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环境整治效果显著-前美村

环境整治效果显著-前美村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早在一个世纪之前,前美村的青壮年劳力就已经大量流出,移向海外和沿海城市。不管是清代前期筑成的永宁寨,还是清末民初才构建的新乡,前美村的传统建筑与周遭的生态环境依然保持着良好的共生关系。1949年以后,前美村人口急速增长,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结果,全村人口3335人;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全村人口6994人。现代生活方式改变了环境,造成水体的严重污染。这也是前美村的环境和建筑需要保护和抢救的理由。

环境整治效果显著-前美村

确实有很多传统村落在社会环境急剧变化中,遭受严重破坏;但是,我们不能太过绝对地强调社会经济的发展给古村落带来的负面影响。

人类文明的进化不能没有积累和继承。我们的祖先曾经是何等诗意栖居,过着神话般的生活。这种农耕文明的恬美情境至今仍保留在山清水秀、文化灿烂的历史名村中。这是祖先馈赠给我们的一笔丰厚的精神遗产,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以流传的血脉,还是给我们留下美好记忆的精神家园。在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汹涌而来的今天,保护好每一处精神家园,是我们共同的历史责任。

早在一个世纪之前,前美村的青壮年劳力就已经大量流出,移向海外和沿海城市。但这种状况并没有导致村落的空巢化和老建筑的失修及村落景观破败。恰恰相反,劳动力的输出(比如过番)带来大量财富的回报,新房子不断建造,村落得到扩张。建筑物吸纳了西方元素,但与传统建筑兼容并蓄。村落建筑景观改变了,却依然十分和谐地融合在自然生态环境中。

前美村河沟常有水鸟来栖 陈国彦/摄

1956—1978年的农田大平整,搬埔填沟,开水渠,修道路,村前地貌发生巨大变化,原来河沟交错,水塘星罗棋布的水乡景色被大片平坦的农田所替代。近30年,经济政策改变了农田的种植结构,在满眼离离禾黍中,穿插进成片果林,乡村环境虽已远离原生态,但村落前面依然一派田园好风光。

不管是清代前期筑成的永宁寨,还是清末民初才构建的新乡,前美村的传统建筑与周遭的生态环境依然保持着良好的共生关系。

这是前美村能够配得上“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称号的理由。

诚然,岁月无情。古村落既是文化的载体,又具有从产生、成长到衰老的生命体征。随着历史的脚步,传统的村落也会进入风烛残年,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猛烈冲击下摇曳,发出无奈的呻吟。

南方湿热的气候,影响了建筑物的寿命。已经300岁高龄的永宁古寨,部分房子已经坍塌或者摇摇欲坠。过了百岁寿的新乡,如今已经不新了。尤其是陈慈黉家族留下的房产,许多因为长期闲置,门窗紧闭,室外日晒雨淋,室内湿气蒸郁,瓦甍风雨洗落,梁栋虫蚁蛀蚀,损坏程度更为严重。(www.daowen.com)

老宅的主人会经常修饰家居的外表 陈志伟/摄

有部分民宅,住户筹资修葺。但是,在修缮过程中,却根本没有考虑到保护建筑原生形态,随意拆建翻新,随意采用现代装饰材料,任意改变建筑格局与外观,古建筑就这样被无意识地破害了。

1949年以后,前美村人口急速增长,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结果,全村人口3335人;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全村人口6994人。[1]人口不止翻了一番,住房也自然显得拥挤。经济条件改善了的村民纷纷盖上新房。

新聚落分布在村子外围,也有少量房屋见缝插针地建在村里的隙地。再加上每个家庭的经济能力不同,修成的楼房高矮不一。新房的建筑风格与周围的自然环境、与村落的古建筑群不协调,严重妨害了古村落的视觉审美效果。

现代生活方式改变了环境,造成水体的严重污染。

原来,村落中的水系十分发达。从韩江北溪引入的灌渠流经村前(故称前溪),再环绕村落,经下洋农田片区,出南溪(山尾溪)。小桥流水,船只往还。现在,机动车辆取代了船只的运输功能,河岸改成了宽阔的水泥路,也就再也见不到岸边路旁的萋萋芳草,再见不到河水悠悠、鱼跃人欢。

河道堵塞了,河水发黑了,河畔浣衣女的身影消失了,家家户户的生活废水排了进来,水中没了招摇的荇藻,嬉戏的鱼虾……有的甚至连莲花都长不起来。

这也是前美村的环境和建筑需要保护和抢救的理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