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刘备三访卧龙,诸葛亮隆中显能

刘备三访卧龙,诸葛亮隆中显能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司马徽和徐庶先后极力推荐诸葛亮,这才引起刘备的重视。刘备求贤心切,即安排礼物,只带关羽、张飞二人随同,前往隆中寻访诸葛亮。次日,刘备同关、张来到隆中。刘备心中一喜跟童子而入。便要来纸笔,给诸葛亮留下一封书信。于是三人乘马引从者往隆中。此乃诸葛亮近两三个月的心血也!自从刘备第一次来访后,诸葛亮与师友共同切磋,模拟与刘备对答,精心准备的文稿。刘备三顾茅庐童子报曰:“刘皇叔在此等候多时。”

刘备三访卧龙,诸葛亮隆中显能

司马徽和徐庶先后极力推荐诸葛亮,这才引起刘备的重视。他想想自己大半生一事无成,究其原因,就是没有一个得力的人相助。两位高人同时推荐诸葛亮,可见诸葛亮绝非常人。特别是徐庶反复交待,此人不可屈就,必须亲自登门去请方可。刘备求贤心切,即安排礼物,只带关羽张飞二人随同,前往隆中寻访诸葛亮。次日,刘备同关、张来到隆中。遥望山畔数人,荷锄耕于田间,而作歌曰:“苍天如圆盖,陆地似棋局。世人黑白分,往来争荣辱。荣者自安安,辱者定碌碌。乐山隐居,高眠卧不足!”

刘备闻歌,勒马唤农夫问:“此歌何人所作?”

答曰:“乃卧龙先生所作也。”

刘备问:“卧龙先生住何处?”

农夫手指一处说:“自此山之南,一带高冈,乃卧龙冈也。冈前疏林内茅庐中,即诸葛先生高卧之地。”

刘备谢之,策马前行。不数里,遥望卧龙冈,果然风景异常。后人有古风一篇,单道卧龙居处。

诗曰:“襄阳城西二十里,一带高冈枕流水。高冈屈曲压云根,流水潺潺飞石髓。势若困龙石上蟠,形如单凤松阴里。柴门半掩闭茅庐,中有高人卧不起。修竹交加列翠屏,四时篱落野花馨。床头堆积皆黄卷,座上往来无白丁。叩户苍猿时献果,守门老鹤夜听经。囊里名琴藏古锦,壁间宝剑挂七星。庐中先生独幽雅,闲来亲自勤耕稼。专待春雷惊梦回,一声长啸安天下。”

刘备来到庄前,下马亲叩柴门,有童子开门,刘备说:“刘备特来拜见诸葛先生。”

童子说:“先生今天一大早就出去了。”

刘备问:“何处去了?”

童子说:“踪迹不定,不知何处去了。”

刘备又问:“几时归?”

童子答:“归期亦不定,或三五日,或十数日。”

刘备惆怅不已,嘱咐童子:“如先生回,可言刘备拜访。”

却说诸葛亮云游而归,听书童说刘备来访,便与诸葛均说:“我料刘皇叔不日还要来访,不管我在不在家,你均说我外出未归。”

诸葛均说:“哥哥在隆中躬耕十年,志在天下,为何刘皇叔亲自来请你,你却演空城计?”

诸葛亮答曰:“小弟有所不知,当今天下,曹操孙权刘表、刘备为豪杰,然只有刘皇叔乃为正统!哥哥如果出山,只愿为刘皇叔效犬马之劳。”

诸葛均说:“哥哥如此说,小弟更不明白了!”

诸葛亮说:“小弟,你想啊!人家刘皇叔论地位比我高,论年龄比我长,亲自屈身来访何也?不就是想得到我的帮助吗?不瞒你说,刘皇叔来了,我如何作答,真的没想好。”

诸葛均说:“你避而不见也不是办法啊!”

诸葛亮说:“是啊,我想找人帮我理一理思路,可是徐庶、公威已归、庞统已赴东吴,只有州平和广元。”

诸葛均说:“不是还有两位老师吗?”

诸葛亮点头道:“对对对!我这就去找两位老师。”

话说刘备回至新野,过了数日,使人探听清楚,得知孔明已回,遂再往隆中。时值隆冬,天气严寒,乌云密布,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山如玉簇,林似银妆。

及至庄前,扣门问童子:“先生今日在庄否?”

童子答:“在堂上读书。”

刘备心中一喜跟童子而入。只见门上书有一联云:“淡泊以明志,宁静致远。”正看间,忽闻吟咏之声,见草堂之上,一少年拥炉抱膝。

刘备连忙施礼说:“刘备久慕先生,无缘拜会。今日能碰上先生,实为万幸。”

那少年慌忙答礼:“将军莫非刘豫州,来找家兄否?”

刘备惊讶说道:“先生又非卧龙?”

少年说:“我叫诸葛均,我家愚兄弟三人,长兄诸葛瑾,现在江东孙仲谋处为幕宾,孔明乃二家兄。”

刘备说:“卧龙今在家否?”

诸葛均答:“昨日崔州平相约,出外闲游去矣。”

刘备问:“何处闲游?”

诸葛均说:“或驾小舟游于江湖之中,或访僧道于山岭之上,或寻朋友于村落之间,或乐琴棋于洞府之内,往来莫测,不知去所。”

刘备唏嘘不已,只怨自己缘分浅薄。便要来纸笔,给诸葛亮留下一封书信。

刘备回新野之后,光阴荏苒,又是新春。乃斋戒三日,薰沐更衣,再往卧龙冈拜谒孔明。

关公不悦,说道:“兄长两次亲往拜谒,其礼太过矣。想诸葛亮有虚名而无实学,故避而不敢见。”

刘备说:“齐桓公见东郭先生,历经五次方得一见。何况我是拜访大贤?”

张飞说:“一介村夫,什么大贤。这一次哥哥不要去,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将他绑来!”

刘备生气的说:“你不可太无礼!今天你不要去了,我自与云长去。”

张飞说:“既两位哥哥都去,小弟如何落后!”

刘备说:“你要去,不可失礼。”(www.daowen.com)

张飞应诺。于是三人乘马引从者往隆中。

离草庐半里之外,刘备便下马步行,遇上诸葛均。诸葛均说:“家兄昨夜才回来,将军今日可以见到他了。”言罢,飘然自去。

三人来到庄前叩门,童子说:“今日先生虽在家,但此时正在草堂上睡觉。”

刘备说:“既如此,就再等一等吧。”

张飞大怒,对云长说:“这先生如此傲慢!见我哥哥侍立阶下,他竟高卧不起,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云长再三劝住。

实际上,张飞在外面闹腾,早把诸葛亮吵醒,诸葛亮之所以没有及时出来相迎,其实是抓紧时间,又把《对答稿》温习了几遍。何为《对答稿》?此乃诸葛亮近两三个月的心血也!自从刘备第一次来访后,诸葛亮与师友共同切磋,模拟与刘备对答,精心准备的文稿。诸葛亮在草堂内把《对答稿》背得滚瓜烂熟,看看时候已到,便假装才醒,口中吟道:“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刘备三顾茅庐

童子报曰:“刘皇叔在此等候多时。”

诸葛亮连忙起身说:“为何不早说!待我更衣。”遂转入后堂,方整衣冠出迎。

刘备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二人叙礼毕,分宾主而坐,童子献茶。

茶罢,诸葛亮说:“昨日见将军留下的书信,足见将军忧民忧国之心。但恨亮年幼才疏,有误下问。”

刘备说:“司马德操之言,徐元直之语,岂有虚谈!望先生不吝教诲。”

诸葛亮说:“德操、元直,世之高士。亮乃一耕夫耳,安敢谈天下事?”

刘备说:“大丈夫抱经世奇才,岂可空老于林泉之下?愿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赐教刘备。”

诸葛亮说:“请问将军有何想法?”

刘备说:“汉室倾颓,奸臣当道,刘备自不量力,想伸大义于天下,但能力有限,所以一直没有进展,望先生能够指点。”

诸葛亮说:“自董卓以来,天下豪杰并起。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克绍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是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今刘璋暗弱,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此亮所以为将军谋者也。惟将军图之。”

隆中对

言罢,诸葛亮命童子取出画一轴,挂于中堂,对刘备说:“这是西川五十四州之图也。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先取荆州为家,后即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

刘备闻言,连忙拱手谢曰:“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备如拨云雾而见青天。但荆州刘表、益州刘璋,皆汉室宗亲,备安忍夺之?”

诸葛亮说:“我夜观天象,刘表不久人世,刘璋非立业之主,西川后必归将军。”

刘备闻言,顿首拜谢。只这一席话,乃诸葛亮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真万古之人不及也!

刘备拜请诸葛亮说:“刘备虽名微德薄,愿先生不弃鄙贱,出山相助。”

诸葛亮说:“亮久乐耕锄,懒于应世,不能奉命。”

刘备即刻挤出几滴眼泪,泣曰:“先生不出,奈苍生何!”言毕,泪沾袍袖,衣襟尽湿。

诸葛亮见其意甚诚,就说道:“将军既不嫌弃,愿效犬马之劳。”

刘备大喜,遂命关、张拜献礼物。于是诸葛亮留刘备及关、张在庄中住下,宵夜以黄月英亲酿九醖招待。次日,诸葛均回,孔明嘱付道:“我受刘皇叔三顾之恩,不容不出。你可躬耕于此,勿得荒芜田亩。待我功成之日,即当归隐。”言毕,将《对答稿》等书籍文稿一并交与诸葛均保管,即随刘备往新野而去。

隆中饮者评曰:

三顾频烦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1800年前上演在襄阳城西20里隆中山冲里的这一出活剧,不经意间成为千古传奇!刘备三顾茅庐那年47岁,诸葛亮年仅27岁,整整相差20岁,分明就是长一辈!长者刘备如此谦恭,而后生诸葛亮则“拽”那么大的架子,难怪关羽有微词,张飞发脾气!

此前刘备并不重视招揽人才,遇到司马徽、徐庶二位高人相继推荐,刘备不得不引起重视。你想啊,司马徽是人才中的人才;徐庶是曹操看中的人才,皆是人中之龙!特别是徐庶自比诸葛亮:譬犹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耳。这话虽然有些夸张,但足以说明诸葛亮在徐庶心目中的分量。

刘备屈身求才,收益比想象的还要大。一番隆中晤对,刘备茅塞顿开,原来前半辈子敢情白活了!刘备从《隆中对》里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半壁江山。诸葛亮显然是做足了功课,短短295字,把现在时、未来时分析得透彻、清晰、深刻。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诸葛亮三言两语就击中要害。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天下三分有其一,刘备吃了定心丸,当时的心情一定是阳光灿烂,内心自语:不虚此行!不虚此行!

实际上,我怀疑诸葛亮前两次躲避刘备事出有因。在没有微信、短信、飞信的那个时代,诸葛亮不可能事先知道刘备来访,当看到刘备留言并得知其意图后,有可能是又喜又急。喜的是终于遇到明主,急的是没有思想准备,见了刘皇叔说什么?诸葛亮不愧熟读兵书,计上心来,就给刘备来了个缓兵之计。所以,刘备奔波于新野隆中之际,诸葛亮也许正忙于做功课,比如调研、开座谈会等。故295字的《隆中对》早已写就,并熟记于心。大家想一想,当时刘备、诸葛亮屏退左右,两人于密室之中的对话,如果没有秘书记录的话,怎么可能流传于后世?

以上言论,权当下酒小菜。

精彩评论

岚扬:诸葛亮自语:“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为什么不说躬耕于隆中,或者躬耕于襄阳。可见诸葛亮当年并不在襄阳隆中隐居,而应该在南阳卧龙冈。

汉江风:不得不佩服南阳人的勇气,什么都敢往怀里抓!有点像韩国棒子。

隆中饮者回复岚扬:先告诉你一个历史小常识:东汉时南阳不是地名,而是行政区名。今日的南阳那个时候叫宛城,是南阳郡的郡治。南阳郡管了很多县,其中有一个县叫邓县,隆中就在邓县的地盘上。所以,诸葛亮自称“躬耕于南阳”。就如同你是穰东人自称是河南人一样。以后行政区划不断发生变化,隆中回归襄阳管辖。这种区划变化的情况,在襄阳南阳之间时有发生,如刘秀故里枣阳吴店,在汉时归南阳郡管辖。所以那时南阳很牛,被称为帝乡,南都。

至于诸葛亮当时选择隆中而不是宛城卧龙冈,那也是有充足理由的。诸葛亮叔父诸葛玄死后,诸葛亮旋即脱离刘表,躬耕自食,时间是建安二年(197)。这两年南阳郡宛城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建安元年(196),张济率军流窜到南阳境界,攻打穰城,为流矢射死。部众随张济从子张绣在走投无路的状况之下暂时归顺刘表。建安二年(197),也就是诸葛亮选择躬耕地的那一年。曹操率军攻打张绣,张绣投降曹操,随后又偷袭曹操,曹操险些丧命。十一月,曹操攻打湖阳。建安三年(198),曹操围张绣于穰城,刘表遣军救张绣,曹操大破之。建安四年(199),曹操再攻张绣,张绣投降。可以看出,前后四年的时间,整个南阳,当然也包括了宛城,基本就处于战火纷扰之地,没有一天的安宁日子。饮者问岚扬先生,如果让你选择,你是往火坑里跳还是找一个没有是非的安宁之地?再说,诸葛亮的两个姐姐均嫁在襄阳,老师庞德公、司马徽也均在襄阳,诸葛亮有什么理由割舍亲情关系、师生关系离乡背井到举目无亲的宛城躬耕?南阳人坚持说诸葛亮就是在南阳卧龙冈隐居,在下请问,卧龙冈这个地名是在诸葛亮隐居之前还是之后有的?如果说之前就有此名,诸葛亮这人也太自命不凡了吧!这不符合诸葛亮为人谦虚的性格和“淡泊明志”的处世情怀。诸葛亮的“卧龙”名号是庞德公送的,绝不是诸葛亮自封的。十分显然,卧龙冈这个地名是为了纪念诸葛亮而形成的,说准确点,是附会而成的。至于是什么时候有这个地名,南阳方面比谁都清楚,据饮者所知,最早不会早于元代。

踏歌行:既然这么明显,南阳为什么还要争来争去?

隆中饮者回复踏歌行:利益使然!尤其旅游业的兴起,大家发现诸葛亮原来是个宝啊!自然就要去争。当然,襄阳南阳之争早在清代就开始了,所以就有了顾嘉蘅那副和稀泥的名联:“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辩襄阳南阳。”饮者以为:“发展旅游原无论是真是假,纪念诸葛何必分襄阳南阳。”

宏伟远大:我想知道,诸葛亮见刘备时说的是襄普还是山东话?

贝公子:这个问题我研究过,诸葛亮到襄阳时13岁至14岁间,那时他说的是一口山东琅琊话,自从拜庞德公为师,并以庞统等为友以后,语言逐渐受师友的影响,三个月后即说一口地道的襄阳话。在隆中定居之后,常与当地人来往,又学会一些泥嘴土话。所以,与刘备隆中对策之时,既不是襄普,也不是山东话,而是一口地地道道的襄阳话。诸葛亮34岁入川,此时语言早已定型,故诸葛亮终其一生皆说的是襄阳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