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消寒新咏》编著过程与中华艺术论丛第15辑

《消寒新咏》编著过程与中华艺术论丛第15辑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可见,《消寒新咏》的内容是清乾隆五十九年甲寅冬至至乾隆六十年乙卯春分之间所写。[1](卷三末)石坪居士《消寒新咏题词》之序与铁桥山人《跋后》遥相呼应。由此可见,《消寒新咏》前三卷是乾隆六十年乙卯春二月二十一日九九消寒日之前所撰。对于铁桥山人、问津渔者、石坪居士三人而言,《消寒新咏》的撰写与编刊,不是孤立的行为。

《消寒新咏》编著过程与中华艺术论丛第15辑

清代燕都梨园史料续编》所收本《消寒新咏》卷首序讲述了该书的撰编成书过程:“铁桥山人、问津渔者、石坪居士聚苏、扬、安庆诸童子之萃者,比之花鸟,史以其名。始于甲寅冬至,成于乙卯春分。以时取义,名曰‘消寒’。聚十八人,取九九之数。”[3](P.1005)此段文字乃据清乾隆原刊本《凡例》及内容概括而来。《凡例》云:“是书约略以《正编》、《纪实》、《杂载》、《集咏》分四则,始于甲寅冬至,成于乙卯春分,因时取义,名曰‘消寒’。”[1](卷一卷首)可见,《消寒新咏》的内容是清乾隆五十九年甲寅(1794)冬至至乾隆六十年乙卯(1795)春分之间所写。“宝塘问津渔者自识”《弁言》的时间是“乾隆乙卯春二月九九消寒日”[1](卷一卷首)。问津渔者所撰《李福龄墨兰记》云:“记之,乃二月二十一日九九期也。”[1](卷三末“附轶事”)则所谓的“九九消寒日”即该年农历的二月二十一日。交冬数九,冬至之后的八十一天,当在来年春分之前。《弁言》写作在前,《凡例》写作在后。《弁言》撰写之时该书尚在写作中,该书的编辑时间在书稿完成的时间乾隆六十年春分之后不久。

书中内容的写作时间,尚可考索。石坪居士《消寒新咏题词》之序云:“是书将灾梨,问津渔者既叙其缘起之义,铁桥山人复为诗以代跋。”[1](卷一卷首)卷三末即附铁桥山人所撰《跋后》,云:“《消寒新咏》积帙成编,今春将付剞劂,以存一时之遣兴。复得绝句四首,并书于后。时乙卯春二月二十一日,铁桥山人自题。”[1](卷三末)石坪居士《消寒新咏题词》之序与铁桥山人《跋后》遥相呼应。由此可见,《消寒新咏》前三卷是乾隆六十年乙卯春二月二十一日九九消寒日之前所撰。

而卷四及之后所附《集咏》的内容当为消寒日之后所撰编。卷四为“杂载”部分,亦为铁桥山人、石坪居士、问津渔者三人所撰,其体例显然是对卷一、卷二“正编”的续补,当为消寒日至春分日之间这段时间所写。卷四之后所附的《集咏》部分,收录的是铁桥山人、问津渔者、石坪居士之外的其他八名“时贤佳作”,虽然《凡例》谓包括《集咏》在内的内容“始于甲寅冬至,成于乙卯春分”,然而《凡例》又云:“京师,首善之区,人文渊薮。题赠伶人诗词,谅属不少。倘有同志者,鸿章下贲,只将原稿付宏文阁,随到随刊。”[1](卷一卷首)书籍刊刻本身就是一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既然他人后续之作可以“随到随刊”,那么《集咏》部分的内容中是否就已经有在《凡例》撰写之后即乾隆六十年春分之后,至书稿最终刊刻完成之前的他人“随到”之作,虽不得而知,但并非没有可能。(www.daowen.com)

对于铁桥山人、问津渔者、石坪居士三人而言,《消寒新咏》的撰写与编刊,不是孤立的行为。以“三益山房”名义撰写的《凡例》说明了他们除了《消寒新咏》之外,还有一个编刊计划:“现刊词曲,如昆班,已同李乾山老手校正工尺、点板;扬班、徽班,亦节选同刻。统俟工竣,另列数卷,便于当场翻阅,且以证仆等题戏之不诬云。”[1](卷一卷首)从中可见,这一计划似乎已经在实施之中了,然而遗憾的是迄今为止,并未发现有其所谓包括昆班、扬班、徽班等在内的当时雅部、花部舞台常演之脚本“节选同刻”的“现刊词曲”的问世。

《消寒新咏》的版本,从卷首《弁言》、《凡例》可知,最早有清乾隆六十年(1795)宏文阁刊本,此本今存。20世纪30年代张次溪编纂《清代燕都梨园史料续编十三种十三卷》(北平松筠阁书店铅印本)收有《消寒新咏》,然只是根据原书卷一内容概括出的提纲,未录全书内容,中国戏剧出版社1988年据以复排,亦仅为此提纲。1986年中国戏曲艺术中心排印了周育德先生的点校本(中国老年文物研究学会印)。正式出版的整理本有俞为民、孙蓉蓉编《历代曲话汇编》所收本(黄山书社2008年版)和傅谨主编《京剧历史文献汇编》(清代卷)所收谷曙光整理本(凤凰出版社2011年版)两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