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明代前美陈氏:商贸立业发家

明代前美陈氏:商贸立业发家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明代,以溪尾村为主要定居地的前美陈氏,农业经营是赖于谋生的主业。溪尾陈氏老屋陈志伟/摄而陈氏商贸的兴起,则与“康熙斥地”息息相关。为了防范沿海居民接济郑成功,康熙皇帝多次颁发迁界诏令,强迫沿海居民迁徙内地。当时的潮州商人,靠着蔗糖贸易致富者甚多。[7]康熙中期,溪尾松山公派下第十一世孙慧先公已经开始经营蔗糖生意,陈廷光兄弟继承父业,将家族商业发扬光大,积累巨大的财富。

明代前美陈氏:商贸立业发家

在明代,以溪尾村为主要定居地的前美陈氏,农业经营是赖于谋生的主业。

到了明清之交,粤东滨海地区海上贸易已成风气康熙澄海县志》这样描述本地风俗:“农工商贾皆藉船为业……其舶艚远驰会省、高、惠,逐鱼谷盐铁之利,虽匪盗风波不顾。”[3]还特别提到原来也隶属于饶平县的苏湾都程洋冈,“男子喜商贩,挟重资,游吴越间,视家如寄”[4]。程洋冈是宋代凤岭古港之所在,相沿航运贸易,其地域与隆都相邻,只隔着一江之水。这种海上贸易的风俗,不免相互浸染。

溪尾陈氏老屋 陈志伟/摄

而陈氏商贸的兴起,则与“康熙斥地”息息相关。

康熙元年(1662),郑成功从荷兰人手里夺回台湾岛,以台湾为基地,继续反清斗争。为了防范沿海居民接济郑成功,康熙皇帝多次颁发迁界诏令,强迫沿海居民迁徙内地。康熙元年(1662),康熙帝首先诏令潮州惠来、潮阳、揭阳、海阳、澄海、饶平六县滨海居民内迁50里,“饶平县迁去隆眼、宣化、信宁三都”[5]。康熙三年(1664),清廷再次颁发迁界令,“隆都南溪、长岐二堡全迁,龙眼城一堡迁去十之八九”。前溪诸村正好处在必须迁徙的界址之内,“一切庐舍田园,概行拆毁。地方文武,严查出入,竖旗为识,越界者置重典。”直到康熙八年(1669),朝廷才颁发了复界令,允许内迁百姓回归故里,饶平“宣、信、隆三都民得回者过半……”[6]

迁界摧毁了沿海地方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秩序,甚至将许多乡村的文化积淀荡涤无存。而复界的过程,却给前美陈氏带来了发展的机会。(www.daowen.com)

当时的潮州商人,靠着蔗糖贸易致富者甚多。嘉庆《澄海县志》中有具体的记述:

沟头社“刘厝”大屋是宣衣回乡后购置 陈志伟/摄

邑之富商巨贾,当糖盛熟时,持重赀往各乡买糖,或先放赈糖寮,至期收之。有自行货者,有居以待价者,候三四月好南风,租舶艚船装所货糖包,由海道上苏州、天津。至秋东北风起,贩棉花、色布回邑。[7]

康熙中期,溪尾松山公派下第十一世孙慧先公已经开始经营蔗糖生意,陈廷光兄弟继承父业,将家族商业发扬光大,积累巨大的财富。正因为从事海上贸易活动,惠先公才有能力迁居到地理位置更加优越的前溪村,并在前溪迅速发展,人口和财富的规模远远超过前溪原住的其他姓氏居民,也超过定居在溪尾、后陈和竹宅的陈氏其他支派。前美陈氏就在这一个时期开始壮大起来。前溪陈氏聚居的寨内、寨外、西门、沟头、下底园、新乡也成为这个历史文化名村最核心的部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