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工程地质(第3版):土木工程抗震要求及措施

工程地质(第3版):土木工程抗震要求及措施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对较小的乙类建筑,当其结构改用抗震性能较好的结构类型时,应允许仍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同时应作出场地对抗震有利和不利的条件的分析,提出建筑物抗震措施的建议。⑥对地基土地层倾斜的建筑应做稳定性验算,以保证地震时建筑物的抗震稳定。⑦建筑设计时要考虑上部结构与地基基础的整体刚度和抗震措施,以便布置合理的结构形式。

工程地质(第3版):土木工程抗震要求及措施

1)建筑抗震设防分类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将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丁类4类:

甲类建筑——属于重大建筑工程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筑;

乙类建筑——属于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建筑;

丙类建筑——属于除甲、乙、丁类以外的一般建筑;

丁类建筑——属于次要建筑。

2)建筑抗震设防的标准

建筑抗震设防标准是衡量建筑抗震设防要求的尺度,由抗震设防烈度和建筑使用功能的重要性确定。抗震设防烈度是按国家规定的,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一般情况下,抗震设防烈度可采用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的地震基本烈度,或采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对应的地震烈度。对已编制抗震设防区划的城市,也可采用批准的抗震设防烈度。

各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设防标准,应符合下列要求:

(1)甲类建筑

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确定地震作用,并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抗震措施,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

(2)乙类建筑

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确定地震作用。抗震措施确定,一般情况下,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对较小的乙类建筑,当其结构改用抗震性能较好的结构类型时,应允许仍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

(3)丙类建筑

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的确定均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

(4)丁类建筑

一般情况下,地震作用仍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确定,抗震措施应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降低。

3)建筑抗震设防的目标

抗震设防目标的通俗说法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4)建筑场地的选择(www.daowen.com)

抗震设计应贯彻执行“以预防为主”的方针,使建筑经抗震设防后,减轻建筑的地震破坏,避免人员伤亡,减少经济损失。因此,在地震区建筑,场地的选择至关重要,所以必须在工程地质勘察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做出场地的地震效应评价及震害预测,然后选出抗震性能最好、震害最轻的地段作为建筑场地。同时应作出场地对抗震有利和不利的条件的分析,提出建筑物抗震措施的建议。

按《建筑设计抗震规范》(GB50011—2010),根据场地的地形地貌、岩土性质、断裂以及地下水埋藏条件,建筑场地可划分对建筑物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险三类地段,见表8.3。

表8.3 建筑抗震各类地段的划分标准

续表

场地土的类型按地震波剪切波速,划分为坚硬土或岩石、中硬土、中软土和软弱土四种类型,见表8.4。

表8.4 场地土的类型划分

注:fak为由载荷试验等方法得到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vs为岩土剪切波速。

5)地基基础抗震设计原则

场地如已选定,即应进行详细的岩土工程勘察,查明场地地层分类和地基稳定性,对重要工程则应作场地地震反应分析。地基基础抗震设计原则有如下几项:

①建筑物的自振固有周期必须避开建筑场地的卓越周期。

②对于可液化土层上的建筑物一般应采用桩基础。

③对软土中的高层建筑一般也应采用桩基础。

④对于地基土承载力高的一般建筑可采用浅基础,但要对地基基础做抗震处理,同时加强基础与上部结构的整体刚度

⑤适当加大基础埋深。基础埋深加大,可以增加地基土对建筑物的约束作用,从而减小建筑物的振幅,减轻震害。加大基础埋深,还可以提高地基的强度和稳定性,以利于减小建筑物的整体倾斜,防止滑移及倾覆。高层建筑箱形基础,在地震区埋深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0。

⑥对地基土地层倾斜的建筑应做稳定性验算,以保证地震时建筑物的抗震稳定。

⑦建筑设计时要考虑上部结构与地基基础的整体刚度和抗震措施,以便布置合理的结构形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