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华艺术论丛第15辑:揭秘俗谜补充解析

中华艺术论丛第15辑:揭秘俗谜补充解析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独脚虎”当起于元代,明贺从善有《千文虎》一书,内皆“独脚虎”,惜已散佚。尝闻先辈云,更作三句以成诗,惜乎独有一句,更难于谜,故号曰“独脚虎”。“独脚虎”递变,遂成清代之灯谜。然而辗转流传,成为常谈,竟忘其为谜矣。(第六十八号傅振伦君“谜谚歇后语研究之一斑”一文中所举歇后语之例,乃皆独脚虎而非歇后语也。

中华艺术论丛第15辑:揭秘俗谜补充解析

(一)独脚虎。“独脚虎”当起于元代,明贺从善有《千文虎》一书,内皆“独脚虎”,惜已散佚。有无名氏一叙,存明郎仁宝《七修类稿》中,略云:予友贺从善者,幼好读书,医药以自给,亦能语,凡有诗谜若干篇,后习者宗之。翌日踵门,袖出一集,面书“自知风月”,乃问予曰:“此四字云何?”予解之曰:“自知风月”者,即独脚虎儿也。尝闻先辈云,更作三句以成诗,惜乎独有一句,更难于谜,故号曰“独脚虎”。从善曰:“请鉴之。”予视之,乃《千字文》也。以七字包四字,观其用心之处,抽黄对白,谐声假意,辘轳拆白,应带款曲,灿然靡所不备云云。案:《太和正音谱》谓贺从善杭州医人,知音善歌,可见贺乃明初人,而其友人为之撰《〈千文虎〉序》,有尝闻先辈云云,是“独脚虎”起于元代无疑。

“独脚虎”递变,遂成清代之灯谜。今考“独脚虎”与灯谜不同之处:独脚虎谜面字数有一定,——七字——再增三句,可以成诗一首,而灯谜谜面字数长短无定。清初上元黄周星有《廋词》一卷,张心斋叙云:“作小笺四十幅,每幅载廋词四条,皆隐古人名字,以行觞政。”全书谜凡一百六十条,皆隐古人名字,不杂他类,正与贺氏《千文虎》皆隐《千字文》同。而谜面字数,虽大都皆七字,然有一二十条,长短无定,则又近乎灯谜。盖廋词实独脚虎与灯谜过渡之品,观于此,其递变之迹,可以明矣。

自灯谜兴而独脚虎废,然犹有一部分流存民间。——明(民)间流行者,或为之明旧作,或为民间所仿造。——如:“船头浪跑马”——“走投无路”;“张天师拨鬼魅”——“有法无法”;“四金刚腾云”——“悬空八只脚”;“顶仔石臼做戏”——“吃力勿讨好”;“哑嘴吃黄连”——“说勿出格苦”。然而辗转流传,成为常谈,竟忘其为谜矣。(第六十八号傅振伦君“谜谚歇后语研究之一斑”一文中所举歇后语之例,乃皆独脚虎而非歇后语也。唯此类独脚虎既成为常谈,——谚——民间恐无相当名词耳。)

(二)反切。明田汝成《委巷丛谈》云:杭人有以二字反切一字以成声者,如:以“秀”为“鲫溜”,(案:徐渭《南词叙录》云:“鲫溜,精细也。”某氏眉间批云:“是便利之意,孟郊有不唧溜钝汉之语”,则唐代已然,田氏云云,不知何所本?)以“团”为“突栾”,以“精”为“鲫令”,以“消”为“鲫跳”,以“孔”为“窟笼”,(案:京中今语孔为窟笼。)以“盘”为“勃兰”,以“铎”为“突落”,以“窠”为“窟陀”,以“圈”为“窟栾”,以“蒲”为“鹘卢”,有以双声而包一字,易为隐语以欺人者,如以“好”为“现萨”,以“丑”为“怀五”,以“骂”为“杂嗽”,以“笑”为“喜黎”,以“肉”为“直线”,以“鱼”为“河戏”,以“茶”为“汕老”,以“酒”为“海老”,以“没”为“埋梦”,以“莫言”为“稀调”。(案:上之反切,颇有不合音韵者,或当时土音使然。)

反切吾乡谓之“切口”,儿时犹常闻之,今此风既衰矣。极力思索,犹忆其一二。如:以“大”为“独路”,“贰”为“王季”,“三”为“沙者”,“四”为“叔止”。又闻人言,善于此者,能三反四反,甚至有多至七反者,即一字变成三音四音,至于七音也。三音者,亦曾亲见人说,四音以上恐说者过甚其词,未必真有。至于以双声包一字,恐不甚通行。唯“杂嗽”、(吾乡读此“嗽”字如“葛”字,他处读如字。)“喜(平声)黎”吾乡用作形容词,犹有说者。然而既不知其为隐语矣。(www.daowen.com)

(三)市语。一名行语,俗所谓黑语也。由来甚古,《中山诗话》云:“今言‘萬’为‘万’‘千’为撇,非讹也,若隐语尔。”是宋代已然。又《委巷丛谈》亦云:“《辍耕录》言杭人好为隐语以欺外方,如:物不坚致曰‘憨大’,暗换易物曰‘搠包儿’,粗蠢人曰‘灼子’,朴实曰‘艮头’。《白獭髓》言杭俗浇薄,语年中则曰年末,语居止则曰只在前面,语家口则曰一差牙齿,语仕禄则曰小差遣,此皆宋时事耳,乃今三百本行各有市语,不相通用。仓猝聆之,竟不知为何等语也。有曰‘四平’市语者,以‘一’为‘忆多娇’,‘二’为‘耳边风’,‘三’为‘散秋香’,‘四’为‘思乡马’,‘五’为‘误佳期’,‘六’为‘柳摇金’,‘七’为‘砌花台’,‘八’为‘霸陵桥’,‘九’为‘救情郎’,‘十’为‘舍利子’,‘小’为‘消黎花’,‘大’为‘朵朵云’,‘老’为‘落梅风’,讳低物为‘靸’,以其足下物也。复讳‘靱’为‘撒金钱’,则又意义全无,徒以惑乱观听耳。”又云:“又有讳本语而巧为俏语者,如:诟人嘲吾曰‘淄牙’,有谋未成曰‘扫兴’之类是也。”案:“艮头”、“扫兴”之类,吾乡一带犹习闻之,然亦不知其为谜语矣。

【注释】

[1]原载《歌谣周刊》第97号,1925年6月28日。署钱肇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