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宾阳县革命老区发展史:农业学大寨成果显著

宾阳县革命老区发展史:农业学大寨成果显著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64年,党中央发出“农业学大寨”的号召,把大寨树为全国农业的一面旗帜。全国农村兴起轰轰烈烈的“农业学大寨”运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依靠集体力量,兴修水利、改土造田,建设高产稳产农田,是“农业学大寨”运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全县再次掀起“农业学大寨”高潮。

1964年,党中央发出“农业学大寨”的号召,把大寨(山西省昔阳县的一个大队)树为全国农业的一面旗帜。全国农村兴起轰轰烈烈的“农业学大寨”运动。宾阳县多次掀起“农业学大寨”的高潮。

1970年9月,宾阳县革委会贯彻自治区革委会《关于进一步开展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的决定》,提出规划:1971年每人产粮1000斤;1972年超过“三个一”(平均亩产1000斤粮食,每人平均产粮1000斤,每人平均分配100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依靠集体力量,兴修水利、改土造田,建设高产稳产农田,是“农业学大寨”运动的一项重要内容。1971年2月,全县投入兴修水利、造田造地的劳动力达9.63万人次,仿照大寨大队的做法,大力开荒造田,平整土地,按方块形状规范田地

1977年10月建成王灵“幸福渠”(宾阳县地方志办公室供图)

1975年9月,宾阳县委召开全县四级干部会议,贯彻落实在山西省昔阳县和北京召开的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制定规划,提出于1976年建成“大寨县”的奋斗目标和具体措施。全县再次掀起“农业学大寨”高潮。县和各公社分别成立农田基本建设兵团,共组织3600名民兵,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参加六丁、清平、李坝江、幸福渠、东方红等水利工程建设。1975年至1977年,全县共建设、平整方格的田地27333公顷(其中333.33~666.67公顷的有十大片),完成水利工程525处(其中新建水库3座),增加库容量1000多万立方米,搞三面光渠道16千米,配套渠道470多条,全长230多千米,扩灌1533.33公顷,还改造河流8条,排涝227公顷,全县旱涝保收农田面积增加到43333公顷。1978年,全县建成立新、勒马、新华、杨山、不丈洞、三李、长安、恭村、大桥、大仙等10个片“田成方,地平整,能排能灌”的“稳产高产”农田6666.67公顷。(www.daowen.com)

1978年3月,开始兴建六冯电灌工程的附属工程——东方红大渡槽(又称十里大渡槽)。全县11个公社1.3多万人组成工程建设队伍参加建设,用一年时间建设竣工,总投资262.5万元,使用水泥1.21万吨、钢材5200吨、炸药58.6吨、木材1052立方米,投工232.6万工日,挖土方4.8万立方米、浆砌片石9.25万立方米、浇注混凝土7300立方米。拱跨共有545个,最大跨度8米,最小3米;墩547个,最高8米,最低2米。东方红大渡槽又称之“十里飞天渡槽”,由六冯一级电灌站拦河大坝和长4760米的大渡槽、水轮泵站长330米的小渡槽等引水工程组成。工程建成后,六冯一级电灌站抽取清水河水作农田灌溉,抽水扬程比原来提高了4.7米,大大提高灌溉效能。洋桥、和吉、邹圩3个公社(后改镇)的2240公顷旱地由此改成良田。

1978年兴建的东方红大渡槽(洋桥镇人民政府供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