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降水的地理分布
黄河流域地域辽阔,东南西北跨度较大,包括了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几个气候带。流域内地形复杂,西高东低,包括高原区、丘陵区和平原区三大阶梯。各地距海洋的距离差异悬殊,水汽输送条件差异较大,同时所受影响系统不同,流域内降水地理分布极不均衡,年降雨量呈现出自东南向西北递减的总趋势。
全流域多年平均年降雨量为451mm,雨量分布图如图3-1所示,总的分布趋势是:南多北少,东部多、西部少。以400mm 等雨量线为例,其走势基本为东北西南向,即自内蒙古的托克托至青海省甘德附近,东南部集中了几个多雨中心,而西北部则为两个少雨中心区。此线的位置也是黄河流域东西气候变化的大致分界线,该线以东温和、湿润,该线以西干燥少雨。多雨中心分别位于青藏高原上的黄河上游、秦岭北坡的渭河流域以及山东河段,另外,祁连山局部地区由于受地形影响有一个500mm 的降雨中心。少雨中心位于流域西北部的青海、甘肃和宁蒙地区,中心雨量为200~300mm。最大降雨中心位于流域最南端的渭河流域,年降雨量为800mm,局部可达900mm。降水最少的地区在宁蒙河套地区,年平均降水量约150mm,年最大降雨区的雨量是最小降雨区的5倍。
二、降水量年代变化
表3-1是黄河流域面平均降水量的年代变化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20世纪50~90年代期间,50年代降水量最大,比历年平均降水量偏多1.4成;90年代降水量最小,比历年平均偏少1成;80年代降水与多年均值相比变化不大,属正常范围。从总的趋势看,50年代、60年代属于降水偏多时期,70年代以后降雨转为偏少。在历年平均降水量演变曲线(如图3-2所示)上也可以看出,几个年降水量极大值都出现在50年代、60年代,而几个降水极小值则出现在70年代以后。
表3-1 黄河流域各年代降水量特征值统计表
但从分区降水量变化情况看,黄河流域各分区降雨量的年代变化不同步。例如,兰州以上的降水,20世纪50年代、60年代与多年均值相比偏少,70年代以后反而出现偏多的趋势,其他区域也存在个别年代与整体变化不同步的现象。这是由于不同地区所处的大气环流背景和所受降雨影响系统不同造成的,黄河上游的较大降雨以连阴雨形势为主,受热带和副热带系统影响较小,而中下游地区的较大降雨则是受西风带和热带、副热带等天气系统共同影响造成的,而且不同天气系统对不同地区的影响程度也是不同的。(www.daowen.com)
三、降水的年际变化
从黄河流域年平均降水量演变曲线(如图3-2所示)上可以看出,黄河流域降水的年际变化较大,旱涝不均,多雨年和少雨年可以交替出现,例如:1958年大水之后1960年出现大旱,1964年大水之后1965年出现大旱,全流域年平均降雨量最多是最少的2.7倍。对不同区域年降水量的统计分析可看出,各分区丰水年的降水量一般为枯水年降水量的3~4倍,而在流域西北部少雨地区,丰水年的降水量为枯水年降水量的7~10倍,降水愈少的地区,其降水量年际之间的变化也越大。
四、降水的年内分配
图3-2 1951~1999年黄河流域年平均降水量演变曲线
由于受季风气候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黄河流域降水量的年内分配极不均匀,流域降水主要集中于夏季,大部分降水出现在6~9月,4个月降水量之和占全年降水量的70.3%,而盛夏7月、8月则是黄河流域降水最集中的月份,两个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总量的42.6%(见表3-2)。
表3-2 年平均降水量各月特征值统计表
从季节变化看,差异也很大,夏季最多,冬季最少,春秋介于冬夏之间,一般秋雨大于春雨。经统计,夏季雨量占年雨量的55.2%,秋季占25.3%,春季占16.7%,冬季仅占2.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