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重诲不但在朝中嚣张跋扈,争权夺势,而且在处理后唐与割据国、藩镇之间的关系上也失误连连。吴越王钱鏐占据两浙,号称兼有吴越而称王。一直以来,中原的帝王都用特殊的礼节来对待他,吴越也一直以臣自称。唐明宗继位后,钱鏐派使者到洛阳朝贺。这名使者在面见安重诲时显得有些不恭敬,一下子就惹恼了安重诲,气得他连使者递上来的信都不看了。后来,安重诲派韩玫和乌昭遇一起出使吴越。韩玫自恃受宠,看不起乌昭遇,一路上想方设法地欺辱他,有时甚至借着醉酒鞭笞乌昭遇。钱鏐得知后打算告诉唐明宗,但乌昭遇觉得这样有损国家声誉,就坚决劝阻了。韩玫回到京城后,暗中向安重诲进谗言说:“乌昭遇见到钱鏐后,自称臣子,行舞蹈礼,把我们国家的脸面都丢尽了。他还把朝廷的事偷偷告诉了钱鏐,不知道到底什么居心。”安重诲听了之后信以为真,下令处死了乌昭遇,还削夺了钱鏐的爵位。从此,吴越就和后唐断绝往来了。
安重诲为了遏制这两个人的势力,用自己的亲信替换了两川地方州县的守将,并且派精兵跟随。
后唐灭蜀后,任命孟知祥为西川节度使,董璋为东川节度使。但这两个人都有二心,想割据反叛。安重诲为了遏制这两个人的势力,用自己的亲信替换了两川地方州县的守将,并且派精兵跟随。孟知祥和董璋察觉后,心里非常不安。没过多久,安重诲为了监视孟知祥,派李严为西川监军。孟知祥知道后非常生气,先杀了李严,又派兵去牵制董璋。于是,孟知祥和董璋都反叛了,两个人为了独占蜀地而陷入混战之中。最后董璋被打败,孟知祥占据两川。而留在蜀中的三万后唐精兵都归了孟知祥。这是安重诲又一项过失之处。
安重诲久居高位,恃宠妄为,引起了朝野内外的不满。而他又几次决策失误,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心里不免有些不安。天成五年(930),安重诲上书请求辞官。明宗不同意,还好言相劝。后来安重诲一再请求,明宗恼火地说:“你想走便走吧,我不怕朝中无人!”于是,明宗任命范延光为枢密使,但也没有罢免安重诲。次年,安重诲被贬为河中节度使。朝中大臣大多都见风使舵,他们见安重诲失势,纷纷群起而攻之。安重诲并无二心,但他很害怕,向明宗上书请求告老还乡。明宗担心河中变乱,任命李从璋为河中节度使,还派翟光业去河中监视安重诲的动向。临行前,明宗对翟光业说:“如果安重诲有二心,就和李从璋一起杀掉他!”李从璋痛恨安重诲的专权,等翟光业一到河中,便率兵包围了安重诲的府邸。他走进庭内假意拜见,安重诲俯身回拜。这时,李从璋用大棒猛地击过去,安重诲应声倒地,一命呜呼。一代权臣安重诲就此退出历史舞台。后唐群臣离心,奸臣当道,败亡的迹象已显露无遗。
读史学成语(www.daowen.com)
来龙去脉:本指山脉的走势和去向。现比喻一件事的前因后果。
例句:写记事的文章,要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
见风使舵:看风向掌舵。比喻随机应变看形势办事。
例句:他是那种见风使舵、卑鄙无耻的小人,大家都不愿意接近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