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巨人的肩膀,并不丢人。
建筑学出身的人都有两项似乎与生俱来的特长:熬夜和承受孤独。这两项武林绝技从我们成为准建筑师的那一刻起,带着我们披荆斩棘无往不利。孤独这事,因人而异。但熬夜并非不可改变,悄悄问一句:真的一定要熬夜吗?
从大学期间第一个设计作业开始,我们好像永远都做不完。每学期伊始,都胸有成竹信心满满,整整十六周呢,咱们这次争取提前完成作业哦。
漫长的征程开始了:
第一周,跟设计任务书相面,这是什么任务书呀?说的是人话吗?
第二周,这种类型的建筑没做过呀,去查查资料吧!
第三周,想破脑袋貌似有个基本概念了,行!就朝着这个方向整;
第四周,终于可以动笔画一草了;
第五周,让老师看看吧,老师怎么提出这么多疑义啊?可能是本来的设计
概念就有问题,要么咱们翻车重头再来吧?
第六周,又开始车轱辘一般陷入新一轮的死循环……
……
磨蹭到第十四周,设计倒是一直没有停滞,循序渐进,就是还停留在拷贝纸上的草图阶段。“草”到什么程度,就因人而异了,进度好的同学,草图画得很深入,直接可以上板了;进度不好的同学,草图上只有简单的功能区块而已。
每学期的最后一个月,除了大设计课以外的其他课程,纷纷开始了凑热闹般地“结案陈词”。尤其在低年级时,会遇到几门类似于“高等数学”“结构力学”这种丧心病狂的老大难科目,再加上又是大设计课交图大限在即,这种窘境让很多建筑学专业的同学们手足无措。
于是,我们通常会郑重其事地走一趟超市,买断未来两周熬夜画图所需的必备干粮,再辗转回宿舍,大睡一天一夜,带好平日的洗漱用品,雄赳赳气昂昂地开始为期两周的教室熬夜征程。
大家的战斗力极强,教室里放着各种诡异流派的音乐,熬得昏天黑地,但心情荡漾得不亦乐乎。此时此刻,我们仿佛都被建筑大师灵魂附体,平时没有的能量,都迸发出来;平时没有的灵感,都如期而至。
在两周时间内,A1画板上的画纸从白纸一张到异彩纷呈,也就只有建筑系的学生能干得出来了,将一切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变为可能。
然后,交图后如同大赦天下,各方妖孽回归人间。
看了以上,你会发现,你不是例外,每一个建筑系的学生都一样。都一样熬夜,都一样选择性障碍,都一样貌似只有在深夜才能爆发设计灵感。
但是,真的要这样吗?一定要这样吗?这样完成的设计图纸,质量真的高吗?(www.daowen.com)
在做设计方面,我应该算是一个异类。上大学期间,做设计课程作业从来没有熬过夜,仍会保证准时交图。工作以后做投标,只要是我负责的投标,也不会等到半夜三更才跑到出图公司出图,更不会包封等到日渐天明。
不是因为我有什么绝学妙计,也不是因为这样质量就打了折扣。通常一个大设计作业的周期是八周或者十六周,而正规的投标周期是一两个月,只靠多画上几个大半夜,多当几次夜游神,真的就能作出鬼斧神工的精品吗?
不能简单地说性格决定命运,但性格的确决定了生活中的许多小细节。
明确目标,确定概念
作为天秤座,很庆幸我没有选择性障碍,喜欢的就是喜欢,不喜欢的就是不喜欢。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状况,如:红色的大衣好喜欢,蓝色的也不错,到底要买哪一件嘛?好讨厌好纠结哦……这些通通都与我无关。也就是说,目标明确的人,比较能直奔主题,不会在无休止的选择上浪费太多的时间。
在设计课题的初期,一个明确的设计概念,清晰的思路是至关重要的。建筑师的思维大多比较发散。设计伊始,五花八门的想法创意会逐渐地在脑海里盘旋(得承认有的很雷)及时整理自己的思路,选择最具可行性和延伸性的概念深化前进。同时,尽量缩短“选择”所消耗的时间,这对许多同学来说有点困难,设计方向没有对错,选准一条,勇敢走下去便是,山穷水尽终究也会柳暗花明。
设计进程表
根据设计的类型、难度,前段、中段、末段图纸的量来制定合理有效的时间进程。我会在多篇文章中强调“设计进程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时间管理是核心,不能有效地制定时间进度,就无法保证按时完成。时间观念的重要性,更会在日后的工作中凸显,很多时候,不能按时完成,一切努力就前功尽弃。我们必须从学生时代就培养良好的时间观念,未雨绸缪,而不是一味地靠熬夜突击来解决做不完的问题。
同时,设计伊始时制定的“设计进程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可以在设计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进行细微的调整。总之,最后期限始终不变,内容和形式由你自己折腾吧。
尽量避免翻车
所谓“翻车”,就是一个思路遇到障碍进行不下去,推翻前面的思考过程与设计工作,再选一个方向重新来过。这种情况不是不允许,但要尽量避免。每一个设计其实都有瓶颈期,几乎极少有项目是顺风顺水如有神助般能无障碍进行到底的。这个时候,唯有坚持,并在精神上坚信自己当初的选择一定没错(精神胜利法对职业建筑师真的很有效,不许笑)。
我们建筑师除了感性多了一点儿以外,其实还是要按照一个工程技术人员(理工科学霸)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的,学术有险阻,攻关需努力嘛。不能翻车,勇往直前才是硬道理。
前三条都是很考验建筑师(建筑系学生)的心理素质的。而接下来的关键,就是深化设计:快速而准确地表达图纸,并通过模型、多媒体等手段(具体按照任务书要求)完整地展现设计想法和意图。
当今信息资讯发达,建筑师的学生时代大多都是从模仿开始的,自己偏爱哪个大师,自己偏爱哪家设计流派,最近又发现了何种图纸表达方式。广泛地涉猎并有针对性地钻研,再根据个人的实践与体悟,在漫长地设计生涯中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
站在巨人的肩膀并不丢人,重要的是,我们通过学习和思考,来逐步加强自己对建筑设计的理解,再基于过滤筛选等基本原则,应用各种现代化的手段把这些思维一一表达出来。
在这里必须提及一下老师评图的重要性,同学们平日的设计过程中都有横向的对比,其实大家水平都半斤八两,而每节设计课老师的指点,就成了整个过程中少有的纵向交集。
给老师看图要虚心、积极主动,不要总想着:听说这老师水平不行,给他看还不如自己琢磨呢。可以这样说,任何一位老师都经过专业的建筑学教育和训练,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特点,让你茅塞顿开那是常有的事。同时,给老师介绍自己的方案及想法是非常好的锻炼机会,不要怕,课前想好甲乙丙一二三,勇敢地张嘴白活吧。
总之,提早动手,制定“设计进程表”,目标明确,持之以恒。你说,真的用得着大动干戈、刀枪棍棒地熬它个天昏地暗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