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尚未长大先分家|横行草原的柔然

尚未长大先分家|横行草原的柔然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某日,拓跋鲜卑骑兵抓获一名少年战俘,将他收为奴隶。独立之初,柔然男子大多效仿祖先郁久闾,不绊发,而是留着披肩长发,所以被拓跋鲜卑人称为“髦头”,还不能叫作“辫子军”。383年,苻坚大败于淝水,鲜卑族大将慕容垂乘机独立。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刘眷毫不犹豫地对其发起攻击,柔然人因此损失了数十万头牛羊。拓跋珪建国之后,立即着手统一大漠南北。

尚未长大先分家|横行草原的柔然

412年,僧伽罗岛(Simhala,即今斯里兰卡)。

在这个远离亚欧草原印度洋岛屿上,一位中国僧人心事重重地登上了回乡的商船。

他叫法显。

十多年前,法显离开战乱频仍的祖国,经中亚陆路长途跋涉,来到安定祥和的印度取经。如今,中国战乱依旧,而印度却也不再太平。西北方的寄多罗人正在入侵,印度的一代雄主超日王(Vikramaditya,又称旃陀罗笈多二世)绝望地发现,自己那绵延百年之久的笈多王朝(Gupta)已然风雨飘摇。因此,天生晕船的法显离开印度时,才不走来时的陆路,而甘愿冒着遭遇台风的危险,选择海路回国。

寄多罗人之所以要南下印度,是因为他们自己正遭到更强大的游牧民族的逼迫。这是一场多米诺骨牌式的民族迁徙:贵霜人被柔然人追逐着,而柔然人又被拓跋鲜卑人追逐着。

本书的主人公柔然既是拓跋鲜卑的死敌,又是拓跋鲜卑的至亲,因为他们原本都属东胡族系,是从拓跋鲜卑中分化出去的一支。

对于本民族的起源,拓跋鲜卑人建立的北魏帝国的官方说法:他们本是黄帝的后裔,在秦末被匈奴人驱赶至大鲜卑山(今大兴安岭),所以称为“鲜卑”;鲜卑人称土为“拓”,称君主为“跋”,合称“拓跋”。显然,这是为了强调自己入主中原、君临天下的合法性,是奉正朔而编造的。其实,他们知道自己是出自胡人(匈奴)之东的东胡。

对柔然民族的起源,《魏书·蠕蠕列传》做了动人的评述,大意为这些匈奴人的后代啊,不知最初从何而来,逃离我们的控制,集结他们的丑类,突然间从弱小发展为强大,像狂风一样呼啸,向鸟雀一样飞腾,像洪水一样涌来,像闪电一样离去,我国首都多次遭到他们的威吓,皇帝的战车因他们而无法休整。

这就说明,拓跋鲜卑人知道柔然人从何而来——就从他们自己。据《魏书·蠕蠕列传》相关记载可知,520年,柔然可汗阿那瓌觐见北魏孝明帝元诩时,自我介绍说:“臣先世源由,出于大魏。”元诩也点头称是,答道:“朕已具之。”

西晋统一中国前不久,即275年左右,正值拓跋鲜卑领袖拓跋力微在位。此时,拓跋鲜卑人已经扩展到燕山与河套地区,主营设在一块名叫“参合陂”的湖泊边(今内蒙古凉城东的岱海)。

某日,拓跋鲜卑骑兵抓获一名少年战俘,将他收为奴隶。拓跋鲜卑男子都留着长辫子,称为“绊发”,因此被汉族贬称为“索头虏”或“索虏”。这名奴隶因为年幼,头发还很短,无法扎成辫子,所以被主人起名叫“木骨闾”,也就是“秃头”的意思。

有意思的是,“拓跋”这个姓也被写作“秃发”,据《魏书·源贺列传》记载,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曾对大臣秃发贺说:“卿与朕源同,因事分姓。”所以,“木骨闾”和“拓跋”可能也颇有渊源。

木骨闾成年之后,因为身材健壮、工作卖力,被释放为自由人,随即参军入伍,进入了拓跋鲜卑的主流社会。当时拓跋力微已死,部众纷乱。304年,南匈奴单于刘渊起兵反晋,“五胡乱华”开始。这时,拓跋力微的孙子拓跋猗卢统一了拓跋鲜卑各部,势力扩展到长城脚下。西晋为对抗南匈奴,用高官厚禄拉拢拓跋猗卢。拓跋猗卢于是以晋朝盟友的身份攻入桑干河流域,与刘渊抢夺地盘,木骨闾也随他南征。

一次,木骨闾在军事行动中迟到了,非常担心会遭到拓跋猗卢的严惩,于是隐姓埋名,改叫“郁久闾”,和百余名逃兵一起溜走,跑到阴山北麓的匈奴部落“纯突邻”避难。不久,拓跋鲜卑人自己打了起来,拓跋猗卢死在内乱之中。这场内乱持续了半年多,最后以拓跋猗卢的侄子郁律取胜告终。他们自顾不暇,更奈何不得郁久闾等逃兵了。

“郁久闾”这个名字的发音与“郁律”非常接近,可以说两者都是拓跋鲜卑男子的典型名字。

郁久闾去世以后,他的儿子车鹿会认为自身的安全已经有了保障,就离开纯突邻部,自立门户,号称“阿拔尔”,汉语称之为“柔然”或“茹茹”等。这个名字的本义其实并非“蛇”或“蠕动”,而是有着相当久远的文化起源,我们在中部第一章中会详细介绍。

为纪念过世的父亲,车鹿会改姓为“郁久闾”。后来,“郁久闾”这个姓氏又被改为“闾”姓或“茹茹”姓,以适应汉文化的大环境,所以据《魏书·官氏志》记载,“郁久闾扶仁”也叫“茹茹扶仁”。(www.daowen.com)

起初,无论是拓跋鲜卑还是东晋政权,都不承认柔然这个新兴民族的独立存在,将他们与秃发鲜卑、吐谷浑、乙弗勿敌等部并列,混称为“河西鲜卑”,也就是住在黄河以西的鲜卑人。独立之初,柔然男子大多效仿祖先郁久闾,不绊发,而是留着披肩长发,所以被拓跋鲜卑人称为“髦头”,还不能叫作“辫子军”。随着时间的推移,柔然人渐渐受周边游牧民族影响,不仅系起了醒目的大辫子,还用彩色丝带加以装饰,但那是上百年以后的事情了。

柔然独立不久,又分裂为东西二部,分别由车鹿会的曾孙匹侯跋与缊纥提两兄弟统治,都臣属于拓跋鲜卑,每年向后者贡献兽皮和牲畜。随着前秦皇帝苻坚在376年征服拓跋鲜卑,柔然人便沦为了前秦的属民。苻坚采用“分而治之”的策略,以黄河为界,将拓跋鲜卑分为东西两部,西部归西单于刘卫辰管辖,东部归广武将军刘库仁管辖。刘卫辰与刘库仁都是匈奴男子和鲜卑女子所生的混血儿,也就是所谓“铁弗匈奴”或“铁伐氏”。柔然人既然被称为“河西鲜卑”,自然要归由刘卫辰管辖。几年后,刘卫辰驱逐了刘库仁,独霸戈壁南北,东西两部柔然都得受刘卫辰的节制,不满情绪由此产生。

383年,苻坚大败于淝水,鲜卑族大将慕容垂乘机独立。刘库仁奉苻坚之命,率军去攻打慕容垂,结果反而丧了性命。刘库仁之弟刘眷害怕慕容垂,北迁到牛川(今内蒙古包头市北)躲避。柔然人见前秦帝国崩溃,于是宣布独立。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刘眷毫不犹豫地对其发起攻击,柔然人因此损失了数十万头牛羊。虽然打了败仗,不过也由此看出他们当时的经济状况已经相当不错。

不久,刘眷被侄子刘显害死,刘眷的女婿拓跋珪听说自己上了刘显的刺杀黑名单,连夜逃奔到匈奴贺兰部避难。在贺兰部的支持下,拓跋珪于386年战胜刘显,自称代王,不久又改称魏王,建立起雄霸一时的北魏帝国。

拓跋珪建国之后,立即着手统一大漠南北。391年,匹侯跋与缊纥提两兄弟听说北魏已经驱走弱洛水(今蒙古国土拉河)流域的库莫奚人和契丹人,又兼并了纯突邻部,感到大事不好,连忙带领部下向西北方逃跑,企图投奔铁弗匈奴。

拓跋珪在军粮耗尽的情况下杀掉备用马匹充饥,连续狂奔八日,终于追上了正在休整的柔然人,将匹侯跋与缊纥提当场抓获。一个月后,铁弗匈奴人也被拓跋珪击败,刘卫辰的儿子刘勃勃辗转投奔了羌族人姚苌建立的后秦。

这样一来,柔然人希望借助外力恢复独立的计划便化成了泡影,就连缊纥提都对此绝了念想。没想到,这时天上突然掉下一块大馅饼。拓跋珪也许是过于自信,居然只将缊纥提所部南迁,分配给拓跋鲜卑各部管辖,却赦免了匹侯跋的部族,允许他们继续在漠北生活。这无疑给自己埋下了一枚定时炸弹。

394年,拓跋珪将进攻的矛头转向东南方,准备与慕容鲜卑政权、后燕皇帝慕容垂决战。被北魏南迁到云中(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一带)的柔然王子曷多汗、社仑、斛律三兄弟认为这是摆脱北魏统治的良机,便不顾其父缊纥提的反对,率部北逃。拓跋珪闻讯后派兵追赶,杀死了曷多汗等人,但社仑和斛律还是成功摆脱了北魏军的追击,穿越戈壁滩,来到了匹侯跋的营地。

身为北魏的臣属,匹侯跋虽然不忍把两个侄子遣送给拓跋珪,但也担心他们给自己带来麻烦,于是将他们安置在自己主营南方五百里的草场上,并派人在旁监视。社仑兄弟起初表现得很恭顺,不久后却突然发动兵变,逮捕了匹侯跋及其家属。匹侯跋的几个儿子流亡到北方的高车斛律部,社仑派兵追击,于是侵入了高车人的领土。

高车民族属于敕勒(铁勒)族群的一支,汉朝称为丁零族,生活在巳尼陂(今俄罗斯贝加尔湖)周围,以畜牧和渔猎为生。贝加尔湖一带是亚洲北部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人畜不易受干渴之苦,所以丁零族的生活区域相对固定,生活较为富庶。他们不仅放牧马、牛、羊,而且还养猪,种麦子,定居在半地下的木屋里,不像其他住在帐篷中的游牧民族,一年四季都在迁徙。

因为家中物资较多,所以每户丁零人都有几辆大马车,以便运输家什和围栏牲畜。为了能够在贝加尔湖边的沼泽里自由穿行,丁零人把马车的车轮造得特别大,直径达两米左右,所以鲜卑人称之为“高车丁零”,简称“高车”。后来,丁零的称号逐渐被人遗忘,只剩下“高车”了。

秦汉时期,高车民族长期臣服于匈奴,在匈奴衰微后便成为独立势力,后来分为七部,与社仑的弟弟同名的斛律部就是其中之一。

收留匹侯跋诸子的斛律部领袖名叫倍侯利,是漠北有名的猛将。当地人如果被婴儿的哭声惹烦了,就会吓唬说:“倍侯利来啦!”婴儿就不敢再哭了。英俊潇洒的倍侯利还是大众偶像,当地女青年唱的流行歌曲很肉麻地说:“嫁人就要嫁倍侯利这样的人!(求良夫,当如倍侯!)”倍侯利业余爱好广泛,擅长用五十棵枯草占卜,方法大概类似于现代的扑克牌占卜,准确率据说很高。

社仑袭击匹侯跋的消息传来,倍侯利拿起枯草占卜吉凶,结果对自己不利,颇为忧虑。当他看到匹侯跋的儿子们前来投奔,社仑的兵马又侵入了本方领土,于是鼓足勇气,对部下说:“社仑现在刚刚起事,兵贫马少,容易战胜,正是我们的好机会呀!”

在匹侯跋家人的引导下,倍侯利绕小道发动奇袭,打了社仑一个措手不及。社仑被迫求和,并将匹侯跋及其家属全部释放。倍侯利见社仑不堪一击,十分得意,放任部下蹂躏柔然部落,陶醉于酒色之中。社仑与斛律发现高车人已经完全放松了警惕,于是率领千余人在清晨突袭敌营,一举消灭了大多数高车人。匹侯跋在混战中被杀死,倍侯利与匹侯跋的几个儿子逃奔北魏,后来都被拓跋珪封为高官。从此之后,北魏和柔然开始展开竞赛,看谁收留和重用的对方逃犯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