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西域征战,柔然崛起,北魏南下的良机

西域征战,柔然崛起,北魏南下的良机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大男子主义者来说,婚外情永远是最昂贵的爱好。当时黄河流域大乱,正是北魏南下的良机。拓跋嗣亲自应战,大檀闻讯后撤退,北魏的追兵路遇寒雪,部队损失惨重,狼狈而归。李歆还有李翻等五个弟弟,向西逃到敦煌,次年被沮渠蒙逊的太子沮渠正德攻灭。从此,柔然汗国在西域就有了一个重要的基地。忍无可忍的拓跋嗣为了能全力逐鹿中原,下诏整修自西晋以来就长期荒废的长城,驻扎重兵把守。

这次战役之后,社仑可汗病逝,留下从大兴安岭到阿尔泰山的庞大遗产亟待继承。古代游牧民族领袖通常不立遗嘱,新领袖由各部酋长联合推举。社仑的两个儿子度拔和社拔当时都还年幼,各部酋长不服,于是拥立了社仑之弟斛律为可汗,号称“蔼苦盖可汗”,就是“容貌俊美的可汗”的意思,相当于汉语里的“昭帝”。

长得帅毕竟不能当饭吃。斛律可汗虽然外表长得玉树临风,但是因为长期担任副手,缺乏裁断重大事务的能力。社仑的大哥曷多汗的儿子步鹿真(Bulgan,即布尔干或保加利亚)看到斛律为人软弱可欺,便产生了非分之想。

414年,斛律本着远交近攻的战略思想,以三千匹马的聘礼迎娶北燕王冯跋的女儿乐浪公主,并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冯跋,以图结盟对付日益强大的北魏。就在送亲的车队出发前夕,步鹿真装出一副关切的样子,建议斛律说:“公主还小,远嫁到外国,容易因忧思而生病。几位大臣的女儿与公主年龄相当,可以让她们陪嫁,好让公主有个伴。”但等他走出帐外,却又换了副嘴脸,向大臣们宣扬说:“听斛律说,要拿你们的女儿当他女儿的陪嫁,远嫁到北燕去啦!”众人很生气,便在当夜发动政变,把斛律推翻,连同他女儿一并送到了北燕。

斛律父女抵达北燕首都和龙(今辽宁朝阳市东)之后,受到冯跋的热情款待。但在这块曾经令曹操感慨万千的土地上,斛律的心情实在无法平静,不断请求冯跋帮自己回国复辟。冯跋回答:“您离祖国有万里之遥,又没有内应。如果我们发强兵相送,后勤难以保证;如果去的人少,又没有用。”斛律坚持说:“不需要大军随护,三百名骑兵就足够了,因为我国人民一定会高兴地来迎接我的。”冯跋只好答应,派将领万陵率三百名骑兵护送。但万陵对完成这份工作没有信心,也可能是受了步鹿真的贿赂,竟然在半路上刺杀了斛律,然后回国去了。

步鹿真驱逐斛律之后,自立为柔然可汗。斛律死后,他的统治本应更加巩固,但不料却因一起桃色事件戛然而止。原来,高车贵族叱洛侯曾经为社仑打江山立下不少功劳,所以升官发财,过上了富裕快乐的生活,娶到了年轻貌美的女子。有道是“妻不如妾,妾不如偷”,步鹿真早就对叱洛侯的妻子垂涎三尺。登基后,他故意派叱洛侯出差,随即与好友社拔跑到叱洛侯家中,调戏其妻。偏偏叱洛侯的妻子是个武则天式的人物,权欲很重,幻想当可贺敦,于是与步鹿真半推半就,勾搭成奸。

在被窝里,叱洛侯夫人对步鹿真告密说:叱洛侯正准备谋反,要推翻步鹿真,拥立镇守西部边疆的贵族大檀为新可汗。大檀是社仑的侄子,与步鹿真是堂兄弟关系,平素很得民心。步鹿真像所有的花心大萝卜一样,对情妇的枕边风言听计从,再加上他早就嫉妒大檀的威望,担心他威胁自己的地位,便立即发兵袭击叱洛侯,迫使他自刎而死。随后,步鹿真又去攻打大檀,结果反而战败被俘。

414年初秋的西伯利亚针叶林里,有两棵歪脖树特别引人注目,它们就是步鹿真与社拔的葬身之地。只有到绞索套在脖子上之时,步鹿真可汗才领悟到“色即是空”这个不变的真理。对大男子主义者来说,婚外情永远是最昂贵的爱好。至于那位备受后人关注的叱洛侯夫人,史书没有记载她的命运,但想来不会比包法利夫人好到哪里去。

处死步鹿真与社拔之后,大檀自立为“牟汗纥升盖可汗”,也就是“常胜可汗”的意思,相当于汉语里的“武帝”。

自大檀可汗开始,柔然民族也常被叫作“大檀”或“檀檀”。大檀与“檀檀”互通,因为“大”与“檀”两字的古音相同,都念作“tɑ”(塔)。所以,“大檀”应当被念作“塔塔”,加上北亚民族常用的词尾儿音,就变成了“Tartar”,通常被翻译作“塔塔尔”或“鞑靼”。(www.daowen.com)

“Tartar”其实并不是新名词。早在公元前8世纪,它就传遍了亚欧各地,并成为农业民族永恒的噩梦。古希腊诗人赫西俄德与荷马都称地狱为“Tartaros”,去掉古希腊阳性词尾“os”就成了“Tartar”。大约与这两位古希腊诗人同时,西周青铜器铭文也提到,犬戎部族酋长“大敦”多次南侵,给关中造成过很大的破坏。从发音上说,“大敦”与“Tartar”可以相通。与大敦类似的名字还有东汉末年的乌桓单于蹋顿,但这些人生前的势力都无法与大檀相比。所以,“Tartar”这个名字真正时髦起来,应追溯到柔然可汗大檀,由此可见他在草原民族心目中的历史地位何等崇高。

414年八月,北魏明元帝拓跋嗣听说柔然国发生内乱,以往名不见经传的大檀登上了可汗宝座,感到这是一个外交机会,便派两名使者分别出使柔然和北燕。当时黄河流域大乱,正是北魏南下的良机。拓跋嗣选择在此时与柔然和北燕和解,明显是为了逐鹿中原,认为是一本万利的好买卖。

但拓跋嗣彻底失望了。出访北燕的使者被冯跋抓起来羞辱并囚禁,出使柔然的使者干脆从人间蒸发了。不久,一名北魏官员逃亡到柔然,拓跋嗣派人去追,与大檀发生激烈争执。结果,大檀在登上可汗宝座不到半年后,就发动了南征。拓跋嗣亲自应战,大檀闻讯后撤退,北魏的追兵路遇寒雪,部队损失惨重,狼狈而归。此后,有关柔然人能够呼风唤雪的传说不胫而走。据说,柔然的萨满巫师能够通过摆弄鹅卵石的方法改变天气,因此在战败之后,他们的军队前方面对烈日,后面却风雪云集,泥水横流,使敌人无法追及。

由于柔然人的牵制,北魏错过了南征的好机会,反而被东晋名将刘裕抢得先机,攻占了洛阳长安。但刘裕很快返回江南,篡晋称帝,建立刘宋政权,赫连勃勃乘机席卷关中。420年,人称“卢水胡”的北凉王沮渠蒙逊攻灭河西走廊西凉国,杀死西凉公李歆(唐高祖李渊的第六世祖?a href="#085800427" id="0858004">"][a], 李歆之子李重耳跑到江南,投奔了刚刚代晋称帝的宋武帝刘裕。李歆还有李翻等五个弟弟,向西逃到敦煌,次年被沮渠蒙逊的太子沮渠正德攻灭。又过了一年,李翻之子李宝与其舅舅唐契成功越狱,从北凉首都姑臧(今甘肃武威)逃到伊吾(今新疆哈密西北)。在那里,为求自保,他们主动向大檀可汗称臣。从此,柔然汗国在西域就有了一个重要的基地。

李宝投奔柔然的同年,刘裕去世。拓跋嗣正要乘机南下抢占豫州,却又被南侵的柔然人拖了后腿。忍无可忍的拓跋嗣为了能全力逐鹿中原,下诏整修自西晋以来就长期荒废的长城,驻扎重兵把守。当年八月,暂时受阻于长城的大檀在唐契和李宝的劝说下,移师西征北凉,斩杀轻骑冒进的沮渠正德,为李渊家族报了仇。

同年十一月,拓跋嗣去世,他年仅15岁的独生子拓跋焘即位,史称北魏太武帝。

拓跋焘小时候不受父皇喜爱,在东宫里只能夹着尾巴做人,以“明睿温和”著称。大檀认为这个年轻的君王懦弱可欺,便决定乘人之丧,南下攻灭宿敌北魏。但与他的预料相反,拓跋焘居然在日后成为柔然汗国最难对付的敌手。

"][1]北凉政权与柔然政权几乎同时崛起,都是前秦帝国崩溃的产物,西凉又是李歆的父亲李暠叛离北凉政权的产物。沮渠蒙逊因为祖先世代担任匈奴左沮渠而得此姓,又因祖籍卢水,因此被北魏称为“卢水胡”a]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