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宾阳县国企改革成果-宾阳县革命老区发展史

宾阳县国企改革成果-宾阳县革命老区发展史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全县采用浮动工资与效益挂钩分配办法的企业有30家,占全县企业总数的78.9%。全县共有国有、集体企业51家,其中工业企业16家,国合商业企业35家,已推行劳动人事、工资分配和劳动保险三项制度改革的国有、集体企业41家,占企业总数的80.39%。1993年起,宾阳县对大中型国有企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开始推行股份制和企业兼并试点。至2001年底,县属国有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改革面达100%。

宾阳县国企改革成果-宾阳县革命老区发展史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国有企业内部改革进一步深化,企业三项制度即人事、劳动、分配制度已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1992年,宾阳县贯彻国务院《全民所有制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进一步完善企业承包制,积极推行劳动优化组合、全员劳动合同制、管理人员聘任制。1993年,积极推行劳动人事、工资分配和劳动保险三项制度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到年底,全县共招聘合同制工人3500人,占全民所有制企业职工的10%;直接从工人中聘用的干部278人。全县采用浮动工资与效益挂钩分配办法的企业有30家,占全县企业总数的78.9%。职工在完成承包任务的基础上,效益越高,浮动工资也越高,从而克服了以往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弊端,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1994年,全县参与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的单位128个,职工9703人,离退休职工2347人;参加工伤保险的单位70个,职工8097人;参加待业(失业)保险的企业50家,职工16980人。全县共有国有、集体企业51家,其中工业企业16家,国合商业企业35家,已推行劳动人事、工资分配和劳动保险三项制度改革的国有、集体企业41家,占企业总数的80.39%。

1993年起,宾阳县对大中型国有企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开始推行股份制和企业兼并试点。1994年8月,国有企业地区属黎塘水泥厂改制创办为广西红水河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宾阳县内首家国有控股股份制企业;集体企业县第三水泥厂与浙江省诸暨市蓝天实业总公司合资组建广西黎塘暨阳水泥有限公司,成为股份合作制企业。9月,国有企业县水泥厂被确定为全县股份制试点,组建南宁地区第一家县级工业股份制企业——广西龙升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金总股本为2100万元,其中国家股本占79.43%,社会股金占6.05%,职工股金占1.45%。通过企业改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变原来单一的公有制为股份制,企业获得社会资金和职工股金的注入,进一步扩大再生产,提高经济效益。

1993年广西黎塘水泥厂生产区外景(宾阳县地方志办公室供图)(www.daowen.com)

1998年,县政府出台《企业改革整顿实施意见》,把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劳动制度、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改革)作为国有企业改革整顿的重点。以大桥糖厂为试点,实行动态的定岗、定员、定编“三定”方案,精简管理机构,打破干部、工人传统的身份界限,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工资与效益挂钩,把传统基本固定工资为主体加奖金的工资结构,改革为与劳动成果直接挂钩的活工资多、基本保障性工资少的分配机制。经过改革,1998年全县工业企业下岗职工达1600多人,安排再就业1040人。县经贸局直属系统的生产正常企业的下岗职工,全部得到基本生活保障费。而停产企业的特困职工,经民政部门审批,可按月发给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至2001年底,县属国有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改革面达10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