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商业贸易改革与发展在宾阳县革命老区发展史中的作用

商业贸易改革与发展在宾阳县革命老区发展史中的作用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开放发展城乡集贸市场和废除统购派购制度1979年后,宾阳县贯彻改革开放政策,逐渐开放市场,允许并鼓励个体商贩存在和发展,农民进城经商及城镇居民兴办第三产业,个体户经商逐年增加。(二)国营(国有)与集体商业改革改革开放前,宾阳县国营和集体商业企业一统天下,销售额占全社会销售额的比重达到98%以上。1983年,开始对国营商业进行体制改革,全面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

商业贸易改革与发展在宾阳县革命老区发展史中的作用

(一)开放发展城乡集贸市场和废除统购派购制度

1979年后,宾阳县贯彻改革开放政策,逐渐开放市场,允许并鼓励个体商贩存在和发展,农民进城经商及城镇居民兴办第三产业,个体户经商逐年增加。为了改变过去对市场统得过死、阻塞商品流通渠道的状况,1979年3月县政府决定将农村集市贸易由七天一圩改为逢五逢十的五天一圩,恢复和发展商品贸易市场,推行自由贸易。1980年10月1日,进一步恢复为三天一圩的传统圩期。市场重新活跃了起来,尤以传统手工业产品和日用工业品为最。1986年,全县有贸易市场(圩市)37个,集市场地15.55万平方米,物品上市工业品和农副产品2000种以上,贸易额达14365万元,比1980年增长2倍。之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宾阳县加强市场建设,采取贷款、群众集资、财政拨款等多渠道筹措资金进行市场建设和改造。到1990年,全县有专业市场和批发市场20个,集市贸易额达6亿元。同时,个体私营商业迅速发展,到1989年,全县有执照的城乡个体商业网点达到11312个,从业人员18344人,成为商业的一支重要力量。

1978年改革开放前,在商品短缺的年代,政府主要是利用行政手段控制商品流通和消费,工业生产资料以统配部门管理为主,农副产品以统购派购为主,消费品实行调拨分配、凭证定量供应。1980年后,宾阳县逐步开放市场,从统配统销过渡到自由流通。放宽和调整购销政策,猪、禽、蛋等重要农副产品逐步取消统派统购任务,农民经过登记批准,可以直接从事商业和贩运。工业品购销方式由统购包销改为按不同品种实行统购统销、计划收购、订购和选购4种形式。1983年,取消布票,棉布类产品放开供应。1984年,开始对工业小商品实行放开供应。1985年,改革农产品统派购制度,取消粮油统购,改为实行合同定购,合同收购以外的粮食产品可以自由出售,或议价卖给国家;取消生猪家禽及其他农产品派购,实行议购议销。1988年7月1日起,取消城镇居民食用油定量供应,完全放开食油市场。1990年,将合同定购粮改为国家定购粮。至2001年,进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全面放开粮食价格,放开粮食市场,取消定购任务。从此,彻底结束了过去物资购销那种凭票(证)流通、统配统销(包销)、统购派购的历史,商品交易市场已经完全放开。

(二)国营(国有)与集体商业改革(www.daowen.com)

改革开放前,宾阳县国营和集体商业企业一统天下,销售额占全社会销售额的比重达到98%以上。改革开放后,市场主体逐步从国营、集体一统过渡到以民营为主,竞争全面铺开。1983年,开始对国营商业进行体制改革,全面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县糖业烟酒公司所有门店实行“国家所有,集体经营,照章纳税,自负盈亏,增长利润提成10%”的承包责任制。1986年,县供销合作社实行“集体经营分组核算,以分计奖”为主要内容的经营体制。1988年起,对较大的商业企业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对小型企业放开经营。全县国营商业13个公司(分公司)全部实行承包经营,以下的50个小型商业企业和门店实行租赁经营。1991年开始实行第二轮承包,全面推行全员承包或全员风险抵押承包,企业内部实行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通过国营和集体商业企业改革,强化了企业独立自主开展经营的能力。

20世纪80年代初宾阳县城的百货大楼、电影院和主要商业街(中和街)(宾阳县地方志办公室供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