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展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战
宾阳县委、县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南宁市委的决策部署。2015年10月,召开全县精准扶贫攻坚动员大会,部署精准扶贫工作,将扶贫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打响脱贫攻坚战。
精准扶贫攻坚战前的2013年至2014年,为扶贫开发攻坚阶段,全县累计投入扶贫资金4749.05万元,共脱贫退出9856人。2015年,经过精准识别后,全县还有未脱贫摘帽村48个,建档立卡贫困户11350户39290人。其中,革命老区贫困村47个,建档立卡贫困户10250户35290人。全县贫困发生率5.32%。主要致贫原因是生病、教育负担重、残疾、缺劳动力、缺技术等。
2016年后,在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中,根据贫困户致贫的不同情况,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紧密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和自治区“八有一超”“十一有一低于”要求,统筹推进宾阳脱贫攻坚“六个一批”“七大行动”,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对照贫困村摘帽、贫困户脱贫的标准,有的放矢地开展产业扶贫、智力扶贫、科技扶贫、项目扶贫等帮扶工作,帮助贫困村及贫困户发展经济,摆脱贫困。
县委、县政府于2016年组织制定《宾阳县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到村到户“三包”实施方案》,动员全县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共同参与到脱贫攻坚工作中来,对每个贫困村安排了具体帮扶责任单位,并制定了《宾阳县各镇精准扶贫结对帮扶责任人安排表》,全县共派出3692名结对帮扶人员进村入户开展帮扶工作,为每个贫困户安排具体帮扶责任人。同时,为确保扶贫工作取得实效,全县精准选派“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扶贫)工作队员521名,实现了全县48个贫困村驻村扶贫工作队全覆盖。全县精准帮扶聚焦精准发力,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1.实施产业扶贫
2016年,县政府出台《宾阳县产业化扶贫项目实施方案(试行)》。加大产业扶贫力度。帮助贫困户选准适宜的脱贫产业(如种植业、林业、养殖业、旅游业等),制定产业脱贫规划并协助推进实施。2016年,开展特色产业富民行动。全县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120.22万元,扶持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引导群众重点发展百香果、火龙果、葡萄种植和特色养殖等。陈平镇义平村绿大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入社群众22户,入股基地6.67公顷,入股鸡3000只、鱼1万尾、鸭和鹅3000只,产业规模越来越大。
抓好扶贫小额信贷工作落实,扶持贫困户发展产业。2016年全县累计放贷2855户13859万元。产业扶持直接受益人口,由2015年的956户3733人扩大到2016年的3348户13210人。
2019年,思陇镇整合16村(社区)党总支部联合打造绿岑蛋鸡养殖产业扶贫示范园示范园(宾阳县农业局供图)
为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推动贫困村主导特色产业做大做优做强,促进贫困户增产增收,2016年全县建设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18个,标准化特色种植业示范基地50个。
2018年,制定实施《宾阳县贫困村特色产业扶贫示范园建设实施方案》,要求全县48个贫困村每个村至少建成1个特色产业扶贫示范园。印发实施《宾阳县产业扶贫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宾阳县以奖代补推进特色产业扶贫实施方案》《宾阳县产业扶贫农产品产销对接行动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对符合奖补条件的贫困户最高给予1万元产业奖补以及还在扶持期内的脱贫户最高给予5000元产业奖补。启动建设贫困村特色产业扶贫示范园42个,带动贫困村20%以上的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县拨付奖补产业项目资金2111.46万元,扶持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受益贫困户6536户25573人。引导贫困户发展县级“5+2”扶贫主导产业,引导贫困村发展“3+1”特色产业。2016年至2019年,累计投入产业奖补资金8010.27万元,扶持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累计受益贫户23864户、94768人。
陈平镇新安村黑木耳产业扶贫示范园规模种植木耳(宾阳县扶贫办供图)
推动扶贫产业示范园建设,2018年以来贫困村特色产业扶贫示范园累计获得财政补助资金4880万元,全县48个贫困村均建成一个带动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和贫困户增收的示范园,带动村集体经济收入350万元,带动贫困户数2370户7559人,带动贫困人口年均收入1285元。思陇镇六岑蛋鸡产业扶贫示范园、宾州镇三韦村肉鸡产业扶贫示范园、陈平镇新安村食用菌产业扶贫示范园、新桥镇立新村火龙果产业扶贫示范园、露圩镇浪利村桑蚕产业扶贫示范园等示范园示范带动作用较为突出。
2.实施“农民工培训创业行动”,努力把输血式扶贫转变为造血式扶贫
一是加强农业科技服务。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项目,在贫困村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力促每户贫困户掌握1~2项实用技术。二是组建科技特派员团队。邀请专家学者组成贫困村驻村科技特派员团队,到贫困村对优质稻栽培、测土配方施肥、林果栽培和蔬菜新品种引进栽培等进行指导。三是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贫困户就业技能,增强就业能力。2016年分别在各镇举办了家政服务、育婴师、中式烹饪等技能培训14个班717人,创业培训17个班608人,其中培训贫困人员313人。2018年,全县举办产业扶贫培训班14期,培训贫困户507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355人。发放技术资料1000多份,培训内容涉及水稻、甘蔗、柠檬、红薯、禽畜等种养技术。开展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14期,培训609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48人。
县农业局在葡萄园对农民进行种植技术培训(宾阳县农业局供图)
3.多渠道扩大劳动力转移就业
实行外部输血式扶贫与内部造血式脱贫相结合,不断扩大转移就业。鼓励劳动,鼓励就业,引导贫困群众由“不愿脱贫、怕脱贫”向“主动脱贫、争先脱贫”转变。开展专项招聘会等服务活动,促进转移就业。2016年,全县48个贫困村共有外出务工人员4865人。2017年举办22场涉及29个贫困村的专业招聘会后,新增转移贫困劳动力1951人,贫困户劳动转移就业成为脱贫致富的“头号功臣”。2018年,举办“精准脱贫”专场招聘会10场,促进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1182人,特别是鼓励本地企业吸纳贫困村劳动力就业。全县有10家企业申报企业吸纳贫困村劳动力就业稳岗补贴35人。开发设立200个乡村公益性扶贫岗位(如担任河长制巡河员),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相结合。大力推进“就业扶贫车间”建设,促进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全县认定就业扶贫车间19个,吸纳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135人。引导企业到乡村创建“扶贫车间”,吸纳更多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增加收入。贫困村共引入龙头企业39个,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46个。
2019年中华镇凯源电子厂安排贫困户在就业扶贫车间工作(宾阳县扶贫办供图)
4.扶贫先扶志,转变观念助脱贫
2016年起,各帮扶责任人深入到贫困户家中,了解实情,结合贫困现状,引导带动贫困村和贫困户脱贫摘帽。一些贫困户因长期生活贫困,自卑感强烈,加上没有一技之长,对脱贫缺乏信心,于是,帮扶责任人走村入户与贫困群众谈心交朋友,宣传扶贫政策,引导群众克服消极思想和“等、靠、要”的惰性心理,自力更生,主动想方设法脱贫致富,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
5.加大教育保障力度
将教育扶贫作为重中之重和管长远、管根本的举措全力抓紧抓好,确保贫困家庭的孩子也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一方面,2016年启动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攻坚战,大力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2018年12月接受国家督导评估获反馈认为达标,提前2年通过国家级评估认定。另一方面,宾阳县出台了广西力度最大的县级教育资助政策。从2016年秋学期起,设立“宾阳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小学生资助项目”,资助贫困户学生。2016年,共计发放了学生资助款4775.55万元,其中资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14687人次1364.83万元;雨露计划2016年补助人数2549人,发放补助资金250.16万元。从2017年起,对在县外就读的宾阳县户籍贫困户小学生实行资助,在全自治区率先实现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小学生资助全覆盖。提高贫困户高中生资助标准,实现高中生每生每学年4500元。2017年,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学生2.2万人次共1984万元。依托“雨露计划”等资助工程,加大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2017年补助人数3432人,发放补助资金521.07万元。2018年,扶贫资助范围扩大延伸到了非寄宿制的义务教育贫困户学生等。全年共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学生22870人次,共发放资助款2050.1万元;“雨露计划”补助人数4206人,发放补助资金709万元。加强控辍保学工作,在全县开展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压实“双线四包”责任。制定“一生一案”,全力推进劝返工作。2018年全县辍学学生34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辍学学生55人。经工作劝返284人,未劝返56人均为非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适龄义务教育学生实现零辍学。2019年,进一步扩大贫困生资助覆盖面,对在宾阳县就读的各阶段2014年、2015年退出户在校学生一律按照贫困户标准予以资助,共资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23685人次,资助金额2100.01万元;“雨露计划”补助人数6470人,发放补助资金727.32万元。
2016年9月5日,宾阳县教育局到大桥镇六龙小学开展教育扶贫活动(宾阳县扶贫办供图)
6.实施健康扶贫工程,落实基本医疗等社会保障(www.daowen.com)
2019年家庭医生、护士到黎塘镇补塘村委吊塘村贫困户随访(宾阳县扶贫办供图)
2017年,出台《宾阳县推行基本医疗保障极贫补助助推脱贫攻坚工作方案》,在全自治区首创极贫户门诊特殊慢性病、重大疾病治疗财政兜底,实现九大病种全覆盖,对这类人群(因病致贫、因病无法脱贫和因病返贫的极贫户)的大病治疗进行兜底救助。至2018年5月已有201户246人受益,共补助极贫户81.3万元。全面落实居民医保补偿政策,对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给予补贴,支持贫困人口参加医疗保险。2017年,贫困人口医疗参保率达98.78%,建档立卡贫困户住院实际报销比例达91.78%;建档立卡贫困人员累计救治6215人次。加强对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行动,救治14种集中专项救治大病病人455人次。2018年,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应参保56812人,已参保56812人,参保率100%;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全部享受到了政策缴费补助,共计870.94万元。落实“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县基本医疗保障极贫补助、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等便民扶贫政策。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门诊医疗费用个人实际报销比例达87.02%,建档立卡贫困患病人口住院医疗费用个人实际报销比例达93.01%。29种特殊慢性病门诊治疗报销比例达到85%。基本养老保险全部实行财政兜底缴纳,全县符合参保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包括2014、2015年退出户)共39681人,参保率达100%,全部享受到了财政缴费补助,共计415.01万元。落实低保(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兜底政策,对符合低保条件的,及时纳入低保范围,全年累计救助农村低保贫困对象126394人次2677.38万元;累计医疗救助特困供养、最低生活保障贫困对象3613人次180.36万元。2019年,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100%;贫困人口住院一站式结算及兜底后报销比例为94.62%,县域内患29种门诊特殊慢性病医保一站式结算及兜底后报销比例为89.14%;家庭医生签约率达100%。
7.解决住房安全保障是关键
2018年初,制定出台《宾阳县脱贫攻坚贫困户农村危房改造周转贷款实施方案》。2019年,完成74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等四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其中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357户危房改造项目建设,完成10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人均面积不足扩建任务,扩建面积3719.48平方米。2016年至2019年,完成自治区下达给宾阳县的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共计3980户,补助资金拨付到户共11533.81万元,均已按时完成当年度的危房改造任务。同时,重点解决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安全住房问题,共完成了236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危房改造任务,并加强验收核查,确保危改户建房均符合农村危房改造政策。
8.实施社会扶贫
2016年,民营会员企业捐赠620多万元,向21所学校捐赠教学物资和资金、修路10千米。致富能人、龙头企业与贫困村结对帮扶,到贫困村建立基地、兴业投资,帮扶贫困村发展产业、劳务输出、引进致富项目,带动380多户贫困户参与生产、经营。2017年,全面推进社会帮扶,干部职工积极捐款、捐物扶持贫困户。深入开展“千家民营企业帮扶千个贫困村”活动,共投入扶助资金3000多万元。
9.实施“互联网+扶贫”
电商企业、电商个体及电商协会会员依托电商平台,在创业、就业和网络营销方面帮扶贫困村民。2016年,帮助48个贫困村2000多名贫困对象解决就业问题,网上销售贫困村大米、百香果、莲藕、苦瓜、胡萝卜、火龙果、葡萄、橘子等农产品和外贸加工工艺品、牛角工艺品等近8000万元。
10.加大财政投入,加快推进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2016年至2019年,全县共投资24179.88万元,建设硬化道路612条627.58千米、砂石路19条24.67千米、独立桥涵52座262延米、修缮项目33个、安全防护工程10个,共计726个项目,受益群众64732户298599人。全县累计投入4924.84万元,开展103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受益人口17.82万人(其中贫困人口11071人)。全县电网农网改造升级完成投资6.2亿元,电力供电“三率一容量”指标达到国家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目标,其中,贫困村通动力电率达100%,农村电网供电可靠率达到99.96%、综合电压合格率达到99.35%、户均配变容量达到2.01千伏安。全县实现所有贫困村、贫困户脱贫摘帽“有电用”,实现自治区政府下达脱贫摘帽“有电用”认定目标。全县电信、移动和联通公司共同加强网络和光纤宽度建设,全县所有行政村4G网络和光纤宽度覆盖率达到100%。贫困地区村容村貌日益改观,人居环境质量逐步提高。
经过几年的奋战,全县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巨大成就。至2019年末,全县累计完成了47个贫困村脱贫摘帽(2016年实现15个、2017年实现11个2018年实现14个2019年实现7个),累计减贫14750户54115人(包含2014、2015年退出户)。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从2015年的5.66万人下降到2019年末的2484人,贫困发生率由5.32%下降到0.34%。在2017年度自治区党委、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中,宾阳县获评非贫困县(一类县)一等奖。2020年,全县实现整体脱贫。
(二)贫困村、贫困户扶贫脱贫致富典型
1.种植蜜柚探出致富路
邹圩镇上横村三红蜜柚种植基地果园(宾阳县委宣传部供图)
宾阳县邹圩镇同仁村委(贫困村)下辖的上横村原属贫困村。过去家家靠种水稻谋生,有近半水田灌溉条件差,水稻产量低。各家土地少,种植经济作物也无法形成规模。2015年,上横村在镇党委、政府和信用社的共同支持下,组建了正三红蜜柚种植专业合作社,以联保借贷和村民集资等形式筹集到资金288万元,规划建设示范基地面积66.7公顷,吸纳社员包括贫困户在内的全村农户。基地采取“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合作社负责组织统一育苗、种植、收购、加工、销售社员种植生产的水果,实行集约式种植,推广蜜柚种植等。市、县、镇组成三级帮扶队伍,开展产业帮扶。2016年,获得产业扶持资金71万元、扶持村集体经济项目270万元,投入产业基地(脱贫示范基地)道路、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2017年初,全村种植三红蜜柚47.3公顷,产量2万公斤,销售收入56万元。2018年,基地种植三红蜜柚面积发展到68.53公顷,覆盖全村所有85户农户。果树进入丰产期,年产鲜果15万公斤,全村增加收入100多万元。种植三红蜜柚已成为上横村一项支柱产业。短短3年,上横村发生了令人欣喜的巨大变化:美丽的同心湖是村里亮眼的景致,村容村道整洁干净,产业发展,乡风文明,基础设施齐备,布局合理。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5年的5000多元提高到2018年的9000多元。2018年同仁村贫困发生率下降至2.28%,顺利实现了脱贫摘帽。2019年,上横村集体经济收入达8万多元,千余亩的三红蜜柚收获80多万斤,主要销往广东深圳、中山等地,全村因此增收100多万元。上横村先后被授予“自治区卫生村”、南宁市“百佳村屯”“绿色村屯”及县级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2.秀美华罗致富梦
和吉镇华罗村是宾阳县最边远的山区村之一,与贵港市樟木镇和来宾市交界,山多地少,地处喀斯特地貌与平原交接的丘陵地带,风景秀丽。全村1086户3800余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08户859人,占总人口的22.56%。实施精准扶贫后,华罗村委在扶贫干部的指导下,按照“一村一策”的产业扶贫办法,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支柱产业。以“公司+农户”的模式,重点发展甘蔗、西瓜、养鸡、养羊等产业。引导农户种植甘蔗,走高产高糖的“双高”发展路子。通过镇政府牵头,组织经济能人成立了丰喜甘蔗种植农户专业合作社。通过鼓励农户以土地流转的形式,扩大甘蔗种植规模。至2017年全村甘蔗“双高”基地已扩大到333.3公顷。
在扶贫干部的帮扶下,华罗村建设了沃柑产业园项目和松树林土鸡养殖基地。2018年,沃柑育苗基地已育苗10万株。松树林土鸡养殖基地成为该村特色效益农业的举旗产业,也成为该村辐射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的首选产业。
华罗村因地制宜,做大做强种植和养殖产业,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贫困村脱贫摘帽作出了显著成绩。2016年完成脱贫102户,整村贫困发生率降到1.85%,基本完成脱贫摘帽任务。全村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修建了7条扶贫路,4个自然村全部通上水泥路。建设、装修了各村文化活动中心及村委新办公楼等。2019年,全村年集体经济收入达13.5万元,投入201万元的晚熟柑橘特色产业扶贫示范园正式启动,有14户40人通过“双认定”顺利脱贫,全村只有1户4人未脱贫,贫困发生率0.11%。
3.贫困山村大变样
陈平镇五星村委属宾阳县最偏远的山区村之一,地处大明山余脉连绵大山深处,离县城40多千米。2015年以前,基础设施差,贫困人口多。2016年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3户,贫困人口65人。“要致富,先修路。”该村采取争取上级扶贫资金和群众投工投劳等办法,先后硬化3条共8.4千米的进村道路,所属的5个自然村实现水泥路“村村通”。2016年11月,挂点帮扶单位南宁市第三职业技术学校捐赠1.67万元用于购买经济苗木,支持该村贫困户发展产业。2018年11月,该校携手配合单位开展教育精准扶贫活动,为村委干部和村民举办“互联网+扶贫”培训讲座。县财政局多次举办种植、养殖培训班,给村民传授水果种植、科学养鱼、养猪、养鸡等技术。五星村委积极推进特色产业建设,建设扶贫产业示范园,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加强公共基础设施、饮用水工程建设,落实危房改造项目,实现村村通水泥硬化路,贫困户年人均收入超过国家扶贫标准的3100元以上,贫困发生率降为1.6%。2017年底,该村实现脱贫摘帽。
4.从贫困户到脱贫致富“领头羊”
2018年6月8日,凌达村创业致富带头人陶树记(右一)在田头指导贫困户种植槟榔香芋(宾阳县扶贫办供图)
宾阳县洋桥镇凌达村委陶村村民陶树记,2015年时45岁,家有6口人,是精准识别建档立卡的贫困户。2016年初,陶树记在驻村帮扶干部帮助下,在信用社贷款5万元,办起了1公顷槟榔香芋种植场。他积极前往荔浦、柳州的大型种植基地参观,并上网、买书自学技术,又通过驻村第一书记牵线,得到广西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免费指导培训,掌握了种植槟榔香芋的相关改良技术。经过学习实践,陶树记成了香芋种植“土专家”。他的种植场生产经营步入正轨,成立了“宾阳县洋桥镇香芋种植合作社”,并合作注册了“宏陶”商标。2016年底,种植场香芋产量达3万公斤,销售后收入18万元。陶树记顺利脱贫,被县评为“2016—2017年度脱贫攻坚先进标兵”。2017年,村里的20户贫困户加入他的合作社,通过种植槟榔香芋,都实现了脱贫。陶树记还与广西恒得润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华夏一号”商城合作升级种植模式,以有机施肥模式生产,香芋个头大、口感好、无农药残留,走出了一条“打造高端农产品”的产业脱贫路子。2018年4月,陶树记被评为自治区“2016—2017年度全区脱贫攻坚奋进类先进个人”。是年,全村种植槟榔香芋发展到30多公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