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在除掉鳌拜以后,考虑的头等大事就是削平“三藩”。“三藩”,指的是当时驻守在云南、贵州的平西王吴三桂,驻守在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和驻守在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这三个藩王原来都是明朝的将领,后来投清,在清政府镇压中原的农民起义军的战争中功不可没,遂被封为藩王。
吴三桂到达云贵地区之后,就开始招兵买马,制造武器,而且还私自囤积火药,制造火枪、火炮。同时,吴三桂又安插自己的心腹到云贵地区的各级衙门担任要职,掌握地方军政大权,俨然一个皇帝的样子,称雄称霸,丝毫不把康熙放在眼里。吴三桂在云贵地区的胡作非为,给耿精忠、尚可喜做出了样子。耿精忠利用沿海的有利地形,与海外私通贸易,捞取大批金钱。尚可喜在广东征收大量租税,而且他性情残暴,经常杀人取乐,简直是一个混世魔王。
因此,康熙决定先从吴三桂下手。
当时,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作为质子住在北京。一次,内大臣开玩笑似地对吴应熊说:“当初因为西南战局紧张,皇帝赐给平西王大将军印信,现在全国都平定了,我看印信可以上缴了。”吴应熊就连夜派人将这件事报告给了吴三桂。吴三桂无计可施,只好上缴了平西大将军印。过了不久,康熙又派人对吴三桂说:“将军您年纪大了,而且有眼病,不应过于劳累。云南、贵州的事务,您就别操心了!”后来,朝廷借口兵多饷少,裁减了“三藩”手下的士兵。吴三桂终于无法再忍受下去,准备起兵谋反。
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皇帝借尚可喜隐退撤销了平南王府。吴三桂听到这个消息后,随即也写了封请求撤藩的奏折,以试探康熙的心意。他认为自己身经百战,战功显赫,且又兵多粮足,料定皇帝不敢批准。耿精忠见吴三桂也写了奏折,他也连忙上了奏折,请求撤藩。
然而,吴三桂怎么也没想到康熙会同意他的请求。于是,他与耿精忠联合起来,他们一方面装出毕恭毕敬的态度准备撤藩,另一方面迅速调兵遣将准备反叛。
吴三桂找来一个三十来岁的姓朱的青年,在他的两腿上各刺了一条龙,假称是崇祯皇帝的后代,借了崇祯皇帝的名义,起兵反叛清朝。
公元1673年十一月,他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分兵两路进攻湖南和川陕。第二年三月耿精忠在福建起兵响应,向浙江、江西发动进攻。公元1676年二月,尚可喜的儿子尚之信也在广东起兵响应,向广西进攻。至此,三藩联合反清,叛乱范围扩展到云南、贵州、福建、广东、湖南、四川、陕西、甘肃、浙江、江西、贵州等十一个省。
江南失守的消息传到北京,朝廷一片混乱。一些大臣主张向三藩求和。可是主张削藩的明珠、莫洛、米思翰等怎么也不肯退让,他们主张平定三藩的叛乱。康熙乾纲独断,决意平叛,于是派八旗军全力讨伐吴三桂。(www.daowen.com)
康熙对耿精忠、尚之信则软硬兼施。一方面派人前去游说劝降,另一方面又派人攻打,这种两面夹击的策略,没过几天就迫使耿精忠和尚之信投降了。三藩中两藩被平定了。
耿精忠和尚之信被降服,给吴三桂造成了很大的打击。但他仍不死心,两军在湖南相持数日,朝廷军队久久不能攻下岳州、长沙等重镇。康熙下令继续加强正面进攻,同时派兵绕道湖南南部深入广西,袭击叛军后方。八旗军越战越勇,叛军内部却发生了动摇分化。吴三桂手下的大将林兴珠、韩大任等认为继续与清军对抗没有什么好处,所以都投降了清军。
此时的吴三桂已经七十四岁了,牙齿掉了一半,就连走路也摇摇晃晃地要人搀扶。可是他仍念念不忘他的皇帝梦,终于在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公然在湖南衡州自称“大周皇帝”,改元昭武,并大封伪官伪将,企图用这种办法给他的部将们打气。可是,这一切都没有用,叛军终于抵抗不住清军的强大攻势,节节败退。
前线战败的消息让吴三桂一病不起。八月十七日,他终于一命呜呼了,结束了他的一生。
吴三桂死后,他的部将马宝、胡国柱草草安葬了他的尸体,就赶忙派人前往云南迎接吴三桂的孙子、十三岁的吴世璠前来奔丧。吴世璠到了衡阳以后,继承了皇位,改元洪化,然后带着他祖父的棺材匆匆忙忙地逃离湖南,退回云南昆明。
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十一月,康熙派兵攻破了昆明,吓得吴世璠畏罪自杀。历时八年之久的三藩之乱终于完全结束了。
由于康熙维护国家统一的决心很大,而且他的处事非常果断,因此避免了使全国再度陷入混乱和分裂的局面。康熙敢于坚持正确的意见,不听信谗言,而且善于用兵,终于打败了貌似强大的吴三桂、耿精忠和尚之信,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稳固,对于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安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