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琵琶记》调腔艺术特色-中华艺术论丛 第15辑

《琵琶记》调腔艺术特色-中华艺术论丛 第15辑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调腔本《琵琶记》对原本舞台演出方面的改进,一是增强场面的热闹有趣。由于调腔流行于浙江的绍兴、新昌一带,故在调腔本《琵琶记》的语言中,明显带有当地的方言特色,如“活八八”犹言“活生生”;“来带”犹言“在这里”;“结煞”犹言“收场”、“搭搭”犹言“尝尝”等,这些方言的运用,虽为其他地区

《琵琶记》调腔艺术特色-中华艺术论丛 第15辑

现存的调腔本《琵琶记》是调腔艺人的手抄本,为近代调腔艺人的演出本,而且在《落寺》出五戒加唱的一段忏文中,提到当时演出此戏的是串客,如云:

勿用算,勿用断,且把戏钱评一评。请问圣贤多少价?铜钱要葛八千八百文。八千元是先生得,八百付与管箱人。做本《琵琶》非容易,东廊进,西廊出,好似元宵走马灯。我们不比梨园客,都是串客老先生。戏钱分文都不要,只要几色好点心。神仙鸡,咔,杀两只;陈老酒,卟,开两樽;荔枝圆眼共柿饼,称葛百把斤,恭恭敬敬请我们,还你折折好戏文。若无点心来敬上,正生除网巾,正旦解布裙。弥陀寺煞带落,乌瞪瞪,大家看勿成。

显然,这段唱词是根据当时演出时抄录的。而由于调腔本是舞台演出本,因此,与原本相比,调腔本更适合舞台演出,具有较好的舞台效果。《琵琶记》的原作出于文人作家之手,虽具有较好的文学性,但缺乏舞台性,因此,在后来的地方戏以及昆曲在搬演《琵琶记》时,都要对原作作一些舞台演出方面的改进,调腔本也不例外。调腔本《琵琶记》对原本舞台演出方面的改进,一是增强场面的热闹有趣。

调腔本对原本中一些单调沉闷、缺乏舞台效果的情节也作了调整。如《辞朝》出(汲古阁本《丹陛陈情》)中,原本只有一个黄门官,由其一人念一篇《早朝赋》,冗长单调。而调腔本增加为黄门官甲、乙两人,改由两人分念《早朝赋》,虽然没有减少原本的文字,但由于两人所念的节奏、语气等的不同,就改变了原本单调沉闷的舞台效果。

又如原本中多有一人从头唱到尾的曲调,曲文中无科白,场面冷清。调腔本在这些曲调中间插入一些科白,虽仍为一人所唱,但因中间插入了其他人物的科白,便改变了原本较为单调的舞台氛围。如《逼试》出(汲古阁本《蔡公逼试》)蔡母所唱的【宜春令】(【前腔】)曲,原本全为曲文,有蔡母一人独唱;调腔本虽仍由蔡母一人独唱此曲,但在唱词中间,插入了与场上人物的对白和动作,如:

原本因只有蔡母一人独唱,在场上的其他人物皆无动作和念白,舞台十分单调;调腔本在蔡母的唱词中,插入了一些动作及与场上其他人物的对白,活跃了舞台气氛,从而增强了舞台效果。

增加科诨,也是调腔本增强场面的热闹有趣的一个重要手段。如《登程》出(汲古阁本《才俊登程》),当蔡邕唱【甘州歌】曲时,曹一章、朱子贵两人在旁“装手势”。再如《考试》出(汲古阁本《文场选士》),当试官李奎叫到骆得喜时,骆得喜作“跳介”;李奎问他为何跳起来?骆得喜答道:“还做鲤鱼跳龙门。”又如《赈济》出(汲古阁本《义仓赈济》)粮官问里正米为何这样黑,里正“擦米,吹糠介”。吹起的糠进入了粮官的眼内,粮官“眼粘糠屑、搓眼介”。

为了烘托场面的热闹,调腔本还增加了许多合唱的形式,如《赏夏》出(汲古阁本《琴诉荷池》),原本【节节高】两曲分别由净、丑各唱一曲,而调腔本改为由惜春、爱春、院公、蔡福、乳母等人合唱,前面只是蔡邕和牛氏两人所唱,场面清静,最后两曲改由众人合唱,使得场面热闹,与前面清静的场面形成反差,从而产生了很好的舞台效果。

有的还由后台演员帮唱,如《登程》出(汲古阁本《才俊登程》)【甘州歌】(【前腔】)“谁家近水滨”曲,原本此曲为净一人所唱,调腔本将此曲改为由赴试士子合唱或轮唱,舞台上本来就十分热闹了,调腔本又在原曲中间,增加了一段由后台演员的帮唱,如:

杨柳青青,江头春又来。

燕子飞飞,海棠花正开。

朝暮盼多才,多才不见来。

一点芳心,芳心难摆怀。

相思病儿深似海,终日恹恹害。

春归人未归,物在人何在?

数归期,数归期,刚刚半载。

又如《落寺》出,调腔本增加了四首由五戒领唱、众人合唱的佛曲,而且众徒弟敲法器伴唱,场面显得更加喧闹。

二是更重视人物的心理刻画。如《小别》出(汲古阁本《南浦嘱别》),赵五娘与蔡伯喈临别之时,赵五娘特地交代:“解元,琴剑书箱挑在前面,书箱钥匙收好。”又谓“妻子禀过公婆,还须短送一程。”由此表达了五娘此时依依不舍的心情。又如《迎亲》出(汲古阁本《再报佳期》),当牛太师差人来迎蔡伯喈去相府成亲时,调腔本为蔡伯喈增加了一句念白:“啊呀爹娘呀,恕孩儿不肖了!”表示了蔡伯喈此时内心的无奈。

三是在原来曲牌体音乐结构中,加入了滚唱。调腔本的音乐结构,仍属于曲牌体,但由于它是余姚腔和青阳腔的裔派,因此,其音乐结构也有着与余姚腔、青阳腔相同的特征,即在曲牌体的音乐结构中,采用了滚唱的形式。在原来曲文中间插入一些五、七言句,用一板一眼的节奏急念或急唱。而加入的这些滚唱,或是对原曲曲文的解说和补充,如《小别》出(汲古阁本《南浦嘱别》)蔡伯喈所唱的【尾犯序】(【前腔换头】)“我何曾想着那功名”曲,较原本增加了许多滚唱,如:

调腔本所加的开头三句滚唱“今朝别离好伤情,撇却双亲两泪零。一心只要供甘旨”是对首句的说明,表明自己一心要在家尽孝“供甘旨”,侍奉父母,并不要去求取功名。接着“此乃是幼而学,壮而行。堂上双亲命,张公相劝我去求功名”四句滚唱则是对“好教我难违亲命”的说明,正是由于父亲的逼迫、张大公的相劝,才去求取功名的。“男儿膝下有黄金,岂可低头拜妇人?礼下与人,必有所求。蒙妻送我到长亭,嘱咐言词紧记心。上托萍蘩并菽水,尽在深深此拜中”等滚唱,则是引出下面两句曲文,嘱托妻子好好看承年老爹娘。又如《汤药》出(汲古阁本《代尝汤药》)蔡公所唱的【青歌儿】曲,调腔本在首句“三年间谢得你相奉侍”前加了四句滚唱:“自从伯喈去后,陈留遇此饥荒。若无媳妇看待,焉能到得今朝?”这四句滚唱的唱词就是对首句“三年间谢得你相奉侍”的补充,具体说明这三年间赵五娘是如何奉侍公婆的。

有的滚唱则是对原文的引申,如《训女》出(汲古阁本出《丞相教女》出)牛小姐所唱的【惜奴娇】(【前腔换头】)“堪哀,萱室先摧”曲,在第五句“蒙爹严诲”下插入了“自从爹爹去朝天,孩儿只在绣窗前,两耳不闻窗外事,金莲怎敢步厅前”等四句滚唱,引申说明自己“蒙爹严诲”后是怎样做的。

四是增强语言的地方性和通俗性。由于调腔流行于浙江的绍兴、新昌一带,故在调腔本《琵琶记》的语言中,明显带有当地的方言特色,如“活八八”犹言“活生生”;“来带”犹言“在这里”;“结煞”犹言“收场”、“搭搭”犹言“尝尝”等,这些方言的运用,虽为其他地区的观众不熟悉,但受到了绍兴、新昌当地观众的欢迎,富有当地民间的生活气息,从而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调腔本《琵琶记》的语言也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

在调腔本的语言中,还用了一些俗语俚语,如《吵闹》出(汲古阁本《蔡母嗟儿》):“河里打上岸,雪里打出汗”、“头上黄泥臭,脚下松板香”。《逼试》出(汲古阁本《蔡公逼试》):“大孝披麻执杖,小孝麻布头巾。”《登程》出(汲古阁本《蔡公逼试》):“猪油炒菜,各人心爱。”(汲古阁本作《才俊登程》)这些俗语俚语用在曲白中,既通俗易懂,又形象生动。

调腔本还用谐音词来插科打诨,如《吵闹》出(汲古阁本《蔡母嗟儿》)蔡崇简与蔡母之间的一段对白:

蔡崇简:养子教读书

蔡母:羊会读书,狗会耕田哉!

赵五娘:婆婆,养子教读书。

蔡崇简:指望他身荣贵,黄榜招贤。(www.daowen.com)

蔡母:黄胖会挑盐,瞎子会挨纤哉!我孩儿青青白白,怕不会挣饭吃?

赵五娘:黄榜招贤。

蔡母:嗄,嗄!

蔡崇简:谁不去求科试?妈妈,我有个比方与你听。

蔡母:啊呀老贼!三日没有饭吃,哪里来的屁放?

赵五娘:婆婆,比方。

又如《考试》出(汲古阁本《文场选士》),试官李奎与骆得喜之间的一段对白:

李奎:今科遇着我风流试官,须要革故更新。

骆得喜:老大人要割股救亲,痛希希做勿来。

李奎:须要用心,各入号房。

骆得喜:馒头粉汤?

李奎:先领一对。

骆得喜:面盘。

手下:愿闻。

李奎:毛诗三百首。

骆得喜:狗污六千堆。

李奎:我是《诗经》上的毛诗。

骆得喜:我是潭坂里的狗污。

由于说这些谐音词的,多为具有滑稽性格的人物,故这些谐音词的运用,既与这些人物的性格相符,又诙谐生动。

由上可见,调腔本《琵琶记》对原本的改编,既结合调腔的艺术特征与地域特色,又着眼于舞台演出,即通过对原作的故事情节、音乐结构的改编,增加科诨等,以增强演出效果。

【注释】

[1]本文为“温州市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课题”成果。

[2]凌刻臞仙本第十三折【双鸂鶒】曲注。

[3]同上。

[4][明]臧懋循《玉茗堂传奇引》,侯百朋编《琵琶记资料汇编》,书目文献出版社,1989年,第123页。

[5]李渔闲情偶寄·密针线》,《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七),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版,第16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