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宜居福地:前美村-前美村

宜居福地:前美村-前美村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陈氏族谱》所载:“世序公世居福建省泉州府,因避乱携四子而迁于潮之饶隆,卜溪尾乡而居。”前美村的居民,陈姓居多。据《陈氏族谱》记载,陈氏是宋岐国公陈洪进的后裔,世居福建泉州。跟陈氏同时定居于溪尾的,还有朱姓一族,也是从福建迁来,自称是宋代大理学家朱熹的后代。同处一个地域内的陈、朱两姓村民,有着共同的经济生活,也有着亲密的姻亲关系。所幸的是,自古至今,陈氏家族从未出现过兄弟不和、财产纷争的矛盾。

前美村始建于元朝末期,至今已有600余年历史,创基人陈氏世序公,约于元朝至正年间携带家眷至此定居。据《陈氏族谱》所载:“世序公世居福建省泉州府,因避乱携四子而迁于潮之饶隆,卜溪尾乡而居。”[2]而民间所传更富有色彩:先祖世序公跟随陈友谅打天下,兵败之后,携家眷南迁。逢山开山,遇水搭桥。不一日,走进了潮之滨水之湄。芦苇环绕,浅滩茫茫,在水草掩映之中,各种各样数不清的鸟,在觅食,在戏耍,在高唱……晨曦里,整个溪坞好像都动了起来!于是,在这么一个美丽明媚的清晨,世序公决定停下脚步,就在泥滩上捞起淤泥,堆起五个泥堆,栽下了五棵榕树,搭寮居住。

前美村的水文环境 陈志伟/摄

隆都原称龙眼城都,因这里自古盛产龙眼,果树茂密而得名。在宋元《三阳志》《续三阳志》等潮州地图上,已经标识着“龙眼城”的地名,隶属于潮州府海阳县(今潮州市潮安县)。乾隆《潮州府志》记载,明代中叶,隆眼城都北边的凤凰山区,接连发生山民叛乱。为了便于管治,明成化十四年(1478),两广总督朱英上奏,请求把凤凰山区及其周边原来统属于海阳县的八个都,割置饶平县。这段时间里,潮州动乱不断,地方行政区划分割频繁,到嘉靖四十四年(1565),隶属饶平县的只剩下四个都。其中包括黄冈河流域的三个都和隆眼城都。在1949年之前,隆眼城都一直隶属于饶平县,因为这一块平原肥腴丰饶,农副业发达,向为饶平县赋税收入所倚赖,于是,民间也有了“无隆(隆眼城都)不成饶(饶平县)”的俗谚。

明清时期的隆眼城都行政上分隆眼城、长岐和南溪三个堡。民国时期实行区域自治,隆眼城都改称饶平县第三区。1949年以后,饶平县第三区割隶澄海县。原来的隆眼城堡拆入澄海县苏北区,长岐和南溪两个堡另立一个区,称隆都区,1986年以后,又改称隆都镇。隆都地处海阳、饶平和澄海三县之间,是清初潮州府城进出本地最重要的外贸港口樟林港的必经之路。交通的便利推动了经济发展,在很长的时间里,隆都以富庶名闻遐迩。尤其是古老的集市——店市,更成为方圆数十里,煌煌数十乡的贸易重镇。每逢圩日,人流如织,货如轮转。年年岁岁,潮水潮鱼,举数百年之盛!

在嘉靖《潮州府志》上,隆眼城都长岐堡的21个属村里面,就有前溪和溪尾的村名,清代中期溪尾才有“居美”的雅称。直到1941年,前溪和居美两个村落合并,各取村名的前一字,合称前美乡。合并后的前美乡,包括了朱厝、居美、后陈、竹宅、前溪陈和前溪许等自然村。

前美村的居民,陈姓居多。

据《陈氏族谱》记载,陈氏是宋岐国公陈洪进的后裔,世居福建泉州。在元朝末年,一世祖世序公为了躲避战乱,带着四个儿子迁入潮州,卜居于溪尾(居美)村。

世序公在明代洪武十五年(1382)去世,长子松山公定居在溪尾,其他三房则向溪尾附近地域迁移。次子松隐公派分竹宅,三子松川公派分后陈,幼子青山派分土尾(麦头围),后来有部分后裔又迁回溪尾居住。溪尾(居美)、后陈、竹宅现在仍然是前美村辖下的自然村。各村落居民都以陈姓为主。

傍水而居的溪尾村 陈琦/摄(www.daowen.com)

溪尾是前美村最早形成的村落。

在明代,溪尾陈氏的人口发展得很快。到清初,雍正五年(1727)稍后由世序公十二世孙陈廷光编成的《陈氏族谱》宗支图中,登记了世序公开始到第十六世的男性族人。其中十世(修谱者陈廷光的祖父辈)到十六世一共有684人,居住在溪尾的族人大概占了一半,他们大部分是世序公长子松山公的后裔。溪尾村里有两座相邻在一起的陈姓祠堂,一座崇祀陈氏始祖世序公、长四两房的房祖松山公和青山公及松山公派第九世之前历代祖先;另外一座是松山三房第十一世孙臣暹派下的“谦牧公祠”。

跟陈氏同时定居于溪尾的,还有朱姓一族,也是从福建迁来,自称是宋代大理学家朱熹的后代。两个姓氏的村民在同一个地域内各自聚族而居,后来自然形成相比邻的两个村落:溪尾陈和溪尾朱。朱厝的人口虽然比陈姓少,但也有朱氏大宗祠,崇祀朱文公。

同处一个地域内的陈、朱两姓村民,有着共同的经济生活,也有着亲密的姻亲关系。据光绪三十四年重印的《陈氏族谱》记载,“谦牧公祠”所崇祀的谦牧公,溪尾村中拥有最高级功名的谦牧公之子陈弘道(笃生),前溪村的开基祖慧先公这几位陈氏名贤的妻子,都是溪尾朱厝的女儿。直到现在,溪尾还有“喜结朱陈”的俗谚。

然而,村里流传的一些故事,又暗示了这两个姓氏的村民之间紧张的竞争关系。一个是历史传说,说是朱元璋打败陈友谅夺得江山,登基以后,怕陈氏后人叛乱,就安排了朱氏后人去监视,于是天底下凡有陈姓聚居的地方就有朱姓。另一个是风水故事,说是陈、朱两姓迁徙到溪尾的时候,朱姓占了村里最大、地势最高的“龟地”居住,陈姓则分散居住在其他5块小高地上。5块小高地四周都被水塘河汊包围,像水中的5条鲤鱼,叫“鲤鱼地”。这5条鲤鱼被大乌龟守住,跳不起来,发展缓慢。后来陈姓择地兴建“居美古庙”,庙宇正好压在“龟地”的龟头上。这下“风水轮流转”,陈姓很快得以发展。

关于陈氏,还有一个传说。陈氏请来堪舆先生,择地兴建宗祠的时候出了点情况。俗话说,“隆都地如鼎,前美似鼎脐”。因其地处韩江冲积平原,海拔低,挖地三尺,水已盈膝。奇怪的是,这水里竟然冒出许多鲤鱼来,工匠们见了,随便抓了几条以作午餐。这下可不得了,被堪舆先生发现后大发雷霆,拿工头是问。原来,这地是鲤鱼地,鲤鱼既具有跳龙门之能力,又极具繁衍生息之能力,这是一方保佑多子多孙、科举及第的风水宝地啊!如此神物,吃了如何得了?工头自知惹祸,一面求先生包容,一面又瞒着主人,悄悄地到市上买了些许鱼苗放了进来。这鲤鱼地果然是好风水,从祖上一代一代传下来,数百年后之今日,村子已然蔚为大观,人口多达六七千。要是再把分布在全世界数十个国家、地区的子子孙孙都召集起来,那可就数都数不过来了!

传说也成谶。追溯以往,陈家果然多螟蛉之子。从惠先公(第十一世)到焕荣公(第十七世),再到慈黉爷(第十八世),名下均有收养的义子。所幸的是,自古至今,陈氏家族从未出现过兄弟不和、财产纷争的矛盾。无论是嫡系还是庶出,无论是同胞还是螟蛉,皆相亲相爱,互敬互助,共兴家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