,都可以理解为一种政治表演。在他看来,战争之得失,只是暂时的,但拥有民心才是根本的。可以说,曹、刘两军,一追一撤,刘备已先从政治上赢了曹操。
当然,隆中饮者不否认刘备在军事上是个蹩脚的统帅。谁都知晓兵贵神速的道理。更应懂得先敌抢占要点的策略。然刘备却执迷不悟,硬是背着一个沉重的“大包袱”不丢。这一切有悖常理,刘备再糊涂,也不会连结果也看不清。似应这样理解:在政治和军事上,刘备把政治看得更重要。值得一提的是,诸葛亮始终跟在刘备左右,在这个关乎刘备集团当然也包括诸葛亮生死存亡紧要关头,却不见诸葛亮有所表现。是其初来乍到不宜表态,还是他默认刘备的做法,不得而知。至少是他没有反对,凭这一点,就耐人寻味。
精彩评论
大汉后人:据《水经注》卷二八载:襄阳郡“城东门外二百步刘表墓,太康中,为人所发,见表夫妻,其尸俨然,颜色不异,犹如平生,墓中香气远闻三四里中,经月不歇。今坟家及祠堂犹高显整顿。”说明刘表墓在襄阳城东门外,但是为什么曾经有报道说襄阳市考古队在襄阳东街发现刘表墓?
@xf:此墓发掘时,我正在考古队工作,有幸参加发掘并作专题研究。今襄阳城西护城河外檀溪路北侧的西老街遗址发现了西汉时期的地层,遗物较为丰富。因此,我们判断西汉时期的襄阳城应在今襄阳城整体偏西的位置上。刘表墓位于今襄阳城东街,其区域发掘遗存的时代都在东晋以后,同时覆盖在这个区域上的扰土层更多在唐代以后。由此可以判定,至少东晋以前襄阳城的位置应大致在今南街与荆州街之间中段以西,可能与西汉时期基本相同。因这几处遗址的最早地层仍距现地表3~3.5米,当时的襄阳城也应在现地表3米以下。说简明扼要点,就是襄阳城东移,把刘表墓圈到城里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