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南丰县石邮村傩戏调查-祭祀·祈祷·娱乐

南丰县石邮村傩戏调查-祭祀·祈祷·娱乐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朱恒夫至迟在商周时代,中国许多城乡就有了融祭祀、祈祷、娱乐为一体的表演形式,这就是“傩”。江西省南丰县石邮村的傩戏基本上属于前一种形态,它更接近于傩的原始面目,因而具有较大的学术价值。笔者认为,石邮村的傩戏是现存最古老的傩戏种类之一,是一扇了解旧时乡民宗教观、社会观、宗法观以及娱乐活动的存世极少的窗口。

南丰县石邮村傩戏调查-祭祀·祈祷·娱乐

朱恒夫

至迟在商周时代,中国许多城乡就有了融祭祀、祈祷、娱乐为一体的表演形式,这就是“傩”。在古代文献中,有大量的关于“傩”的描述与行傩活动的记载。由它们我们可以了解到上古时期“傩”的基本情况。

它可能源于乡村。《论语·乡党》云:“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是说孔子对于乡人的行傩活动持敬重的态度,特地穿着朝服立于东阶注目之。它后来成为国家的一项常规性的祈求社会平安的活动。《礼记·月令》云:“季春之月,命国难,九门磔攘,以毕春气。仲秋之月,天子乃难,以达秋气。季冬之月,命有司大难,旁磔,出土牛,以送寒气。”“难”即“傩”也。

它的形式是人们装扮成凶神恶煞,拿着武器,以清除鬼疫。《周礼·夏官·方相氏》云:“方相氏掌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帅百隶而时傩,以索室驱疫。大丧,先柩;及墓,入圹,以戈击四隅驱方良。”方良就是魑魅魍魉。

它的功能则是驱除给人们带来病痛、死亡或环境不宁的鬼疫。郑玄注释《礼记·郊特牲》“乡人,孔子朝服立于阼,存室神也”云:“,强鬼也。谓时傩,索室驱疫逐强鬼也。‘’或为‘献’,或为‘傩’。”[1](www.daowen.com)

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活动,全是因为古人的“鬼疫带来病害与灾难”的观念所致。在生产力极其低下与几无科学的古代,人们认为人之所以生病、居室之所以不靖、阴阳之所以不调,皆恶鬼使然也。许慎在《说文解字》中释“鬼”字云:“人所归为鬼。从人,像鬼头,鬼阴气贼害。”[2]人死之后为鬼,若非正常死亡,或死后不能还乡埋葬祖茔,很可能就成为害人作祟之厉鬼,而在古人认为,对付它们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行傩。

在驱鬼逐疫的“傩”产生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地形成了两种主要形态:一种是保持古制,由行傩发起者组织人进行,仪程简单,时间较短,功能单一,表演之技术水平较低。如清代南海县白石堡松洲乡人,“于正月十五夕伐鼓鸣金,执戈扬盾,取驱除疫疠之意,亦古之傩也。惟于孟月行之,于毕春气之义未合。”[3]另一种是和巫教的祭祷、道佛的法事活动相结合,由巫师或道士或和尚举办,融入了巫教、道教佛教宗教文化,不同程度地吸收了同时期的讲唱与各种表演艺术,仪程复杂,时间较长,功能多种。现存的傩戏如姜女戏、端公戏、地戏、香火戏、傩堂戏、打城戏等等,都是这种嬗变后的形态。留存至目前的前一种形态较少,而后一种形态较多。江西省南丰县石邮村的傩戏基本上属于前一种形态,它更接近于傩的原始面目,因而具有较大的学术价值。

本人自2005年就到石邮村做过田野调查,2010年5月中旬又和石邮村的傩队一起赴韩国参加第13届晋州假面舞会暨东亚假面舞庆典活动,和他们共同生活了一周。2014年再次观看了村民的演出,并到该村搜集资料。笔者认为,石邮村的傩戏是现存最古老的傩戏种类之一,是一扇了解旧时乡民宗教观、社会观、宗法观以及娱乐活动的存世极少的窗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