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为浙江杭州某滑动边坡加固处理工程实例。
1)工程概况
杭州市郊来龙山山顶高程约150m,城市防洪枢纽北渠环绕来龙山山脚,南侧山脚下省级公路需要扩建加宽,西侧为某中学。自20世纪70年代北渠开凿以来,来龙山时有滑坡现象,近年来由于公路拓宽施工,中学操场开挖扩大,滑坡现象日益明显,严重影响生命财产安全,所以必须进行加固监测处理。
2)滑坡体的地质条件
场区属低山丘陵向河流堆积平地过渡型地貌,总体地势东高西低,由来龙山低山丘陵向西逐渐过渡为残丘,再过渡为河流堆积相平地。
来龙山山脊大致呈北东—南西向,最高山峰高程193.2m,场区位于来龙山西南段,山脊高程95.0~127.3m,坡脚地面高程13~17m,山坡地形上陡下缓,坡度20°~35°,坡面地形较完整,无深切冲沟。坡脚下南为公路,西为中学。
勘察揭示,场地主要由二类岩石构成,除了场区东部山坡上部为砂岩下部为花岗岩外,其余区域均由花岗岩构成。各岩土层工程地质特征从上而下描述如下:
(1)杂填土或耕植土
由黏性土和碎石(块石)构成,棕黄色、灰黄色,松散—密实,杂填土分布在坡脚公路和二中操场,厚度为0.80~4.0m。耕植土分布于山坡上,厚度为0.5m。
(2)坡洪积层
砖红色、棕红色、棕黄色,少量为黄灰色,稍湿,可塑—硬塑,积水区为软塑,N63.5=10~40击。由黏性土、碎石(块石),以及次棱角状卵石、砂岩碎屑组成,土质极不均匀。
(3)风化残积层
可分为两个亚层。
①粉质黏土层:花岗岩风化残积层。黄灰色、灰黄色、灰白色,湿,软塑—可塑,由于长石风化为高岭土体积膨胀,具松软感,孔隙比较大。该层厚度变化较大,一般厚度10~15m,最大厚度达26m。
②砂岩风化残积层:灰黄色、黄灰色,湿、松散,砂岩风化成粉土状,具层状结构,主要分布在来龙山上部,一般厚度3.0~5.0m,最大厚度12.0m。
(4)花岗岩
可分为三个亚层。
①全风化花岗岩:黄灰色、花白色、深褐色,长石已风化为白色颗粒状高岭土,石英已成为砂粒,黑云母仍保留原来的晶体结构,花岗岩原状结构保留较完整,原岩发育一组近70°倾角的裂隙,裂隙面为黑色铁锰氧化物充填。一般厚度5.0~15.0m,最大厚度达20.0 m以上。
②强风化花岗岩:黄褐色、深褐色,碎块状,少部分能用手掰开,大部分用小锤能击开,新鲜面处花岗结构明显,透水性很强,该层厚度较小,一般厚度2.0m左右,N63.5在30击以上。
③中风化花岗岩:在放大镜下石英呈细粒晶体,长石晶面光洁,可见片状黑云母,为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坚硬,合金钻头很难进尺。岩芯呈短柱状,RQD>50%,勘察有部分进入该层。
(5)细砂岩
可分为三个亚层。
①全风化砂岩:灰黄色,粉土状、粉砂状,稍密,可见微层理,主要分布在山顶,该层厚度较小,一般厚度1.0~5.0m。
②强风化砂岩:节理、裂隙发育,裂隙面有褐色铁锈斑,岩芯破碎成3.0~6.0cm碎块,钻进进尺很快,一般厚度2.0~3.0m。
③中风化砂岩:灰色、黄灰色,比较硬,岩芯成短柱状,层状结构,RQD≈30%。勘察有部分进入该层,层面倾角不清。
另外,场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如下:(www.daowen.com)
场区地下水类型可分为基岩裂隙水和松散岩类孔隙水。
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岩石风化破碎带和节理裂隙带内,裂隙水由大气降水和上部孔隙水补给,其富水性受构造及裂隙发育控制,场区裂隙水一般为潜水,局部为微弱承压水。据观测,承压水水头高出开挖地面2.71m,流量约0.56L/min。
孔隙水:场地山坡的覆盖层和全风化土层深厚,分布广,是孔隙水的主要赋存场所,属潜水类型,直接由大气降水补给,向坡脚排泄。
勘察中进行了竖井现场渗水试验、钻孔注水、压水试验及室内原状土样渗透试验,可知来龙山滑坡区域土体的渗透系数较大,特别是黏土夹碎石层和粉质黏土层,十分有利于雨水的下渗。此外土体中形成稳定的渗流压力,对边坡的稳定不利。
3)边坡滑坡体的加固处理方法
本次滑坡治理的目的是保证来龙山西麓的山体稳定及其周边建(构)筑物的安全。D区主要采取坡顶大面积卸土,坡面中部锚杆喷浆加固,坡脚上方土层中设置抗滑桩支挡结构,公路边坡脚处采用加筋土挡墙支护,北渠边部分回填夯实的处理措施,见图5.24。
(1)地表排水措施
在滑坡体外以及滑坡体内设置多道地表截水天沟和明沟,拦截地表径流,并引向北渠或坡体以外排出。明沟及天沟均采用钢筋混凝土制作。
(2)上部土层坡面采用削坡、减重和反压方法
坡顶采用大面积卸土,以减轻滑坡体的质量,减缓滑坡速度。
(3)坡面中部土层锚杆喷浆加固
刷方后的土坡坡面采用锚杆注浆加固。锚杆长18m,间距1.5m,土锚采用32Ⅱ级钢筋,锚孔孔径ϕ100,孔内灌注25N/mm2砂浆,各锚杆之间相互用钢筋焊接成网格状并加格栅式混凝土梁框架护坡面。格栅中间土体绿化。
(4)靠近坡脚上部土体中采用抗滑桩支挡设计
抗滑桩采用钻孔灌注桩,共70根,双排间距4.5m,桩径1500mm,桩长40m,桩间距4.5 m。抗滑桩配筋20根25通长,混凝土C30。抗滑桩之间用联系梁相互连接以增加整体刚性。
图5.24 D区削坡施工前后剖面图
抗滑桩施工采用跳挖式施工,至少间隔2根桩,严禁大断面同时开挖。施工时先施工抗滑桩。开挖至横梁处,横梁与抗滑桩一起浇注。
(5)坡脚采用加筋土挡墙加固
加筋土挡墙面板采用矩形混凝土预制槽板,厚18cm,混凝土C25。
4)滑坡体治理前后的监测
对滑坡体进行监测,主要是对地质灾害进行变形监测和治理效果检查监测。整个监测过程包括监测传感器埋设、现场测试、数据处理分析、信息反馈等环节,以便能及时、快速对滑坡变形过程进行分析反馈。监测内容主要包括深层土体水平位移监测、地下水位变化监测、抗滑桩内力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加固后滑坡体稳定,位移在规范允许范围内。部分监测结果如图5.25、图5.26所示。
图5.25 测点(离地表2.5m处)最大位移随时间变化图
图5.26 同一测孔不同深度处土体位移的变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