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11月15日,日本侵略军在钦州湾登陆,进占钦县、防城、北海;24日占领南宁。12月4日进占了邕宾公路上的昆仑关要隘,企图凭险固守保住南宁。昆仑关位于宾阳县与邕宁县(今南宁市兴宁区)交界,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12月18日,中国军队向日军发起反攻,打响了以夺回南宁、收复失地、确保桂越国际交通线安全为目的的桂南会战。昆仑关及其周边地区是战役的主战场,中国军队和日军在此进行了异常激烈和残酷的高地争夺战。经过两个星期的血战,中国军队于12月31日收复昆仑关,全歼日军一个精锐旅团,史称“昆仑关战役大捷”。
在昆仑关战役期间,中共广西地方组织推动广西学生军(中共党员为骨干)和各地战工团(一批中共党员在战工团中担任秘书、股长、干事等职务)发动群众支援前线,直接参加战斗和开展敌后工作。昆仑关战役打响后,第一团第一大队的学生军(一些是宾阳籍)在宾阳战区开展抗日救亡群众运动,协助军队开展战勤工作。在宾阳思陇乡一带,学生军动员老百姓为作战部队当向导,组织民工运输队为部队运送粮草、弹药和伤员。学生军帮助作战部队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如动员群众在树林下建立可以防备日军空袭的临时小市场,组织食品供应军队;沟通军民的买卖关系,解决因语言不通而产生的军民纠纷;组织妇女洗衣队,耐心说服当地妇女打破“不为丈夫以外的男人洗衣服”的习俗,为抗击日军的军人缝洗衣物,许多村子农家门口贴出了“洗衣处”招贴。
广西学生军和宾阳民众破坏公路以阻止日军进犯宾阳境(宾阳县委党史研究室供图)(www.daowen.com)
昆仑关大捷除了爱国官兵前赴后继、英勇杀敌外,宾阳民众同仇敌忾,从各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援。为了阻滞日军北犯进入宾阳,5万多名群众与学生军一起参加破路断桥。在中国军队反攻昆仑关时,民众又把破坏了的路桥修复好,献出1万多根木料建桥架电线。河田、高田、陈平、昆仑、先天、仙佑、思陇等乡群众自动组织担架队、救护队,上前线接应救护和运送伤员。全县6万多名青壮年组成44个运输队,以推车、肩挑等方式,日夜赶运,把粮食、弹药等军用物资送往前线。筹办军粮,全县售卖及捐赠粮食共315万斤。妇女赶制军鞋2.1万多双。各乡村设立茶水站,接待路过部队。省立宾阳初级中学100名学生组成战地服务队,开展支前工作。第一小队到昆仑关前线服务,第二小队到甘棠前线服务,充当翻译、联络、向导、接待、调解军民买卖纠纷、登记伤员、出墙报、写标语、送信送弹药等;第三小队在后方参加思陇、太守、茶山、新宾、邹圩、芦圩等乡军民合作站工作,与学生军协助筹集分发粮草,征集民夫,收留伤兵和难民,转运慰劳物品,传递公文,充当翻译,给军人以及到前线采访的记者带路等。宾阳人民全力支援前线的爱国行动,极大地鼓舞了前线爱国将士的抗日斗志,为“昆仑关大捷”作出了重要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