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宾阳县老区发展史:革命成果与国有企业改革

宾阳县老区发展史:革命成果与国有企业改革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和推行经济责任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宾阳县随着农村改革的发展,国有企业的改革开始积极有序地展开。国有企业改革,首先是从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开始,把企业经营好坏同职工的物质利益挂钩。宾阳县水泥厂参加了广西第一批扩权改革试点。

宾阳县老区发展史:革命成果与国有企业改革

(一)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和推行经济责任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宾阳县随着农村改革的发展,国有企业的改革开始积极有序地展开。国有企业改革,首先是从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开始,把企业经营好坏同职工的物质利益挂钩。1979年10月,自治区选择在86个国营企业开始进行扩权试点,下放权力,扩大工业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宾阳县水泥厂参加了广西第一批扩权改革试点。1984年,全县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扩大国营工业企业自主权的暂行规定》,国有工业的活力得到加强。县水泥厂开始推行厂长负责制,厂长拥有经营的自主决策权、劳动人事权、生产指挥权和行政管理权,各项经济指标完成良好,1985年水泥产量5.94万吨,产值332万元,利润202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7.35%、53.6%和270%。

1991年宾阳县水泥厂生产区外景(宾阳县地方志办公室供图)

随着扩大企业自主权工作的深入,改革又逐步向经济责任制方面发展。1980年至1981年,宾阳县16个县属国营企业(厂)中有5个厂开始实行超定额计件工资。1982年增加到13个厂。1984年至1985年,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系列关于搞活工业企业、增强企业活力的政策措施,明确提出要在国有企业中“推行多种形式的经营承包责任制,给经营者以充分的经营自主权”。县直16个厂、矿和二轻工业企业全部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形式主要有产量工资含量承包、净产值工资含量承包、浮动工资分配、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承包、定额计件“五包五有”承包、产品质量承包等。至1987年,主要有县属“骨干企业”大桥糖厂、黎塘糖厂、县水泥厂实行承包责任制,县糖果厂、染织厂、钢铁厂、造纸厂实行目标利润承包制,县酒厂、印刷厂、农机厂实行上缴利润包干制。1988年,全县21家国有工业企业中,有11家实行承包经营,6家实行租赁经营,租赁、承包面达89.5%。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打破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平均主义、“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收入分配方法,将竞争机制引入企业,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1988年,全县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1.3%(其中县直国营工业增长18.9%),利润增长19.5%。(www.daowen.com)

(二)国有企业利税改革

1980年,宾阳县根据上级“划分收支,分级包干”的规定,对企业普遍实行财政包干利润留成制度,打破过去的统收统支制,实行利润比例分成。县下达全年计划利润指标到企业,超额完成计划利润部分60%交国家,40%留企业。通过采取让利措施,大大激发了企业生产的积极性。是年,全县16个县属国营企业,共包干利润95.8万元,当年实现利润138.38万元,盈亏相抵后,获纯利润53.43万元,比1979年增长49.2%。县水泥厂包干利润20万元,实现利润50.6万元,超额153%。1983年至1984年,国家两次进行利改税,即在国有企业中推行“第一步”和“第二步”利改税,将税利并存阶段的上缴利润改为上缴税收,打破了“利润全上交,亏损上级拨款”的统收统支吃“大锅饭”和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利改税改革对促进企业加强管理,明确责任,增强活力,保证国家财政收入起到重要的作用。通过利税改,企业生产又再上一个台阶,实现税利有较大幅度的增长。1985年,县水泥厂水泥产量5.94万吨,产值332万元,利润202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7.35%、53.6%和270%;大桥糖厂年总产值802.35万元,比上年增长74.19%,从上年亏损3.17万元变为盈利39.62万元。县直16个工业企业总产值2024万元,比上年增长7.91%,其中产值增长的有8个单位;利润286万元,比上年增长3.86倍,其中利润增长的有7个单位,减亏的有2个单位;上缴税利291万元,比上年增长6.64%。到1994年,实行了四轮利税体制改革,扩大了地方财税权利,调动了地方发展经济的积极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