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工程地质第3版:边坡稳定计算结果分享

工程地质第3版:边坡稳定计算结果分享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边坡的稳定计算,主要是滑动破坏(即滑坡)的计算。图5.17边坡稳定计算剖面图1)滑动面为一平面时的规范安全系数法滑动面为一平面时,是最简单的情况,在由软弱面控制的顺层滑坡中常可见到。从式(5.7)可以看出,边坡的稳定安全系数是随着岩层滑动面倾角α角、滑体高度h的增加而降低,随着界面内摩擦角φ、黏聚力c值的增加而增大。

工程地质第3版:边坡稳定计算结果分享

岩质边坡变形破坏的主要形式是滑坡与崩塌。边坡失稳常常是沿着顺层软弱结构面滑移。

边坡的稳定计算,主要是滑动破坏(即滑坡)的计算。目前有规范安全系数法、折线滑动法、毕肖普等圆弧滑动法、有限单元法等四大类。这些方法一般按照库伦定律或由此引申的准则进行。计算时,将滑体视为均质刚性体,不考虑滑体本身的变形,然后对边界条件加以简化以便于计算。如:将滑动面简化为平面、折面或弧面等,并将立体课题简化为平面课题,将均布力简化为集中力等来计算抗滑安全系数。但不论用哪种方法计算,都必须与工程地质分析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较正确地确定边界条件和计算参数,才能使计算成果具有实际意义。

图5.17 边坡稳定计算剖面图

1)滑动面为一平面时的规范安全系数法

滑动面为一平面时,是最简单的情况,在由软弱面控制的顺层滑坡中常可见到。假定只考虑岩体自重,不考虑侧向切割面的摩擦阻力,垂直于滑动方向取一个单位宽度计算。沿滑动方向的剖面如图5.17所示。

抗滑稳定安全系数(K)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 Gsinα——滑坡下滑力;

   Gcosαtanφ+cL——界面抗滑力;

   L——斜坡滑动面长度

   φ——界面内摩擦角;

   c——黏聚力。

假定滑体断面ABC为三角形,则滑体重力,代入式(5.7)简化后得:

式中 h——滑坡体高度;

   γ——岩石容重

   K——安全系数,一般取1.2以上。

从式(5.7)可以看出,边坡的稳定安全系数是随着岩层滑动面倾角α角、滑体高度h的增加而降低,随着界面内摩擦角φ、黏聚力c值的增加而增大。

大多数边坡发生破坏时,均是在有水渗入岩体后发生。因此,计算时一般应考虑水压力的作用。此外,尚应考虑其他作用在斜坡上的动荷载以及地震力等。

2)滑动面为折线时的计算

岩体中发生滑坡时,滑动面有时是由几组软弱结构面组成。此种情况下,取一沿滑动方向的剖面来看,其滑动面为一折线(见图5.18),此时可按推力计算法来计算其稳定性,即按折线的形状将滑坡体分成若干段,自上而下逐段计算,下滑力也逐段向下传递,算至末段即可判断其整体的稳定性。计算步骤如下:

取垂直于剖面方向为一个单位的宽度,按滑动面形状分为4段,每段的滑动面均为直线,并假定向上为正值。其他符号同前。

第一段滑体abb′的静力平衡计算(见图5.19a):

式中 E1——第二段滑体bcc′b′对第一段滑体的推力,见图5.19(a),作用方向平行于ab′滑动面。

(www.daowen.com)

图5.18 滑动面为折线的滑坡剖面图

图5.19 滑体分段计算示意图

第二段滑体bcc′b′的静力平衡计算,见图5.19(b):在计算第二段滑体时,除滑体bcc′b′本身重力产生的下滑力和抗滑力外,还有第一段滑体传递过来的推力E′1,它与上式中的E1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也可称为第一段的剩余下滑力,此外还有第三块滑体对第二块滑体的推力E2,它平行于滑动面b′c′,假定向上为正值(若计算结果为负值即为向下)。

式中 E2——第三块滑体对第二块滑体的推力。

同理,可列出任何一段(第i段)的平衡式(图5.31c):

其中,

式中 ψ——力的传递系数;

其他参数同上。

按上述步骤依次计算至最后一段推力,m段的推力记作Em。若Em≤0,即m段没有推力,斜坡是稳定的;若Em>0,说明m段还有推力,所以斜坡是不稳定的。通过计算可知推力Ei在各段分布的情况,但在计算中,如果Ei出现负值时,表示滑坡推力不再向下一段传递,亦即滑坡岩体已经稳定,所以这时是安全的。

在实际工程中,可以通过先假定最后一段,代入式(5.11),求得再依次向前一段回推,最终求得安全系数K,若K>1(一般取1.2以上),滑坡体是安全的。

图5.20 圆弧滑动条分法计算简图

3)圆弧滑动条分法的计算

圆弧滑动面上的整体稳定性抗力分项系数可用条分法计算,如图5.20,按式(5.12)确定:

式中 γRS——整体稳定性抗力分项系数,γRS≥1.1~1.2;

   ci——第i土条滑动面上土的固结快剪抗剪强度指标标准值,kPa;

   φi——第i块土条的摩擦角,(°);

   li——第i土条弧长,m;

   qi——第i土条顶面的地面均布荷载,kPa;

   bi——第i土条宽度,m;

   αi——第i土条弧线中点切线与水平线夹角,(°);

   Gi——第i土条重量,kN/m。

在无渗流作用时,地下水位以上用土的天然重度(容重)计算,地下水位以下用土的有效重度计算;当有渗流作用时,对坑内外水位差之间的土,在计算滑动力矩时用饱和重度,计算抗滑力矩时用有效重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