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宾阳县革命老区发展史:揭示外来中共党员的隐蔽活动

宾阳县革命老区发展史:揭示外来中共党员的隐蔽活动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中共宾阳县合作室支部成立及其隐蔽活动1937年9月宾阳县中共地方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后,组织活动全部中断。其中有6人是中共党员,在上级组织批准下,成立了中共宾阳县合作室支部,谢天悦任支部书记。2月,中共宾阳县合作室支部党员全部撤离宾阳。(二)外来中共党员在开智中学的隐蔽活动皖南事变后,广西的政治形势急剧恶化。开智中学实际上成了接纳来自各地中共地下党员和进步人士的一个隐蔽及活动据点。

宾阳县革命老区发展史:揭示外来中共党员的隐蔽活动

(一)中共宾阳县合作室支部成立及其隐蔽活动

1937年9月宾阳县中共地方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后,组织活动全部中断。1941年6月,日军退出广西,国民党桂系当局随即解散第三届广西学生军。部分学生军被安置参加广西省合作训练班学习,11月结业后,学员被分派到各县办合作社(生产合作社、供销合作社、信用合作社)。有30多人被分配到宾阳县合作室任指导员,帮助农民建立合作组织。其中有6人是中共党员(横县籍4人、永淳籍2人),在上级组织批准下,成立了中共宾阳县合作室支部,谢天悦任支部书记。支部党员以农村合作社这一合法组织的身份作掩护,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以民间的形式开展抗日宣传活动,接触农民,依靠贫苦农民搞统一战线,建立了较好的群众基础。1942年10月,由于广西政治形势日趋恶化,中共贵县合作室支部书记屈汉平(又名屈先记,永淳古辣乡人)从贵县撤回永淳古辣隐蔽,发展3名党员,于12月成立了中共古辣小组。不久,古辣小组交由中共宾阳县合作室支部领导。1943年初,国民党桂系当局在玉林南宁相继制造“一·一三”“一·一五”反共事件,广西各地的中共组织多遭严重破坏。2月,中共宾阳县合作室支部党员全部撤离宾阳。

(二)外来中共党员在开智中学的隐蔽活动(www.daowen.com)

皖南事变后,广西的政治形势急剧恶化。1942年桂林逸仙中学发生“七九事件”,中共广西省工委副书记苏蔓、妇女部长罗文坤、张海萍殉难,国民党桂系当局大肆搜捕共产党人。1943年春,玉林和南宁又先后发生“一·一三事件”“一·一五事件”,桂系当局的反共浪潮达到极点。在白色恐怖下,共产党贯彻在白区“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方针,进行疏散转移,在城市的地下党员和进步人士纷纷转移到农村隐蔽,与国民党顽固派周旋

1943年春,在梁瀚嵩(宾阳新梁村人,时任国民党中央军事桂林办公厅中将高级参谋)等支持下,创办宾阳黎塘私立开智初级中学,进步人士梁炎昌担任校长。梁炎昌通过同学、朋友、工作关系,聘任周可传(中共党员,原在三青团广西支团支部任职)为教务主任,中共党员华嘉(邝剑平,原为桂林《救亡日报》记者)、蓝克规、何秀明(何明,女)和进步青年区雪芯(女,周可传夫人)、区汝明等为班导师或教师。同年秋,又有中共党员杨富凡(杨杜明)、邓剑葳(女)、何骏戎(何澄宇,原在怀集中学)、张阳、于逢、梁宁、肖芳(肖维宁,原在怀集中学)及进步青年陈茜(女,陈瑶清)、陈保忻(陈保)、覃寿融、吴智辉等从外地转来开智中学任职任教。这些从各地各系统转移疏散到开智中学的外地中共党员和进步人士,以教师的身份埋伏下来,借教学开展革命活动。为了不暴露目标,在校没有建立党的组织,彼此之间也不知道谁是党员。开智中学实际上成了接纳来自各地中共地下党员和进步人士的一个隐蔽及活动据点。地下党员和进步教师以教师身份做掩护,在向学生传播文化知识的同时,积极传播革命思想,进行抗日爱国和民主进步教育,引导组织学生阅读进步书籍,参加抗日宣传。他们在课堂上,选教鲁迅、高尔基等一些进步作家的文章,引导学生阅读进步书刊,向学生讲时事形势,讲八路军新四军及敌后军民的抗日故事;还经常教学生演革命戏剧,唱抗战进步歌曲,如《延水谣》《兄妹开荒》《黄河大合唱》等;还组织学生出墙报、写标语、上街演讲、演戏,激发群众的抗日爱国热情。开智中学俨然成了宾阳抗日救亡宣传活动的一个阵地。1944年冬,日军侵入,宾阳第二次沦陷。开智中学被迫停学。学生们回乡向群众宣传抗日救国,实行坚壁清野。部分中共地下党员、师生参加新成立的宾阳县抗日临时政府(同情中共、支持抗日的梁瀚嵩兼任县长)工作,20多名学生参加了抗日宣传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